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德潜故居

 

游完网师园,在出来的路口,看到了这块牌子:

 

 

刚开始还以为里面是唱昆曲的,再往旁边看一看,原来是:

 

 

对于沈德潜,说实话,一点也不了解,但还是进去看了看。

 

 

感觉照片中这个热水瓶放的好像不是地方。

 

沈德潜先生的画像。

 

 

      这个故居并不太大,没仔细看,大概也就三进的样子,里面主要摆设了一些字画,可能是出售的吧。

      回来后上网查了查,原来沈德潜是:

      沈德潜(1673~1769)  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从23岁起继承父业,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但他热衷功名,从22岁参加乡试起,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时,已是67岁老翁。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77岁辞官归里。在朝期间,他的诗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唱和并论及历代诗的源流升降。沈德潜这种受到皇帝"隆遇"的特殊地位,使他的诗论和作品,风靡一时,影响甚大。

      沈德潜年轻时曾受业于叶燮,他的诗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叶燮的影响,但不能继承叶燮理论中的积极因素。他论诗的宗旨,主要见于所著《说诗□语》和他所编的《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书的序和凡例。他强调诗为封建政治服务。《说诗□语》开头就说:"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他提倡"温柔敦厚,斯为极则"(《说诗□语》卷上),鼓吹儒家传统"诗教"。在艺术风格上,他讲究"格调"。他的所谓"格",是"不能竟越三唐之格"(《说诗□语》卷上),"诗至有唐,菁华极盛,体制大备",而"宋元流于卑靡"(《唐诗别裁集·凡例》)实质上与明代前、后七子一样主张扬唐而抑宋。所谓"调",即强调音律的重要性,他说:"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朱子云:'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说诗□语》卷上)又说:"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往往于回翔屈折处感人,是即依永和声之遗意也。"(同前)

      沈德潜的诗,现存2300多首,有很多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之作。《制府来》、《晓经平江路》、《后凿冰行》等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但又常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说教内容,如《观刈稻了有述》,一方面反映天灾为患,民生涂炭的情景:"今夏江北旱,千里成焦土。荑稗不结实,村落虚烟火。天都遭大水,裂土腾长蛟。井邑半湮没,云何应征徭?"另方面却又劝百姓要安贫乐道:"吾生营衣食,而要贵知足。苟免馁与寒,过此奚所欲。"因此多缺乏鲜明生动的气息。近体诗中有一些作品如《吴山怀古》、《月夜渡江》、《夏日述感》等,尚清新可诵,有一定功力。

      沈德潜所选各种诗选,保存较丰富的篇章,流传颇广,到今天还有参考价值。《古诗=9源》收录了不少古代民歌,在当时颇难能可贵。选本中的评语,在品鉴诗歌艺术方面,有一些精辟见解。

      沈德潜的著作,除上述各选本外,有《沈归愚诗文全集》(乾隆刻本),包括自订《年谱》 1卷、《归愚诗钞》14卷、《归愚诗钞馀集》 6卷、《竹啸轩诗钞》18卷、《矢音集》4卷、《黄山游草》1卷、《归愚文钞》12卷、《归愚文续》12卷、《说诗□语》 2卷、《浙江省通志图说》1卷、《南巡诗》1卷等。

      看来沈德潜也算是苏州一名士了,但他的故居和网师园比可是差远了。

 

                                                      (游览时间:2007年5月1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虞山记 沈德潜
清代诗人沈德潜
乾隆诗友:一代诗王沈德潜
沈德潜的归愚斋(图文)
江苏苏州沈德潜故居
二百八十年前,科举“钉子户”沈德潜如何逆袭成进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