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熟古城景点
方 塔 公 园

      方塔公园,地处城中闹市,总占地面积12100平方米,因园内的南宋方塔而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四面呈方形,是宋代仿唐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它和宋代古井、古杏并称为“方塔三宝”。园内曲桥碧水,长廊幽幽,尽显宋风神韵。园后还设有名人馆和碑刻博物馆。园外则有仿宋商肆林立,有常熟“老城隍庙”之称,是旅游、休闲、购物的绝佳去处。

                                                         綵 衣 堂

      坐落于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的翁氏故居,粉墙青瓦,是一所江南
建筑风格的官僚住宅。本为翁同龢之父买下作为孝养母亲之所,取二十四孝中老来子彩衣娱亲之意,称綵衣堂。现为翁同龢纪念馆。
      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咸丰六年中状元,先后为同治、光绪帝师,历任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在朝达四十余年,他一生参与的重大政治活动对中国近代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
纪念馆分为三部分:翁同龢生平事迹;翁同龢文物、书法陈列;翁同龢翁同龢主要著作及国内外研究的论文、信息。

赵  园


      位于古城区西南隅。原为明万历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部分遗址。民初归武进盛宣怀所有,改为宁静连社,后归常州天宁寺主管。园以大小池为主,西、南两面有游廊、水阁,池南端是旱船。北有水轩三间,面临小岛。岛西有环洞桥,再以虞山为背景,引山色入园,借景天然,别具匠心。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曾 园


      位于古城区西南隅,与赵园相邻。原为明万历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部分遗址。清同治光绪间刑部郎中曾之撰(曾朴之父)营为家园,取名“虚廊居”李鸿章、翁同龢书写的书条石30余块。晚清著名作家曾朴,就是在此度过少年和晚年,他的小说《孽海花》及《鲁男子》就是在此构思而成。

燕 园


    位于古城区,为乾隆台澎知府蒋元枢所构筑。此园占地面积不大,但能独辟蹊径,因地制宜,新意层出。园内有“五芝堂”、“赏诗间”、“天际归舟”、“诗境”、“燕谷”、“三婵娟室”等燕园十六景。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言子墨井在今常熟城区言子巷言子故居内。唐代史地学家陆广微在《吴地记》中记载:“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圣井,阔三尺,深十丈。旁有盟,盟北百步有浣纱石,可方四丈。”所记“圣井”即指墨井。前人有诗咏井:“吴公遗井在,水色同墨汁”;“言公墨井今安在?佥谓虞城委巷旁。”即称此井为“墨井”。清初大画家吴历居于此井旁,自号“墨井道人”。

    井在第三进庭院中,井栏用天然湖石凿成,孔径0.32米,年深月久,勒出绳痕十余道。井身上部口径0.37米,仅水面稍大。井旁竖湖石子一块,上镌有篆书“墨井”两字。井深6米许,井壁用砖垒成。此井几经废堙,又多次被疏浚。清乾隆间言子后裔、五经博士言汝洙及襄阳知府言如泗整葺,砌砖垒石,并构亭子与其旁,以供拜谒者休憩。清末亭毁。井旁原有洗衣石,据《與地志》载:“梁萧正德为郡太守,将石去,莫知所在”。此井系常熟境内有史记载最早的古井。1982年11月,墨井与言子故居同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言 子 专 祠

    春秋时期常熟(当时尚无常熟地名与建署)人言偃字子游,北学孔门,列于四科,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唯一的南方人,擅文学,称“文学子游”。曾为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并力行之,用礼教化士民,得孔子赞赏。唐开元八年(720年)以“十哲”从祀孔子,列于孔庙。后人尊其为“南方夫子”、“先贤言子”。

    言子旧祠原在县治东北文学桥左,后废圮。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知县孙应时在学宫内,重建言子祠于明伦堂之东,名“丹阳公祠”(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言子被册封为“丹阳公”)一度增建门庑堂室达30楹之多,规模之广,竟超过了文庙,识者议其位次失宜;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移建于文庙之后,并建象贤斋。元大德间,言子被册封为“吴国公”,祠即改称“吴国公祠”。明成化二十二间,将祠移至文庙东面并修葺一新,计有正祠三间,匾曰“瞻拜”,旁为头室,别建二门出入。清康熙间又重修;康熙、乾隆南巡时先后御书“文开吴会”、“道启东南”额,俱傍祠中;清乾隆年间改称为“言子专祠”。临街原有石坊一座,额题“言子专祠坊”。头门为清同治年间所建,前轩为明宣德年间建。正殿呈正方形,宋庆元年间造,元代重修,系保存宋元格式的古建筑。专祠内尚保存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所立《教育言氏诸孙记》石碑一块,高2.13米,宽1.16米,系常熟现存最古碑刻之一。

    1982年3月,言子专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常熟博物馆

    坐落于虞山东麓先贤仲雍、言子墓旁,占地6000多平方米,与1997年建成开放。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收藏有上至5000多年前的崧泽、良渚文化,下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类文物11000余件。基本以书画、陶瓷、玉器三大类为主。无论藏品数量及等级均在全国同级县市中名列前茅。

碑刻博物馆


    常熟的古代碑刻门类广且量多,现有唐至清代石碑280余块、墓志铭400余方,存于碑刻博物馆内。博物馆位于南宋方塔之后园,采用苏南古典园林格局,分三个展区,总长160余米碑廊及亭、榭、堂、池等景点所组成,占地3500平方米。藏品有“宋苏东坡书法石刻”、“元圣旨碑”、“明天文图石刻”、“太平天国报恩牌坊碑”等等。

名 人 馆


      位于南宋方塔后园,总面积266平方米,馆分三部分:一为自商代仲雍起,至清末曾朴止20位已故名人之蜡像。二为介绍各时代、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之84位名人传略。最后一部分以分表式列出其他44位古今名人录及自唐至清末483位科举进士名录。


庞薰琹美术馆


    庞薰琹(1906--1985),原名蓥,字虞弦,号鼓轩,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常熟人。1925年赴法国,在巴黎舒利恩学院以及格朗 歇米欧尔研究所研习绘画。1930年回国,系统研究中国画论、画史。1931年,与张弦、倪贻德等组织“决澜社”,举行画展。先后在上海美专及北平、四川、广东等艺专任教,兼中央、华西、中山等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教务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第一副院长。庞薰琹是一位开拓型画家,终身创作,擅长油画、水彩画及白描,深具中国民族特色,其各个时期的题材和画风则常变化。庞薰琹是我国第一所工艺美术高等学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办人之一。

    庞薰琹美术馆位于城区元和路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内。1985年庞薰琹在北京逝世,其夫人遵照遗愿,将其470件美术作品捐献给家乡。1991年6月,庞薰琹美术馆建成开馆。馆舍为两层平顶正方形建筑,建筑总面积976平方米,其中两个展厅共约60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庞薰琹教授的油画、素描、工艺装饰图案、织绣、水彩画、水墨画等作品。在美术馆前的草坪上,安放着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教授创作的庞薰琹汉白玉半身像一尊。

琴川民居


    琴川是常熟古城的别称。因唐代开挖的古运河纵贯古城中心,河上七条支流似琴上七根弦而得名。古城内至今仍基本保持明清时期街渠并行的坊巷格局,生活气息浓厚,充分体现了传统的江南生活特色。


   永 济 桥


  常熟南门外下塘街有一座花岗岩的三孔石桥,高高横跨在宽阔的元和塘上。桥下波涛滚滚,白舸穿梭、南来北往。桥上驻足,可远眺虞山,近俯闹市,实为观景佳处。

  这座雄踞古城水陆交通要冲的大桥,名为永济桥,是清代早期的著名桥梁,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从开工到建成,历时14年。

  永济桥高度有6.4米,顶宽4.5米,桥堍宽6.6米,跨径28.6米,全长为43.8米,已经阅历人间三百度春秋,为古城繁荣经济、便利交通做出了历史贡献,至今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

  永济桥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游 文 书 院


  常熟素称学道名邦,渊源在于春秋时代言子北学孔门,归来后开拓东南文化,颇有建树。读书风气,由来已久。游文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以子游擅长文学,故名。

  游文书院地处城区虞山东南麓石梅,书台公园西侧,市图书馆古籍部内。此地为天然读书佳处,东面是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古迹,北边山麓有巫咸古祠遗址,西傍原有雅集亭、白居易和苏东坡两文学家的合祠等好几处名胜古迹。

  明清时期,翁心存曾经当过书院院长,其子翁同龢和同辈少年曾在这所书院受业,有不少人成才,活跃于朝野。

  辛亥革命前后,游文书院先后改作常昭学堂、公立高等小学、石梅小学、女子高等小学等新学。书院旧址尚存大厅一进,现为市图书馆古籍部阅览室,上悬邑人、著名书法家杨沂孙所书匾额,厅内有碑记两通。

  游文书院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醉 尉 街

  常熟老城区的醉尉街,是因唐朝大书法家有草圣之誉的张旭曾经当过常熟的地方官而得名,张旭以嗜酒善书著名于世。

  人称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咏赞同时代的张旭: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其豪饮之后,热情奔放,挥毫泼墨,灵感勃发,绝妙狂草,一气呵成。张旭狂放不羁,无视王公权贵,在大人们面前,放浪形骸,毫不拘束,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臂疾书,笔走蛇龙,气象不凡,从心所欲的得意挥洒,流泻出像云烟一般舒卷自如、不可拘勒的狂草书品,显示出傲世独立、卓然不群、奔放豪迈的独特个性。张旭的草书和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被时人并赞为“三绝”。

  醉尉街旧有洗砚池,原是张旭作字后洗砚之地。清乾隆年间,邑人邵齐熊曾经补写“草圣洗砚池”碑石立于池上。现醉尉街、洗砚池的地名仍保留着,位于方塔园的北部,张旭的旧宅依稀可辨。

  草 圣 祠

  常熟周神庙弄、今市第五人民医院内有草圣祠,和醉尉街一样,也是为纪念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而建立的。祠内有清代道光年间钱泳摹刻的石碑,并有钱氏所作的楹联:

  书道如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上面并有题额:优入圣域

  这副楹联把草圣张旭醉后挥洒狂草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极为生动、典雅而贴切的表现出来。与杜甫赞颂张旭的诗意自然溶合,张旭笔底生辉,落在纸上如同云烟飘渺,作品被古今书家奉为神明,竞相学传。因此,纪念张旭的草圣祠内,千年风雨,似也充满大堂。前来瞻仰的人都对其敬仰钦佩,每年都要以三杯美酒祭奠,显出了深受大众喜爱的书法艺术青春常在、千古不朽。

  草圣祠这副楹联非常出名,楹联名著、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和张伯驹的《素月楼联话》都有记载。

  太平天国戏楼

  太平天国戏楼在城区紫金街底、辛峰巷燕园东侧灵公殿内。

  炳灵公殿,简称灵公殿,供奉炳灵公,邑人奉为火神,唐宋间已有诏封。清代方志记载,紫金街之北,有炳灵公庙,建于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弘治时毁,正德二年(1507年)重建。其大门内戏楼是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增建而成。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常熟,在毁坏灵公殿的同时却大事整修戏楼,并且曾经在此演出戏剧,鼓舞官兵。

  如今这座坐南朝北的戏楼仍然保存在原处,面阔14.5米,进深10米,前檐上云鹤、人物等砖雕图案工艺细腻精湛。戏楼位于原灵公殿之首,背街南向,屋檐斗拱,挑出戏台,飞雁翼角,精雕细刻,已成珍贵文物。

  太平天国戏楼在常熟著名景点燕园之东,沿着古城区中心引线街、紫金街石块路步入,是去燕园必经之处。

脉 望 馆

    老城区书院街南赵弄有一座明代居民建筑,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藏书处脉望馆旧址。

  脉望馆是明朝末年赵用贤(1535--1596年)之子赵琦美(1563--1642年)的藏书室名。“脉望”是传说中蠹鱼所化之物,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藏书家以脉望命名其藏书室,用意可想而知。赵用贤,字汝师,号定宇,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检付。万历五年(1577年)因劾宰相张居正遭廷杖罢官,六年后启用,迁右赞善、南京礼部右侍郎,谥文毅。子琦美,原名开美,字玄度,累官至刑部郎中。父子喜爱藏书。因为赵用贤位居高官,有机会得见皇家秘阁藏书,且能假抄,得善本而作序,由子琦美校刻,成绩显著。赵琦美缮抄校雠之书,题跋自署“清常适人”,家藏珍稀善本极富,手编《脉望馆目录》,藏书达5千余种,后归钱谦益绛云楼所有。其中《元明古今杂剧》几经兵燹之劫而幸存。后影印出版蜚声中外,被誉为国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列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这条小巷是常熟文脉的源头
联话古代圣人之(13)----草圣张旭
这首唐诗,写尽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桃源梦
张旭:满纸烟云,草书封神
揭秘!常熟这些fin有名堂的街名 原来都大有来头
常熟这些地名故事,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