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士诚与苏州
 
在苏州市中心观前街南不远处,有一条叫王府基的小巷,本地人称作“皇废基”,这里曾是张士诚王宫所在地。苏州至今保留着一个奇怪的风俗,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晚,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就会有星星点点的香烛插在地上,俗称“烧狗屎香”,据说那天是地藏王生日,张士诚起兵时自称是地藏王转世,而“狗屎”正是其小名“九四”的谐音,这香便是苏州百姓烧给他的。苏州有个方言词“讲张”,据人考证也是因为明初官方禁止人们议论张士诚,一看到有人交头接耳,就生怕在“讲(谈论)张(士诚)”。那么,苏州人何以如此念念不忘张士诚呢?
据史料记载,张士诚(1329~1367),元末泰州白驹场(今江苏大丰)人。因地属两淮运盐使司而人称“淮张”。当初只是个盐场操舟运盐的角色,偶尔也贩贩私盐。元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与弟士义、士德、士信等18人聚众反元,自号诚王,僭号大周,改元天祜五年十二月,“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福山港陷常熟”,次年二月陷平江(今苏州),改平江路为隆平府,“即承天寺为府第,设学士员,开宏文馆”。十七年八月降元,接受元帝所赐龙衣、御酒,复隆平府为平江路,并“自海道输粮十一万石于大都,岁以为常。”但安定下来后,他就有点忘乎所以了,把权柄交给其弟士信,自己却“令其下颂功德,邀王爵”,企图躺在功劳簿上做一个割据一方的安乐王。在邀功论赏之议被元帝否决后,他就于至正二十三年“自立为吴王,尊其母曹氏为王太妃,置高属,别治府第于城中。”于是上行下效,士信与士诚之婿潘元绍亦“好聚敛,日夜歌舞为乐,将帅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战,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毫无斗志可言,终于在二十七年九月,被徐达、常遇春在围城十个月后率部破城,士诚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自缢死。
纵观张士诚割据苏州的12年时间,其势力范围大体为:北逾江淮,直抵济宁,南至绍兴,占有长江下游的富有地区。他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先后实施过减少田赋,奖励蚕桑,兴修水利,疏浚白茆江等措施,使凋敝的农村重萌生机,较之元政府的苛政,苏州百姓已相当知足了。难怪在朱元璋所部大兵压境,将苏州城围困了十个月后才破城,其中少不了全城百姓的支持。据说如今平江路上的三家村,就是当年仰、胡、沈三姓聚族死守娄门殉难后,为纪念他们而得名的。
不过,苏州城的久攻不下,惹怒了朱元璋,在进攻苏州之前,他曾命令“毋肆掳掠,毋妄杀戮”,可破城后,却大烧大杀,以致“死者枕藉,积骨如山”。在平定天下后,有一次,朱元璋微服行走在三山街上,看见一老妪坐在木榻中,便同她攀谈起来,问她是什么地方人,答曰苏州人。又问她对张士诚的看法,她说,在大明皇帝起兵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就归附元朝,让苏人免受兵戈之苦,因此,百姓至今感德。在次日早朝时,朱元璋深有感触地说,当初,我认为张士诚对苏州人没有什么深仁厚德,从昨天遇见的老妪身上,我感到了苏民的忠厚,“恐京师百姓千万无此一妇也。”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洪武迁徙”,屡屡将苏城富户迁至京师(南京)、凤阳、苏北等地。
在明朝初年,深得朱元璋宠幸的魏观出任苏州知府,欲在张士诚王(宫)废基上新筑府衙兼浚城河,被御史张度污为有“兴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嫌疑而处斩,大诗人高启因作了一篇上梁文而被截为八段。从此,明清两代再也无人敢动议在此建府衙了。
除了“洪武迁徙”和高启腰斩事件外,朱元璋还对苏州课以重赋,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苏州占全国1%的耕地,被征用的税粮竟占全国的9.6%。在这样的情形下,苏州人民当然会更加怀念轻赋薄徭又重视知识分子的“姑苏王”张士诚了。
六个多世纪过去了,苏州北寺塔公园仍耸立着一座张士诚纪功碑,此碑没有文字,只有图案,据金松岑先生考证,是至正十九年张士诚宴请元使伯颜的情景,上面118个人物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元代石刻艺术品;东大街显圣明王庙,原是张士诚女婿潘元绍宅址,今庙边上地名仍称附马府堂;盘门内盘溪小学在1964年扩建校舍时发掘过一座“娘娘墓”,系张士诚母亲曹氏墓,曾出土过许多精美文物;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还有“张吴王墓”,那是张士诚的遗骨所在……■
(作者单位: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访留念-张士诚墓(张吴王墓)-2020.03
他被朱元璋所灭,却在苏州享受了600多年民间香火?
明朝初年移民的历史背景
梅思祖传
江南百姓为何流传“死不怨泰州张”?
你的祖先,是否来自苏州阊门?/朱文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