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桃花坞 苏州人遗落的千年繁华
准提庵曾经是唐伯虎做画的地方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启动,让人们重新开始关注桃花坞。我们也走进桃花坞,寻访历史的遗迹。

  有人说,桃花坞是苏州的大后方,苏州的腹地,宋代就已经是风雅之地,同时也见证了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和战乱纷争,让它更积淀了历史的厚重。重建桃花坞,也是重拾一段苏州人的文化记忆。

 



      泰伯庙:苏州不能把先祖拱手让人

      档案:春秋时代,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王位,奔吴建立了吴国。泰伯庙又名至德庙,为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之祠庙。东汉永兴年间建于阊门外,后迁至阊门内下塘。

      作为泰伯第111代后裔,52岁的吴贤萍至今依旧居住在泰伯庙隔壁。1952年10月,作为泰伯庙最后一任主奉祀,吴贤萍的父亲吴福盈将泰伯庙无偿捐献给国家,作为泰伯小学的校址。然而时代变迁中,泰伯庙因为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建筑损毁严重,殿中的泰伯像不知所踪。到改革开放后,泰伯庙已经只剩一个牌坊,淹没在庙桥农贸市场里。曾经有台湾的泰伯后人特意来寻找泰伯庙,却只看到牌坊下歪坐的小贩和一只只鸡笼。

      现在,她只能依稀回忆起童年看到的泰伯庙的胜景——整个泰伯庙占地193亩,有前后两座殿,雕梁画栋,非常精致。大殿屋顶足有134根椽子,里面供奉着从泰伯到夫差25位吴王。听父亲讲,每年正月初九是泰伯生日,泰伯庙前举行庙会,是苏州一大盛事。

      当苏州的泰伯庙庙会消失半个多世纪后,无锡梅里泰伯庙却在最近几年一再扩建,正月初九举行大规模的祭吴大典,每年吸引30万的游客,甚至打算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热炒吴文化,并以泰伯庙为基点来做文章。这让吴贤萍有点遗憾和唏嘘,因为两座泰伯庙几乎同时兴建的,如今流传的泰伯画像还是拓自苏州泰伯像;泰伯后人中,孙权之母吴夫人、物理学家吴健雄等名人均出自苏州。现在,湖北石狮建了纪念泰伯的至德庙,湛江建至德大学,甚至在菲律宾也建了让德堂。而苏州作为当年吴国都城所在地,弘扬泰伯文化和泰伯精神迫在眉睫。

      “为什么世世代代的人们要纪念泰伯,不仅因为他是吴地人的先祖,更因为他的开拓精神。”

  准提庵:人文檀气压花香

      档案:准提庵,被认为是唐寅诗中的桃花庵,大殿东偏为唐寅祠。准提庵是唐寅课佛读书作画的地方,也是供奉母亲唐夫人的地方。

      准提庵的大殿高达10.2米,在这个初夏季节,不用开空调就清凉生风。院子里的树木年深日久都已经非常高大,在这里听不见市井喧嚣,只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鸟鸣声。

      当年唐寅在此作画,如今这里1/3仍然是苏州版画院,其他区域则是民宅。苏州版画院院长凌君武每天就以大殿为画室,在这里作画。在他看来,桃花坞是个延续苏州文脉的地方,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原生态的建筑,依然让现在的苏州艺术家充满灵感。“在这里见到的都是苏州面貌,会让我表达一些苏州的元素也更真切。”

      清代至民国,准提庵几经修缮,因此在这里能看到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和痕迹。最独特的是准提庵大殿高达10多米的防火墙,飘逸的造型独一无二,被附近的居民认为就像观音的斗篷。而大殿门楣上的一幅对联独具文人气息:“钟声欺鸟语,檀气压花香。”凌君武说,鸟语、花香本身是人们追求的自然美,钟声、檀气则是佛教元素,也代表着精神上的追求。这样的楹联就是准提庵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

  五亩园:苏州最大的宋代园林

        档案:五亩园,由梅子明建于宋熙宁年间,又名“梅园”。后来,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这是苏州最早的园林之一,也是苏州较大的园林。

        “人们都认为苏州园林就是明清时期的,小巧玲珑的,五亩园颠覆了这种印象。”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柯继承说。

        柯继承儿时就居住在桃花坞西蔡家桥,当时解放初的五亩园池塘庭院犹在,园内树木扶疏,是桃花坞人休闲的地方。孩子们春天在这里摘桑叶,养蚕宝宝,结了桑葚吃桑葚,夏天钓鱼,捉纺织娘、萤火虫,秋天摘向日葵子爆着吃,摘山芋藤斗蟋蟀。而700亩的大园子里,也是苏州人春天赏油菜花的地方,可见当年风貌。

        柯继承说,桃花坞一带自古就是富贵人家集中居住的地方,因此园林也很多。唐寅故居唐家园其实就是当年章园的一部分,而昆曲传习所和电报传习所也诞生在这里,前者培养了昆曲“传字辈,挽救了昆曲;后者培养了中国最早的电信人才。谈苏州园林,却忽忘记桃花坞,实在可惜。

        然而解放后,当拙政园、留园等园林得以保护下来的时候,五亩园却被忽略了。原址的一部分建起了林机厂,章园内非常有名的千尺潭被填掉建了林机新村。连同桃花坞原有的200米宽内城河,以及水质清澈的三角湖也被填掉,水系彻底破坏。

  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年画艺人需要一个“家”

        档案: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所在地朴园,是苏州最年轻的园林,由一位上海商人建于1932年,此后几经易手。日伪时期,朴园被日军占过;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驻扎过;解放后又做过疗休所、防疫站。2006年修建后成为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

        尽管桃花坞年画盛名在外,但是这门艺术和年画艺人们就像朴园一样命运多舛。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研究会副会长、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德介绍,从明清时代起,桃花坞就是苏州手工艺最集中的地方。这里一头靠着阊门,拥有水陆码头,交通便利,非常繁华。每年元宵节期间,皋桥一带便是灯市;等到四月间,轧神仙,阊门内下塘神仙庙前绵延成花市,繁花似锦,各种手工艺品展示出售。在这样的繁华中,桃花坞产生了年画、扇子、苏灯、铜器、玉器、刺绣、红木雕刻等等大量各种手工艺作坊。

        而孕育在桃花坞的木刻年画是文人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结合。明代,包括江南四大才子在内的众多文人画家都生活在桃花坞,因此桃花坞年画大量来自文人画,雅俗共赏。

        然而,从清末开始,木刻年画在战乱以及西方印刷技术和现代商业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大量年画精品散落日本等国。直至解放后,国家出台政策拯救年画艺术,桃花坞年画重新迎来春天。可惜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后,反映观音、门神、花开富贵等宗教题材和吉祥主题的年画被认为是“四旧”,仅存的上百块老板被烧毁。最近这些年,为了让桃花坞年画活过来,老专家们花了巨大的力气,赴日本寻找原画,然后依照样子重新制版印制。

        “10年前,新加坡博物馆馆长特意到桃花坞大街,问哪里能看到桃花坞年画,街上的居民居然都回答不知道。这个馆长只好很遗憾地回去了。”王祖德说,此人后来通过艺术家圈子里的朋友介绍,才辗转找到他这里,终于如愿。然而这个故事可见桃花坞年画多么缺少让公众了解和感受的渠道。朴园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可以说是第一步,他更期待桃花坞片区改造可以令桃花坞年画的根基之地重现生机,年画博物馆和其他文化场所以及旅游景点散落其间,让更多人可以自由徜徉桃花坞,亲近年画。

      “桃花坞是个非常安逸的地方。”王祖德老人曾经花50元,租了一艘桃花河里捞垃圾的船,沿着河一路欣赏两旁民居与风光,这条河在历史上就是直通山塘、虎丘的水上旅游线。他期望,将来游客们乘坐着旅游观光的小船,荡漾在桃花河,欣赏着恢复昔日繁华的桃花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选
寻访苏州小园林(四)朴园
据说这是苏州,最与众不同的一座园林
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北寺塔》作者:杨云清
第二十四章《新姑苏玄庙观》
苏州桃花坞精美的木刻年画,离开他谁还会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