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怡园画社--一时多少才俊
   倪田作品
  怡园画社这个名字在今天已不太为世人所熟悉和重视了,但从事绘画等艺术行业的专业人士却都应该知道它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所应有的重要地位。
  怡园画社大约结社于1889年,地点在怡园,这是苏州第一个画会组织。参加的画家及书法家有:吴大澂,吴俊卿,顾鹤逸,王同愈,顾沄,费念慈,翁绶琪,陆恢,倪田,吴谷祥,杨岘,沙山春,郑文焯,蒲华,黄山寿,任预等。吴大澂被推为首任社长。当时集苏州城及周边城市的一流画家汇集于怡园,盛况空前。
  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吴昌硕就是从怡园画社走出去的佼佼者。吴昌硕三十岁开始学画,走的是恽寿平没骨花卉一路,在怡园画社的那阶段受到怡园主人过云楼主顾鹤逸的启发另辟蹊径,改走八大山人的笔路,以书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运笔用刀充分地融入了他的绘画作品,使画面具有了极强的金石味,从而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绘画之路,成为了至今都极具影响力的一代大家。顾沄亦是从怡园画社走出去的另一位海上大家,他早年受顾文彬的邀请在怡园临习古画三年,使他的画艺大为进步,逐渐成为了一代山水画大家。
  怡园画社还有一位不得不说的重要人物,他就是怡园的第三代主人过云楼主顾鹤逸,他一生不收学生,却有很多受到他的指点和培养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学生之名却有学生之实。其中就有世人所称三吴一冯之一的吴子深,一代鉴定大家王季迁,苏州美专的创办人、杰出的画家、教育家颜文樑。顾鹤逸从不让学生临摹他自己的作品,他提倡师古。他认为师古者生,学己者死。事实证明他的这个一百年前的观点有道理,而不知道从古人处吸取养分死学硬搬的人,能有几个留名于世?可惜的是到现在还有很多专业人士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民国前后上海开埠,吴昌硕等几位重要的怡园画社社员先后去了上海发展,吴大澂,顾若波,任立凡,吴谷祥,金心兰等社员又先后去世,1909年前后盛极一时的怡园画社进入了停止状态。怡园画社虽停办,但以刘公鲁,吴子深,王季迁,颜文樑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却还经常在怡园活动,跟随顾鹤逸学画,正是这些年轻人使怡园画社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及传承。
  在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影响下,20世纪初新型的美术展览形式在中国出现。1918年以颜文樑,杨左匋,顾公柔,陶冷月为首的几人发起了苏州画赛会,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书画雅集的新型美术展览形式。很多怡园画社成员参加了此次画展,画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进而成立了苏州美术会。1922年又以怡园作为美术会会址,并聘请怡园画社元老顾鹤逸为会长,并出版《美术半月刊》,由顾公柔主持编务,蒋吟秋等参加。
  1930年5月怡园画社顾鹤逸病逝,1931年为纪念先人顾鹤逸的侄子顾彦平发起重组了怡园画社,时称小怡园画社。参与者有顾氏后人顾彦平,顾公雄,顾公硕,顾季文,顾荣木,还有徐沄秋,朱梅邨,丁惕予,贝聿昭,吴诗初等20多人。1930年初还有顾荣木,吴辟疆等发起的东方美术会,时称小小怡园画社。会址设在怡园。聘请顾鹤逸,吴湖帆为名誉会员。参与者有朱梅邨,樊伯炎,蔡震渊,王选青,潘博山,樊颖初,樊诵芬,贝聿昭,彭萃英,殷绥贞,朱青薇等20多人,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后起之秀,正是他们不断的成长才使得怡园画社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中还得以传承和延续。1961年苏州成立了国画馆,馆址亦设立在怡园湛露堂,当时有画师柳君然,张星阶,刘淑华,吴砚士,孙君良五人。
  经过怡园画社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传统书画不断地得到了延续创新和发展。纵观怡园画社,它虽然只存在了半个世纪左右。但是不管是从怡园画社走出去的画家,还是师承怡园画社社员的画家已遍布全国及东南亚地区。他们又有很多学生成为了现代艺术领域的栋梁。所以说怡园画社虽已不在了,但是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知识却在不断的发扬光大。今天的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传统的传承对我们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书画家一定是依托传统为主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我们不需要一味的传统,传统不是万能的,但是不懂传统是万万不能的,要正视传统在中国书画中的重要性,要从传统中吸取养分,师古而不泥古。(唐乃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04年他参与西泠印社的创办,后拜吴昌硕为师画艺大进
墨·痕——吴昌硕暨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书画特展(一)
杨守敬吴昌硕日下部鸣鹤 长尾雨山的金石翰墨之谊
西泠十贤八方壶
李伏雨 | 孤标千尺 挹抒清芬
悦 读 | 《吴昌硕全集》5700件书画印文献重磅回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