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丕烈:黄金散尽为收书
悬桥巷黄丕烈故居我去过多次,后门在菉葭巷,前门在悬桥巷。每次多满怀着朝圣的心态看着这些残存而破烂的旧居。自称悬桥小隐的黄丕烈,住在自己居所的石库门里,将世间古籍善本从各家手中购来,构筑了一个宋版书的王国。如今黄丕烈故居已经成为一个商务会所,并对清中期古建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按原貌进行保护性修缮。在我们这座城市,还有多少这样的建筑、这样的处所,拥有一段与众不同的历史,等待我们去发掘,去品味,去回忆。就像穿越一段幽静的历史,探寻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
    数度搬家只为书
    黄丕烈最早居住在苏州城南昭明巷。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二十日夜,黄家失火,房屋损坏严重,破残不堪,无法居住。第二年,黄家就迁居到城西王洗马巷,在这里,他营造了自己的私人别院“荛圃”,在此种花栽柳,过着平静而悠闲的生活,全国著名的藏书家在此进进出出,交换或赏鉴着各自的藏品,而荛圃亦成为他后来为人熟知的别号。为了藏书的方便,嘉庆七年(1802)的十二月,黄丕烈举家迁居到城东悬桥巷。黄丕烈曾说:“东城多故家,故家多故书,时有散出者。”东城书肆汇聚,仅玄妙观前,便有书肆十余家,所以城东悬桥巷便成了黄丕烈迁居的首选之地。黄丕烈年谱记载:“岁杪。再徙居县桥巷。 ”直到光绪年间,黄家后人才迁出悬桥巷,旧居辟为松鳞义庄,中有蛾术斋,而黄家后人亦不知散落何处。解放后故居旧址为一丝绸服装厂,可辨认为百宋一廛旧屋仅一正厅和东侧小院而已。正厅雕花窗棂尚可见旧日气派,东侧存一小院,院内三间平房,宝瓶形拱门还算完整,院墙上雕花漏窗彰显出昔日黄家的建筑风韵。因文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知道,这几间房子来头不小,因此没有拆除而一直保存到现在。如今,黄丕烈故居已经成为一个商务会所,并对清中期古建筑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恢复性修缮。
    科场失意藏书始
    少年黄丕烈与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是为了尊重父辈的愿望,走上了科举考试的道路。乾隆四十六年(1781),天资聪颖的黄丕烈,19岁就考中秀才,入长洲县庠。乾隆五十三年(1788),黄丕烈又以位居第三的名次考中举人,可以说开始的科举之路还是较为顺畅的。但也是从这时开始,在以后十多年的历次会试中,黄丕烈不但没有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就连进士的大门也没有敲开。一次次的赴京赶考和落第南归,黄丕烈经历着期待和失望的煎熬。直至嘉庆六年才由举人提拔为直隶知县,但他不愿就任。后由其父出资,为他捐得六部主事一缺,但他无意仕途,旋即弃官归里。科举失败的黄丕烈万念俱灰,于是他选择了收藏书籍作为他一生的追求,“惟此几本破书,尚有不能释然”。
    据《黄丕烈年谱》考,黄丕烈藏书之始,是在他二十六岁那年得校本《楚辞》残本于滋兰堂主人朱文游家;第一次手录善本书,是在二十七岁那年冬借朱氏滋兰堂藏沈宝砚校本《扬子法言李注》十卷而录之;得第一部宋版书是在三十岁时得《大戴礼记》,其跋云:“十一月中于书肆得宋刻本,适余友顾抱冲欲得惠校本,因照原值归去,以惠校本即宋本也。”是此以后,他对藏书之嗜好一发不可收,凡遇善本,不惜重金而购之。他在宋余仁仲刻《公羊解诂》卷首跋云:“(此书)余务在必得,惜书而不惜物,书魔故智有如者。”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先后收藏宋版书达二百多部,称雄海内,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独嗜宋刻的藏书家
    住在金狮巷的苏州状元石韫玉曾写道:“余家本寒微,先世藏书甚少。忆十四岁附学于中表黄氏之塾,主人有书二椟。”所谓“中表黄氏”,就是黄丕烈家。黄丕烈从其父亲手中继承的是一份比较雄厚的家产,当然也包括田产和房产,是当时苏州城里的富户之一。正是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黄丕烈才能大量收购古籍善本,特别是遇宋版书,只要见到,必竭力以得,可谓要书不要钱,并在藏书史上留下了无数的佚事佳话。
    陶正祥是当时著名的书商,家有五柳居,过手珍奇异本甚多。嘉庆十一年(1806),其子将其得到的一本《影宋本周易集解》拿给陈鱣看,并要高价出售。陈鱣正准备从陶氏手上购买此书时,有好事者给黄丕烈通风报信,于是黄氏急忙派人到五柳居去购买,但陈鱣与陶氏商购在先,且不肯将书让于黄氏,为此,黄丕烈急得大病一场,卧病不起。陈鱣知道此事后,作为黄氏好友于心不忍,把此书让给他。黄丕烈买到此书之后,病也就好了。他特意制作了一楠木箱子来盛放这部书,每到年底祭书时,把此书置于首位。等到黄氏晚年贫困之时,对外出售部分图书,陈鱣知道后派人以30金的高价向其议购此书,并最终将这部书购归其向山阁收藏。
    清嘉庆年间,黄丕烈得到一部明代翻刻的《穆天子传》。他在重病时以校对书中的文字自娱,心情由此好起来,病也痊愈了。他批校此书用了八种善本校对,也就是说经过黄氏批校以后,一书在手,可以知道八个本子的情况。这是一部“顾校黄跋”的代表作品,如今可在天津图书馆看到其原貌,并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宋本《忘忧清乐集》是最古老的棋谱专著,书中载录北宋张拟《棋经十三篇》和刘仲甫《棋诀》。曾由常熟藏书家钱曾收藏,钱在《读书敏求记》中有详细记述,钱的记述引起了黄丕烈的兴趣,他在得到宋刻《梅花喜神谱》后,想进一步得到此书。清嘉庆七年黄丕烈终于在苏州华阳桥顾珊书斋试饮堂得到此书,并在书前亲笔长跋得书始末和版本源流。此书从黄丕烈处散出后,成为山塘街汪士钟艺芸书舍插架之物,后又流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书散时,由近代藏书家丁福保出资购买并以他的名义捐给北京图书馆。后来陈毅元帅曾委托北京图书馆复制一部,送给日本友人。
    在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善本中,南宋刻本《陶渊明集》和《陶靖节先生诗》,是国宝级的图书。乾隆五十六年,黄丕烈买下《陶渊明集》,嘉庆十四年,又以百两银子买下《陶靖节先生诗》,将两书放在一起,在悬桥巷筑陶陶室以贮之。
    宋版书流传到今天的数量并不多,因此在明末清初已经是非常值钱了,甚至以页论买卖。黄丕烈为购宋刊《战国策》,竟花去八十两黄金。清朝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二两银子在乾隆中叶时大约可以买两石白米,这大概是一小户人家一个月的口粮,也是一个私塾教书先生一个月的薪水。时至今日,宋版书平均一页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而黄金的价格,即使按公制每两50克计,每克按300元算,一两黄金价格也就合一万五千元左右,更无论古人的一两仅合今天之20余克。而黄丕烈百宋一廛书楼里珍藏的二百多部宋版书,按现今价格来计算,完全可能是身价上亿的富人,黄丕烈地下有知,闻此而必将笑出声来。
    首开祭书之礼的藏书家
    黛玉葬花,丕烈祭书,同为千古风流事。两百年前,黄丕烈的祭书活动,在书林就很有名气的。每到年末,他就把自己心爱的书陈列在案头,用鲜花作供,焚香,然后大礼参拜,口中念念有词,不外是“长恩默佑”、“子孙永宝”之类的虔诚吉利话。一圈子爱书的朋友,拿着各自书楼里的镇楼之宝,相互品评玩味,饮酒诗赋,同人唱和,宾主尽欢。仪式结束后,大家饮酒赋诗作画,将这一书林盛事刻于文集,传流后世,祭书之会,不仅是文人的雅聚,而且是藏书家之间交流经验、互通有无的一次聚会。黄丕烈祭书的时候,学界名流陈鱣、顾千里、吴翌凤、石韫玉、瞿中溶都参加过。从嘉庆六年(1801)至十六年(1811)及二十一年(1817)除夕,黄丕烈共举行祭书十二次,后因经济拮据而无力举行了。嘉庆六年(1801)除夕,黄丕烈在读未见书斋中,“布列家藏宋本经史子集,以花果名酒酬之”,首开祭书之礼。
    藏书楼里晃动着学者的身影
    《清代学人列传》黄丕烈条:“筑荛圃,招致四方名宿相与谈宴其间。友钱竹汀、段懋堂、程易畴诸先生,与钮非石、王惕夫交尤善。每获一书,日夜雠校,研索订正,有校至三四次若五六次者。 ”到过黄丕烈书楼的朋友,可以用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均是一时学界翘楚。
    钱大昕自称“插架图籍,不为不富”,这是他治学的先决条件。但个人的藏书毕竟有限,当时又没有图书馆,其撰写的《二十二史考异》一书,引书多达182种之多,其中有不少是借观黄丕烈的藏书。今天我们只要翻开钱大昕《竹汀先生日记抄》中所见古书,不少是黄丕烈“百宋一廛”之物。黄丕烈对借书是出了名的抠门,我们只要粗略的翻阅《黄王烈藏书题跋记》和《黄荛圃年谱》,就可以发现黄丕烈向别人借书的事极多,而借给别人书那是极少的,但对钱大昕却是个例外,借给钱大昕的大多是宋元名本。
    乾隆五十八年(1793)左右,黄丕烈聘请顾广圻为“西席”,约有六年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顾广圻为黄丕烈校勘、抄录和序跋了许多古籍或抄本,这可以说是清代藏书史上少有的“天作之合”,令人艳羡。嘉庆七年(1802)春,黄丕烈赴京参加会试,顾广圻也离开黄家,参加由阮元主持的《十三经注疏》的校勘之事。同年秋天,顾氏自杭州返回苏州,黄氏也已在夏天从京城回到苏州,两人再度相见,顾氏不胜感慨地对黄氏说:“近日喜讲古书者竟无其人。”嘉庆七年末,黄丕烈请顾广圻撰《百宋一廛赋》,此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对“百宋一廛”中所藏宋本书籍一一作了生动的描述,这是一篇凝结了二人共同心血的版本目录学名文,也是中国藏书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嘉庆二十年(1815),黄丕烈曾忍痛将其视为百宋一廛中史部之冠的宋版《前汉书》一百二十卷转售与汪文琛,并在书前写下:“此北宋精刊景佑本《汉书》,为余百宋一廛中史部之冠,藏箧中三十来年矣,非至好不轻示人。郡中厚斋都转偶过小斋,曾一出示,继于朋好中时一及之,奈余惜书癖深,未忍轻弃,并不敢以议价致蔑视宝物,因思都转崇儒重道,昔年出资数万敬修吾郡文庙,其诚挚为何如。”黄丕烈《玄机诗思图跋》诗注中说:“吾家百宋一廛中物,按图索骥,几为一空。”“按图索骥”之人指的就是汪士钟。在该跋中黄丕烈又说:“此书(《唐女郎鱼玄机诗集》)曾为艺云主人指名相索,予曰:'留此为娱老之资,虽千金不易也。'从此无有过而问焉者。”稍后即在这年黄氏就去世了。
    私家藏书,没有聚而不散的,有的遭天灾人祸,有的为子孙售卖。黄丕烈的藏书也逃脱不了这一魔咒,在嘉庆末年已经开始散出,至道光初年他去世前已散失殆尽,其中善本秘册多归山塘街汪士钟艺芸书舍,一部分藏书为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所收藏。(转自《姑苏晚报》2010.7.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丕烈的藏书生涯
版本|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下)
版本|古籍版本学参考书(下)
古籍善本的收藏及今日市场
收藏|韦力:民间古籍藏书家
古籍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