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焘墓志铭“重见天日” 捐赠苏州碑刻博物馆

  

  陶焘墓志铭盖石。□记者姚永强摄

  □苏报记者 刘 欣

  昨日,被修复一新的陶焘墓志铭亮相苏州碑刻博物馆,同时打开了一段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记忆。

  陶焘兄弟俱为吴中名士

  墓志铭含一志一盖共两块,60厘米见方,厚10厘米,青石质地。盖石书作“清故候选按察使司经历陶先生墓志铭”,碑文则记述了陶焘的姓氏、籍贯、生平事迹、官爵及其“书画一源,书进则画亦进”的美术思想,共1020字。

  陶焘是清末苏州的著名画家,师从“小四王”之一的王叔畦。“新中国画”的开创者陶冷月是其侄孙,幼年曾随其学画。清末民初著名画家陆恢、吴大澂与陶焘也有师徒之谊。1900年,陶焘逝世后归葬吴江市汾湖镇三家村墓地。“文革”期间,陶焘墓尽遭毁损,一盖一志的墓志铭也被斫去,下落不明。

  陶氏家族原籍江苏兴化,明末迁吴中周庄。陶焘与兄长陶煦同为同治、光绪年间的吴中名士。陶煦著有《周庄镇志》,其《租核》一书是研究江南农村经济的重要文献,“太平天国”期间还著有《庚申见闻录》,成为研究当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日本现在还有“陶煦读书会”。

  村民家中购回墓志铭

  上世纪90年代,陶煦玄孙陶宝果从昆山张浦调回周庄工作,无意间听人提起,吴江三家村一黄姓村民家中有两块石碑,即为陶焘的墓志铭,其中碑文保存完好,盖石已裂为四块。经过商议,陶宝果与族人陶为衍、陶坚一起出资,将墓志铭从该村民家中买下运回周庄,置于陶氏老宅天井中,覆以塑料薄膜,再在上面加上一层搭盖。陶宝果曾动念将墓志铭捐给周庄,但因缺乏相关的专业机构,导致两块墓志铭在陶氏老宅的天井中搁置五年。

  陶为衍是陶焘堂弟陶然之曾孙,亦即著名画家陶冷月之子,现居上海。今年2月,陶为衍到陶宝果家走亲戚,在老宅看到塑料薄膜覆盖的墓志铭,决定让其“重见天日”,遂联系苏州碑刻博物馆,将其捐出。苏州碑刻博物馆接受此碑,经过近一个月的修复后,两块石碑焕然一新,原本被斫裂的盖也合为一体,已在碑刻博物馆内展出。
 绘制地图抵御太平军

  据陶为衍介绍,陶焘生前居于苏州孔付司巷。“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攻打苏州城时,陶焘一家避走周庄故里。其时因周庄周围大多是芦苇塘,可以阻止太平军的侵袭,于是很多文人都逃至此。善于绘画的陶焘当时画了一张周庄地图,以助清军(民团)抵御太平军。当时的周庄文人汇聚,陶氏兄弟也雅好诗词,且在周庄开有米行(当时叫“粮食牙行”),算是“地主”(可谓“儒商”),便常宴请过往文人唱和酬答,后结为《陶氏五宴诗集》行世。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陶焘因绘图有功,被赐六品官衔。但陶焘生性恬静淡泊,仍卜居苏州,潜心研习书画。在其晚年,登门求画者也络绎不绝,甚至有日本友人也以得其一画为幸。其门下弟子中,有陆恢、吴大澂等名士方家。陶为衍说,希望借墓志铭重获之际,能寻找到失去联系近一个世纪的陶焘后人,接续血脉,共修家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观苏州碑刻博物馆《上》
苏州 最值得去的景点 TOP 5
苏州昆山周庄古镇:【周庄博物馆】
苏州旅游有哪些地方最应该去?
华东自由行,苏州 ①
江苏苏州同里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