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耦园诗话

 

  耦园诗情
   耦园里有一著名的砖雕对联:“耦园住佳耦 城曲筑诗城”。虽然没有上款下款,但可以想见必是沈严夫妇在耦园时的遗物。有人说是严夫人自制并手书,有人则认为是友人书赠,未知孰是(但我倾向后说,不过也无实证)。
   佳偶的故事,人们或许比较知道;而他们的诗作,则看到的较少。听说在耦园资料室内藏有当年园主人的诗集多种,但是这却不是常人所能看到的。容易看到的是民国总统徐世昌所编《晚晴簃诗汇》,其中收有二人的诗多首,包括沈道台所作《耦园落成纪事》和严夫人的《外子侨吴十年矣甲申冬以京兆诏起感述》二首与耦园和他们住耦园时的心情有关的诗。
   先说《耦园落成纪事》,“不隐山林隐朝市,草堂开傍阖闾城。支窗独树春光锁,环砌微波晓涨生。疏傅辞官非避世,阆仙学佛敢忘情。卜邻恰喜平泉近,问字车常载酒迎。”这诗是沈秉成从道台任上辞官归隐,买园修建落成后所写。其“疏傅辞官非避世,阆仙学佛敢忘情”透露了沈并非像陶渊明那样就是想归隐,就此不想再为五斗米折腰,而只是一个过程。这疏傅,是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他们分别从太傅少傅位上辞官,说是“官成名立,不去恐有后患”,于是一起辞官回乡。而沈道台,他自己虽辞官,却不像他们是为避世。阆仙,是唐贾岛,就是那以“推敲”名世的诗人,他年轻时曾学佛出家,后来又还俗,考进士入仕。写在这里,等于是说自己退隐也像贾岛出家一样,以后还是要“还俗”的。古人说“诗言志”,这两句诗正说明了诗人之志。“不隐山林隐朝市”一句,或许也透露了同样的心情。“支窗环砌”一联,则是写的新园落成后的美景。“卜邻恰喜平泉近,问字车常载酒迎”一联,则是说这里和拙政园近,而那里正住着好朋友张子青夫子,这是多么快活的事啊。
  两个人枕波双隐在耦园,城曲筑诗城,至少留下了两部诗集。《鲽砚庐诗钞》和《鲽砚庐联吟集》。这鲽砚庐,是耦园里他们二人同用的书斋名,沈道台也有诗记之:“先是得鱼石,比目征瑞兆。琢砚共守之,翰墨常静好。”说是他以前得到一块鱼形的砚石,切开来很像比目鱼的形状,正是我们夫妇结婚的吉兆。这两方砚台,就一起使用,写出来的诗文字画也显得特好(所以书斋和诗集也以此为名了)。这《鲽砚庐联吟集》,就是他们夫妇唱和的作品集。上面说到的住拙政园的张文达公(张子青)给这诗集写的序里说道,集中严永华有诗记载她年轻时随兄叔和住在叔和任职的贵州石阡,正好遇到夷民叛乱,叔和战死,永华奉母逃难的事,张序里说“集中有诗纪事,则不仅诗之可传也”,不仅诗之可传,就是说,这诗人也是不可小看的呀。这诗题目这样“乙丑五月十四日叛苗陷石阡叔兄巷战死节余亟负母逾垣出馀人从之既闻贼将至全家投署后荷池中贼相谓曰严太守清官眷属不可犯也遂得免贼退后奉母旋里途中纪事”,共有四首七律,这里抄录其一。“边城从古叹孤悬,忽见军烽照义泉。狭巷短兵相接战,亲闱永诀敢图全?衔须温序忠魂在,食肉班超壮志捐。恨乏兰台修史笔,国殇犹待杀青编。”这一首记述仲兄战死,而以古人温序、班超来比拟兄长,而叹自己没有没有能力更好地来记述和评价(这班超,人们是比较熟悉的;温序则是后汉护羌校尉,为叛军所执,不肯投降,叛将给他一把剑,让他自杀。温序说,别让血污了我的须,乃衔须自刎)。另外几首里,则写了自己和家人脱险的过程和对母亲健康的祝愿等等。这显然是严永华婚前的诗作,张序里说“集中有诗纪事”,这“集中”当是《纫兰室诗钞》而不是《鲽砚庐诗钞》了。另外,严夫人及中还有《杂兴》诗一首,也纪此事:“边郡荒以寂,土风清且敦。叛夷一朝集,守兵焉能存?叔兄何慷慨,辞诀堂上亲。竟为侍中血,宁惭温序魂。余时负母出,逾垣若有神。岂知质孱弱,忽然已忘身。全家赴清池,誓不为瓦全。提携出重险,佑助感自天。至诚岂能格,忠义固所安。安得惇史笔,垂光照重泉。”严永华和她哥叔和,兄妹感情深厚,二人的诗集中,都有反映这种深情的诗篇。这里也录一首《再次叔和兄感怀韵。》:“年来兄弟惯天涯,冀北江南倍系怀。千里寄梅缄玉札,几回对月卜金钗。时艰转觉勋名易,俗美因知政事佳。幸我迟来春未暮,犹薰花气满衙斋。”这大概是严永华刚奉母同去叔和贵州任所时的诗,久别新逢,欣喜之情,洋溢纸背。和前引《杂兴》诗的悲情,正形成强烈的对比。
  《纫兰室诗钞》是严永华闺中的诗作之结集。近日出版的《耦园游赏》书中有这诗钞的一页书影。其中有诗“一枝秾艳放仙葩,粉靥檀心未足夸。认取东风工点缀,春光今岁在儿家。郡廨花木甚繁,独少牡丹,家大人手植一本,今春始花,即席赋呈。”而该书解读此诗,认为是“此诗为题春天牡丹开放之事,时间当在清同治壬申、甲戌(1872~1874)间,时沈秉成任苏松太道员,郡廨当指位于今上海老城区之办公处。郡廨亦有后园,沈秉成感缺少牡丹,于此手植一本,牡丹仲春开放时严永华观赏而题此诗。”这里看来有误。今案:“家大人”不是指丈夫,应是指自己的父亲。而且这诗收在《纫兰室诗钞》卷儿里,显然与沈秉成无关。所以上面解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就都错了。“家大人”是严父延珏公,曾任云南顺宁知府,“郡廨”就是顺宁的知府公廨(而不是苏松太道台衙门)。所以时间也不是同治壬申、甲戌,而还要早好多年。这诗是在饮席上即席所赋。而且不止一首,书影上就可见三首。其三有“高堂曲宴共承欢,满座清吟兴未阑。自古此花推第一,尽搜春色入毫端。”更足证明手植此花的是诗人的父亲而不是丈夫了。
  严永华年轻时,或随父亲在云南,或随母亲在贵州。而沈秉成则是安徽人,或在京师或在江苏为官。千里姻缘一线牵。他们之成为佳偶,也有一段佳话。那还是咸丰年间严永华在贵州时的事。她画了几幅花鸟画寄给在京城做官的哥哥严淄生,而沈秉成当时也在京城做官,而且和严淄生过从甚密。在严家看到张挂在墙上的画,画的又好,题诗也漂亮。问后才知是严妹所作。后来沈氏丧偶,乃求婚于严家,终得成就佳偶。(严夫人的字,今天在耦园东墙一块石碑上还能见到,并钤有鲽砚庐夫妇联珠印。有人说“耦园住佳耦”的联语出自严夫人手书,则和《抡元图诗碑》上的字迹相去甚远)。
  下面再看严夫人离开耦园时所写的诗。《外子侨吴十年矣甲申冬以京兆诏起感述》此诗较长,这里录其片断“忽闻征辟到东山,便办严装趋北阙。黄图三辅古称雄,赤县九门今更剧。自从近畿更水旱,未免穷檐有饥溺。”这次是让沈去做京兆尹(京城的负责人),所以一听到征辟令,就急急忙忙东山再起了。那京城,自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地方。现在又有水灾旱灾,人们的生活未免有困难。快去上任,“要令襦裤遍拊循,庶几桴鼓少衰息。”这是京兆尹上任后首先要做到的。“鹿车对挽夙所慕,油幢共引愿岂及。画眉未敢被轻惰,蓬头幸复知礼则。”这四句是夫人自勉自励的话了。最后两句说“京秩从来策旧勋,夙夜寅清励明德。”,则应当是夫妇二人要共同努力的了。这“感述”则近乎是决心书,是誓言书了。京兆尹比之当年曾任德苏松太道,是更高的官职。后来沈秉成到京后,除了顺天府,又兼任了译署的职务,然后又被派遣到广西、到安徽做巡抚。一度还署理过两江总督,是很高的官了。光绪二十年,皇帝又要调他回京任职,他因病回到苏州,光绪二十一年,就病逝于耦园中,享年七十三岁。《晚晴簃诗汇》所收严夫人诗,最后一首是在沈秉成离开广西去安徽任职时所写的旅游诗。以后就没有了。《耦园游赏》书中说,夫人早于沈秉成四年去世了。则应是光绪十七年,沈在安徽做官时的事。
  现在到耦园,可以在东花园城曲草堂楼上找到补读旧书楼,这就是当年耦园佳偶的书房,但是寻遍东西花园,却寻不到鲽砚斋的所在。就是关于耦园的一些文字资料中,也同样找不到这鲽砚庐的所在的线索。或许这只是当年的一个虚拟的室名,本来就没有实体的房屋的吧(或曰这鲽砚庐是补读旧书楼的另名,是一室而二名)。耦园东南角,另有一楼,名听橹楼。则是沈公收藏金石书画之处,当时并有《听橹楼藏印》之纪录。
  《晚晴簃诗汇》里共收沈严夫妇的诗五十多首。其中有二首提到了他们的子女。其一是在苏州耦园时所作;《癸未三月随外子挈松柏两儿买棹游西湖还登烟雨楼遂至青镇奉母返吴门作诗四章以记之》。这年的次年,沈道台就奉诏出山,挈家到京师去了。那么当时他们是有松柏两儿。另一首诗《随宦桂林未遂揽胜之愿匆匆将去阻雨愆期因挈马甥瑞熙女寿慈两儿瑞琳瑞麟登叠采山盘桓竟日赋此留题》,这是沈严将从广西到安徽去时的诗。这两儿瑞琳瑞麟,未知是不是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松柏两儿,而女寿慈则或是他们的妹妹了。马甥瑞熙则是严氏从姐严也秋的女儿。这次登山,或许沈巡抚没有参加?
  《游赏耦园》一书中则说到了在耦园里出生的沈严夫妇的孙子沈迈士先生(1891—1986)。其中说到他的父亲是沈瑞琳,他本人活到1986年,生前最后几年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并于九十多岁时参加中国共产党。这些就都是耦园佳偶的佳子弟佳儿孙了。
  耦园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来游赏的人,总要以万计,而且不止是一位数。这份遗产的形成,可以说沈严夫妇是有大贡献的。如果能把他们的《鲽砚庐诗钞》和《鲽砚庐联吟集》印制成旅游纪念品,在园中出售,我想必能受到欢迎,而且是对这对耦园佳偶得极好纪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握月担风好耦耕
一日,童贯宴请平叛诸将饮酒,席间招来京口营妓助兴 诸将欢喜,唯独
苏州三游园
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陈寅恪这一辈的情爱观
诗沈 提要
姑苏雪 | 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