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阊区加大保护传承 让城市记忆“活”起来

金秋十月,山塘街上的亚细亚影视基地喜事盈门:该基地获得了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00万。尽管这笔资金不算多,但这在老城区民营文化企业中尚属首次。

  游客往来不断,店铺热闹兴旺,产业集聚繁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仅是金阊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不断推进中的一个缩影。为留住历史记忆,近年来金阊区通过整体保护、精品塑造、民生互惠、精神传承、产业互动等形式,打造出一个个地域文化品牌,点点成线,线线汇面,汇聚起一道道展示吴文化窗口的靓丽风景。

  【苏州故事】

  风貌节点风土人情延续传承

  保护性修复复活“千年山塘”

  每到周末,山塘街471号的胡丰荣家总会有“不速之客”。

  这些“不速之客”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这些年,亲眼目睹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使曾经的“老山塘”、“破山塘”一天天靓丽起来,作为驳岸人家,喜欢花草的胡丰荣和老伴就把后门的河埠充分利用起来。经过一番精心打理,三月山茶开,八月芙蓉艳,还有各种各样常年青绿的植物,点缀在河岸边,游客乘船一路走来,眼前的驳岸人家就是最生动的风景之一。停船拍照尚嫌不过瘾,不少人就会上岸探访。为了招呼客人,在河埠花园里,胡丰荣还专门摆放了一套休闲桌椅,有客到访,讲起老山塘人家的风土人情,老胡有说不尽的得意。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驳岸人家的风土人情只是其中之一。  为充分展现历史街区的完整、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历史生活的延续性以及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2002年6月,金阊区启动了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工程按照“保护风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有机更新”、“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和“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保护性修复方式,一期修复了古宅民居和玉涵堂等景点;二期从山塘桥到通贵桥,围绕景区道路改造、管线入地、河道清淤、驳岸整修等方面开展系列修复保护工程;三期则对渡僧桥入口牌楼、东起会关门楼、星桥码头和野芳浜、大小普济桥等节点进行了建设,先后完成了普福禅寺、贝家祠堂、桐桥遗址、陕西会馆、张公祠等5处重要节点的保护性修复工作,同时修复了阊门城楼、吊桥、白居易纪念地和百间楼等重要节点。

  保护与使用同步,如今,试验段和二期区域内,邹英姿、钟锦德、蔡云娣等大批工艺师先后落户,苏绣、紫檀木、石壶、苏扇、玉雕等各种传统艺术点缀了古街市井的繁华,传统小吃、民间工艺也聚拢而来,三期景点串连成线,四期保护性修复工程的各项规划正在制定中,伴随着景区整体规划以及国家5A级景区创建等活动,一个栩栩如生的“天上的街市”正在一步步勾勒出来,江南旖旎的水乡风貌吸引无数游人沉醉不归。

  【纵深解析】

  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互动历史记忆方能留存得更鲜活生动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最富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按照十七大报告要求,金阊区在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使城市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性保护工作,金阊区把历史文化遗存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成立街道和社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普查,对调查项目进行全面记录(摄像、录音等),全面了解掌握该区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在此基础上,该区岭南会馆、东齐会馆已被列入苏州老宅保护修缮首批试点工程;而随着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山塘街点段、虎丘综合地区改造文物修复等对接工作的积极开展,更多历史文化资源将得到及时保护修复。

  一幢幢修旧如旧的文物建筑外,民间工艺、传统习俗承载着更生动的城市记忆。挖掘地域民俗特色,一批民俗活动、民间工艺成为保护传承的重点:“轧神仙”庙会起源于南宋,至今已在苏州流传了800多年。1999年,借南浩街改造竣工开街之际,金阊区政府积极搭台,使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十年来,这一民俗活动不仅年年上演,成为备受市民欢迎的“我们的节日”,为加大保护传承力度,该活动不仅先后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进行了版权登记,又通过了第30、32两大类的商标注册。目前,金阊区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白洋湾地区,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留住这一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水乡记忆”,该区有关部门通过探访山歌能手、组建山歌传承班、组织山歌演出团等方式对山歌进行传承和保护,在前期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白洋湾山歌结集成书。与此同时,该区还成立了殷氏核雕公益传习所、“宋氏耳针”研究所、虎丘街道山塘街158号“天趣堂”盆景制作技艺研究院等非遗保护传承基地,结合全区实际,金阊区以申报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抓手,整理与区内各门类民间工艺大师技艺相关的资料进行数字化保护,通过打造一个个非遗品牌,进一步加强了整个辖区非遗保护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互动的大戏也高潮不断。“亚细亚山塘影视基地”陆续推出多部优秀影视作品;岭南会馆修复后将打造成中国丝绸服饰博物馆,借着老宅保护修缮和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的契机,东齐会馆酝酿打造成集中展示吴文化核心的休闲度假场所,虎丘婚纱城积极筹建,伴随着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城市的历史记忆愈加鲜活生动。

  【数字档案】

  金阊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事件

  1、2002年,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启动。

  2、2006年,“轧神仙”民俗活动入列《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跻身《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轧神仙”标识进行了版权登记,2012年,又通过了第30、32两大类的商标注册。

  3、2008年,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荣获“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单位”,同年,当选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4、2010年,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启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该工程在彻底改观城乡接合部的落后面貌的同时,将把虎丘地区打造成苏州的城市客厅和吴文化核心区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省文旅厅来梅开展专题调研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浅谈城步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九江山歌
傈僳族民歌
非遗常绽彩,文化长流芳
醉美侨乡走近哈尼歌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