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茶饮遍天下

红楼茗客

 

苏州与茶圣陆羽有着不解之缘,当年陆羽经常在虎丘寺烹茶论茶,挚友皎然曾至虎丘寻访陆羽,所写《访陆处士羽》诗有:“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春泉?”至今虎丘有陆羽井遗址。清代有学者认为陆羽著《茶经》在虎丘山最后完成,故称《茶经》为《虎丘茶经》。陆羽当然不曾料到几百年之后,虎丘山也产茶,而且声震茶坛。

 

虎丘晚出谷雨候,百草斗品皆为轻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亦有天生茶树,“虎丘寺西产茶。”(《姑苏志》)位于寺西至剑池间“手掌之地”,又“陆羽有泉井在虎丘,其旁产茶,地仅亩许,而品冠乎罗岕、松萝之品。”(清陈鉴《补陆羽采茶诗并序》)

应当讲明初茶法革新给苏州茶业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一改唐宋将茶叶蒸压成茶饼和碾茶为末的茶饮习惯,崇尚自然真趣的芽茶,“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茶道崇新,制茶工艺为之革新,一时间各地名茶如雨后春笋,在这样的氛围中苏州虎丘山的虎丘茶、天池山的天池茶脱颖而出。

文徵明说:“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元和县志》:“(茶)出虎丘金粟山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豆花香。”“虎丘雪颖细如针,豆荚云腴价培金。”王世贞《试虎丘茶》称赞道:“虎丘晚出谷雨候,百草斗品皆为轻。”说每当谷雨期间虎丘茶一面市,其它茶叶就黯然失色了。

可以说给予虎丘茶极高评介不只是一二文人,而是明清两代茶人有口皆碑,试赘录如下:

明许次纾《茶疏》:“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即长兴罗岕)颉颃。”

黄龙德《茶说》:“而今则更有佳者焉,若吴之虎丘者上,罗岕者次之,而天池、龙井、伏龙则又次之;新安松萝者上,朗源沧溪者次之……”

屠隆《考槃馀事》:“虎丘,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天池,青翠芳馨……诚可称仙品。”

文震亨《长物志》:“虎丘、天池,最号精绝,为天下冠……寂寞山家,得一壶二壶,便为奇品。”

谢肇淛《西吴枚乘》:“余尝品茗,以武夷、虎丘第一,淡而远也;松萝、龙井次之,香而艳也;天池又次之,常而不厌也。”

张谦德《山房四友谱·品茶》:“品第之,则虎丘最上;阳羡真岕、蒙顶石花次之;又其次则姑胥天池……”

冯梦桢《快雪堂漫录·品茶》:“虎丘,其茶中王种耶;岕茶,精者庶几妃后;天池、龙井便为臣种,馀则民种矣。”

詹景凤《明辨类函·食法》:“四方名茶,江北则庐州之六安,江南则苏州之虎丘、天池……”

清初刘源长《茶史·茶之近品》:“今则吴中之虎丘、天池、伏龙,新安之松罗,阳羡之罗岕,杭州之龙井,武夷山之云雾,皆足珍赏。”

卜万祺《松寮茗政》:虎丘茶“色、味、香、韵,无可比拟,茶中王也!”

从这些赞叹声里,我们至今能感受到虎丘茶的魅力。虎丘茶、天池茶都是贡茶,文徵明称:“重之如黄金,输贡堪头纲。”刘若愚《酌中志》载明宫“饮食好尚纪略”:“茶则六安、松萝、天池、绍兴岕茶、径山茶、虎丘茶也。”六品贡茶中苏州占二品。后虎丘茶毁于清康熙中期,天池茶仍为贡茶。乾隆年间《国朝宫史》载,清宫后妃每月例供茶叶有二品:一为天池茶,一为六安茶。

 

苏州茶饮遍天下,虎丘茶艺传播广

 

虎丘茶之所以能征服那么多文人墨客,全在于制茶工艺独特。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称:“虎丘春茗妙烘蒸”。王士性《广志绎》认为:“虎丘、天池茶,今为海内第一。余观茶品固佳,然以人事胜。其采、揉、焙、封法度,锱两不爽。”冯时可《茶论》总结为:“茶贵采造,苏州茶饮遍天下,专以采造胜耳!”

虎丘茶以采造为胜,虎丘寺院僧人功不可没。有人称虎丘寺:“老僧是茶佛。”其中有位“天台起云禅师”,在虎丘寺数十年,“种茶了一生,经论入萌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虎丘茶采制法开创了我国绿茶焙制的一个流派,时人称之为“虎丘法”。

“虎丘法”曾流传各地。明人《茶录》载,嘉靖(15221565)中有个叫大方的比丘僧在虎丘寺进修了很长期间,学得了虎丘茶采造法,后来大方于隆庆(15661572)年间到歙县松萝山(位今安徽休宁县北)结庐为庵,开始以“虎丘法”制茶,一时远近闻名,人们称为松萝茶。当时也有僧人曾用“虎丘法”制松江佘山茶,结果与松萝茶一模一样。

松萝茶取法于虎丘茶,松萝茶出名后,流变为“松萝法”。明末曾有人请安徽歙县人以“松萝法”制绍兴“日铸茶”,称“兰雪茶”。“勺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萝。”(张岱《陶庵梦忆》)清康熙年间,福建崇安县请来安徽黄山寺僧,以“松萝法”制“建茶”,称为“武夷松萝”。“盖制茶者不过土著数僧,耳语三吴之法,转转相效。”(周亮工《闽小记》)所谓“三吴之法”,实际上就是“虎丘法”。

明清时,“虎丘法”在各地辗转流变,对我国绿茶焙制工艺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茶酒辞典》肯定了虎丘茶的历史贡献:“产于今江苏苏州虎丘,盛名于明代,始采用炒、烘、蒸的工艺,为各地所仿效,推行全国。”


 

吓煞人香惊世出,十大名茶碧螺春

 

陆羽《茶经》载:“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但当时制茶乏艺,品位在周边湖州顾渚、常州宜兴之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太湖洞庭东西山的茶叶,深藏湖山无人识。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汤斌抚吴,因“严禁属员馈送”,毁了虎丘山上茶树,虎丘茶遂成绝响。然而时隔十余年,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至苏州,抚臣宋荦将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间产的“吓煞人香”茶,进献康熙皇帝,康熙赞口不绝,因嫌茶名不雅,于是赐名“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谷雨节前,邑侯采办洞庭东山碧螺春茶入贡,谓之茶贡。”(《清嘉录》)“碧螺春”当初以朱元正家所制最佳,“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为妙品。”

清代茶人震钧《茶说》:“择茶,茶以苏州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龙井……次六安之青者。”碧螺春真可谓后来居上。《中国茶事大典》:“碧螺春。当今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与龙井齐名的极品绿茶。产于江苏吴县洞庭东、西山。其地分别为太湖中半岛和岛屿,气候湿润宜人,起源于宋代的水月茶,于清初充贡。”“碧螺春”与虎丘茶一样,创新了我国绿茶工艺的一个流派,采用手工“一锅到底”炒制技艺,要求极高。因为碧螺春出名,时下效仿者不少。碧螺春条索纤细,自然螺卷,满披白毫,银葺隐翠,香气浓郁,茶汤碧绿清澈,叶芽娇嫩,滋味鲜醇。苏州洞庭东、西山碧螺春,饮誉海内外。

 

斗茶时节买花忙,苏州花茶香四方

 

“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三尺绿波吹晓市,荡河船子载花还。”这是明人钱希言描绘山塘花市的诗句,山塘花市四时不断。“虎阜山塘多花市,居民以艺花为业,晓来担负百花,争集售卖。”(《吴郡岁华丽纪》)“珠兰茉莉花市……熏风欲拂,已毕集于山塘花肆,茶叶铺买以为配茶之用者。”(《清嘉录》)用鲜花窨制成花茶,苏州亦成一业。明洪武年间,虎丘山塘花农出资,茶商捐资在山塘桐桥北侧建花神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举行有盛大“花神庙会”。早在清雍正年间,苏州花茶已畅销东北三省,当时专营花茶的苏州“关东庄”茶商,曾为辽宁省锦州府“天后宫”修缮捐过纹银。

花茶窨制需要大量茶花,虎丘一带发展为种植珠兰、茉莉、玳玳、白兰等鲜花的茶花之乡,列为我国著名的四大香花产区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州市郊种植茶花多达96万多株,年产香花一万余担,花茶年产达7万担。苏州茉莉花茶名扬四方,特别是苏州茶厂曾于六十年代开始试窨的“茉莉苏萌毫”,后于七十年代末夺得全国花茶质量评比特种名茶同类第一名,八十年代初,荣获省优、部优称号。

“茉莉苏萌毫”为苏州独创名茶,被载入当今茶典。茶坯选取用清明至谷雨期间“一芽二叶”优质茶,经烘青、杀青一次揉捻成形,配以当天采摘的茉莉鲜花,经“六窨一提”近三十道工序制成,以“严、细、精、勤”著称,堪称花茶极品。“茉莉苏萌毫”面世以来,一直深受京、津、沪及东北各省消费者喜爱,亦倍受海外华人欢迎。

“苏州茶饮遍天下,专以采造胜耳!”千百年来,苏州多少人以用聪明而灵巧的双手,创造性地为中华茶文化的添锦着彩。“以人事胜”,精工细作,敢于斗新,这也是苏州的文化特质,吴文化特色。

                                         20051030日稿

注释:

①胡山源《古今茶事》(上海书店)第82页,徐海荣主编《中国茶事大典》第6、77页

②张哲永主编《中国茶酒辞典》(湖南出版社)第57页

③徐海荣主编《中国茶事大典》(华夏出版社)149页

④苏州茶厂《苏州的花茶》(载苏州地方志办公室编《苏州史志资料选辑》第五辑),苏州传统食品编辑委员会《苏州传统食品》第19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除了碧螺春,还有其他名茶吗?
松萝茶的今生前世
苏州茉莉花茶,名气曾超洞庭碧螺春?
【经】续茶经 【清】陆廷灿(二)
丁以寿教授详解工夫茶历史风云(一) 武夷茶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二百九十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