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国学大师钱仲联
□黄均达
  今年12月4日,是国学大师钱仲联去世九周年,钱先生的形象,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与先生的交往,缘起于我的先人,黄人黄摩西。
  钱先生一直敬慕黄人,尊黄人为“近代浪漫诗人之魁首”。还说自己与黄人“因缘亦不可谓浅矣”:一方面是,自己虽然无缘与黄人深交,但与黄人深交的金松岑、金鹤冲诸先生,“皆余之忘年交也”,而当年与诸先生接坐之际,备闻摩西之雅言坠闻;另一方面是,自己在苏州大学任教,而黄人“当年撰杖都讲之所”东吴大学也,钱先生为此很是引以为豪。
  梦苕庵是钱先生的书斋名,他还有过三个斋名:望虞阁、知止斋和攀云拜石师竹室。我在先生的书斋中与他多次会面交流。其中“攀云拜石师竹室”,其含义是他钦佩的钱氏几位“本家”学者。“云”指常熟钱谦益;“石”指浙江嘉兴三石:钱载、钱仪吉、钱泰吉;“竹”是上海嘉定大学者钱大昕。钱老的这个室名,其构思即来源于黄人的室名。黄人曾有一室名曰“辑陶梦梨拜石耕烟室”。其中的“陶”、“梨”、“石”、“烟”皆明清之际黄人“本家”中的爱国志士。从中亦可看到钱先生对黄人的钦佩。
  当钱先生知道我是黄人嫡系曾孙后,十分高兴,多次书信来往,了解黄人情况并要我做好先祖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我也为此多次前去拜访,向钱先生请教,并将有关资料提供给他。后来他将黄人史料及诗词等编入了《清诗记事》中,并将黄人研究列入其博士生培养的内容。
  我清楚地记得初见先生的印象:外貌清癯,衣襟端正,银发满头,饱含睿智。他见到我带来的资料后高兴地说:“黄人资料收集不易,要抓紧整理啊!”他还拿出他们研究室已收集到的一些黄人诗词,翻到黄人在1889年写的《戊戌元旦日蚀诗》道:这首诗不得了,是一首难得一见的寄寓时事、讽喻满清的好诗啊!说着说着,他还吟唱了起来,听得我如痴如醉。临别前,他拿出一张名片,要我与他多联系,并在名片上签上“钧达同志惠存 仲联”。我接过名片一看,此名片正反两面印刷,先生头衔就有七八个。先生笑着说:这都是他们帮我印的,虚的、空的,我再给你一张我自己印的吧。说着他又找出了一张。这名片上方印有先生木刻头像,下方为先生的亲笔签名,其他地方全部空白。他说:“我只要这样,清清爽爽……”
  遵照钱先生的教诲,我在工作之余,抓紧做好黄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不少资料已交出版社出版。在先生编写的《清诗记事》《明清诗文研究丛刊》等书刊中也选用了不少。当我发现有弄不清的内容,包括一些字词、典故等,经常通过书信、电话或登门拜访请教先生。有些地方经先生轻轻一点,即茅塞顿开;有些内容先生则引导我去什么地方查阅什么资料,甚至对我文章里面的错别字也帮我改了出来。我经先生指导撰写的《中国近代文学家黄人研究综述》一文被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刊用,还被日本《清末小说研究》全文转载。2004年,在黄人编撰的我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10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此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我将修改后的此文进行了交流发言,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这里也有先生的一份功劳。
  记得有一次去拜访先生,先生不在,夫人在。她给我沏上茶说:“先生正在给研究生上课,快下课了,坐一会儿吧。”钱夫人也是常熟人,出身大家闺秀,年轻时教过书,后来为照顾先生早早地当起了家庭妇女……聊着聊着,已到了吃中饭的时候,她说:“先生一定又忘了肚子饿了。”说着便同我一起去看先生。先生还在给研究生讲课,见到我们到来才意识到又超时了,便对学生说:“对不起,又让大家饿肚皮了”,可他就不知道自己的肚子饿。先生留我共进午餐。有两件事至今我还印象深刻。桌上有一小碗红烧肉,仅五六块,先生硬要我尝尝,说这是他夫人的杰作,自己在家里什么都不行,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靠她,言辞中充满了对夫人的无限深情。第二件是饭吃得差不多了,先生将掉在桌上的几粒饭粒捡起来吃掉,边吃边说:“白米饭好吃田难种啊!”
  先生愈到晚年,声望愈高,来拜访的人愈多。他寓所的门上贴有一张纸条,大意是:求字者免进,面晤勿超一刻钟。据说这是学校为照顾他的身体,让先生有一个更安静的环境而贴的。尽管这样,寻访者、求字者仍络绎不绝。记得一次,我正与先生交谈,来了一位南方某报社的编辑,请先生为他们报纸的副刊题字。先生一口答应,并问要什么体,写多大字,喜得那编辑连连道谢说:走了不少地方,见过许多大家,像钱先生这样的不多见。趁此机会,我也请先生写一幅。才过两天,先生即告知字已写好。书写的是他往年游西湖时所作绝句三首,并在诗末写道:录拟“钧达仁兄两正”。这位年纪大我一倍多的国学大师竟要请我这个无名小卒“两正”,那是何等虚怀若谷啊!
  如果说第一幅字是我向先生求的,那我珍藏的另一条幅,则是先生主动为我写的。那年我去拜访先生,谈到我家添了一个孙女,先生高兴地说摩西后有传人了。他说要为我写张条幅祝贺,叫我第二天去。次日,只见他铺纸磨墨,对我说:“昨晚想了好几条,你看哪条好?”其中有“黄人人家”、“黄氏遗风”、“摩西家范”、“摩西家风”等等,并一一作了分析,可见他是动了不少脑筋的。最后商定写“摩西家范”这一条。只见他挥笔疾书,写下了他平时不常写的七八寸见方的大字,真看不出来,这年他已92岁高龄。在“摩西家范”四个大字下面还写道“慕庵后裔钧达仁兄去岁获孙女黄莉,书此奉贺即请两正”。又取出三方印章,架上特制的红木小尺,凝神屏气,在相应位置一一盖章。这时,他还找出书画家葛鸿桢为他作的一幅画,说:没有别的礼物,就把这送给你作个纪念吧。我激动地握住他的双手,他却深情地说:“我们要对得起摩西先生啊!”
  2003年12月4日,96岁的钱先生身归道山,根据他的遗愿与其夫人合葬在常熟虞山公墓,距黄人墓不远。正如他在前几年悼夫人诗中所云:
  松岗明月照黄昏,乡梦虞山有墓门。
  莫待人歌侬百岁,早日双匣筮归魂。
  现今,钱先生虽然离世已有九载,但其音容笑貌至今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其谆谆教诲常记在我的心间,钱先生给我的题字将永远激励着我以“摩西家范”为动力,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而不懈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最难风雨故人来
已故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授课从不用讲稿,也不开中药店
【视频】一代名师钱仲联——纪念钱仲联先生逝世13周年
千春孰比肩,九畹种兰荃:关于钱仲联
苍茫书院:钱锺书先生手札二通
简述王遽常深厚的国学根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