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划粥断齑”和“窖金苦读”、“窖金捐赠”

“划粥断齑”和“窖金苦读”、“窖金捐赠”

——苏州人范仲淹出道前的事

 

高中时,识名篇《岳阳楼记》,同窗姓范,称其“老范”,是范仲淹第27代孙,兹知范仲淹。语文老师讲了课文,讲了范仲淹在母亲教诲下的丁点情形,而未知其苦之详情。

今读有关书籍杂记,稍解心头一点疑问:我们都说范仲淹是苏州人,高中一同学是范的后裔,但后来,许多资料都说范仲淹与山东、与河南缘由流长。

范仲淹祖籍是陕西州(今彬县),他的高祖范隋,带着全家迁移到苏州吴县,在苏州范氏修订家谱,因此说范仲淹是“苏州谱系”。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是北宋时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母亲谢氏是范墉的侧室。范仲淹在徐州的官邸出生,两岁时其亲范墉去世,在那种家庭的范仲淹自此生活漂泊流离,四岁时,范仲淹随母亲改嫁到山东邹平县长山镇朱文翰家,改姓朱,名说(音yue)。

范仲淹在邹平生活了二十年。七岁时,母亲教他识字,买不起笔和纸,他只得在地上用树枝练习写字,十岁时才进入私塾读书。范仲淹读书非常刻苦,十五岁时,他被举荐为学究。人生有伯乐,成功机率高,也许是范仲淹的命运吧,他受到了本县告老返乡的右谏议大夫姜遵的青睐,姜谏议说范仲淹“他日中不惟显官,当立名于世。”

(苏州纪念范仲淹诞生1000周年纪念封—1989年)

范仲淹在继父的朋友引荐下到邹平醴泉寺读书。醴泉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环境幽雅,是安心研读的理想地方。寺内住持慧通大师学问精深,对范仲淹疼爱有加,生活方面周济他,学问方面,向他传授《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及诗词歌赋。一些小和尚因此妒忌,常常吵吵嚷嚷扰乱安静。为避开喧嚣,范仲淹找到寺南一僻静山洞,静心勤读,他用家中送来的小米做饭,一次煮一锅,待凉后就在锅内的粥里划上一个十字,每顿吃一块,再切上一点野菜,撒上盐末下饭,这就是邹平妇孺皆知的读书洞和“划粥断齑”。

范仲淹在山洞中读书时,两只老鼠跳进粥锅吱吱乱叫。他抬头一看,是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他赶忙将两只老鼠驱赶出去。两只老鼠慌忙逃出洞去,钻到荆树两侧。范仲淹追到树下,见一侧鼠洞内闪着黄色的光,另一侧的鼠洞闪着白光,他很惊奇,用铁锹挖开一侧鼠洞,下面竟然是一个大地窖,扒开土石,却是满满一窖黄金,他随手埋好。又挖开另一侧鼠洞,发现是一窖白银,仍然不动分文,埋好如初,后,回到读书之处——洞中,挑灯夜读。

范仲淹离开醴泉寺三十年后,寺遭遇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于自己之手,就派人找到已经在延州戍边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询问了寺庙的一些情况,热情款待送信人,但只字未提援修醴泉寺的事,临走时修书一封并赠送了两包上好的茶叶,让送信人回复慧通大师。醴泉寺的和尚听说闭口不提修缮寺庙一事,都心有愤然。一天,慧通大师展开信,见是一首五言诗:

荆东一池金,

荆西一池银。

一半修寺院,

一半济僧人。

慧通和僧人们对范仲淹不贪图财货、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加增添了无限敬意,遂用所掘金银修缮了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这就是范仲淹“窖金苦读”、“窖金捐赠”的故事。

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读三年,在其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打下了雄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范仲淹趣闻轶事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成语故事:划粥断齑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一):年少家贫,苦读及第
范仲淹的“窖金捐僧”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10】【6·11】感人的师生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