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人的园林生活
园林·昆曲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园林里的昆曲声,一唱已百年。
  虎丘曲会自是绕不开的话题。“中秋千人石,听歌细如发”。八月十五中秋夜,无论文人雅客、大家宅眷,还是清闲散人、民家少妇,从“衣冠女”到“屋贫户”都倾巢而出,大家穿上最华丽的盛装,带上美酒,背上席子,浩浩荡荡来到虎丘山上,共聚千人石旁,开一场声势浩大的露天音乐会。
  张岱在《虎丘中秋夜》中把虎丘中秋唱曲分为五重境界。第一重锣鼓喧天、惊天动地,图的是气势,是热闹;第二重,一更天之后,鼓声渐行渐消,悄闻丝竹管乐和低吟浅唱;第三重,更渐深,看热闹的人渐散,行家们在伴奏下开嗓;到了第四重,便是二更天了,一缕洞箫音扬起,三四位歌者,你唱几句,我和几声,暗中较量功力;最后第五重,那已是三更天了,明月高悬,万籁俱静,此时,水平最高的歌者登场了。他高坐石上歌咏,初时声细如丝,继而转为洪亮,裂石穿云般直冲云霄。听者不敢击节,惟有点头。唱到此时,虎丘曲会方才达到巅峰境界。
  赫赫有名的拙政园,也是个听昆曲的好去处。
  赏园林,听昆曲,本是苏州风雅之士的生活常态。园与曲,在建造时就考虑周详,处处天衣无缝。怡园的坡仙琴馆,留园的东山丝竹戏厅,沧浪亭的藕花水榭,鹤园的扇厅和四面厅,都是拍曲清唱之所,昆曲的歌舞场。
  拙政园的西部,过去名补园,里面有座三十六鸳鸯馆,上有“卷棚顶”,弧形顶棚形成空灵音色,余音袅袅,绕梁萦回。下有与故宫相仿的“地龙”,冬日厅外生火,厅内赏曲则暖气源源不断,加上地下留空,念白清唱渡水越空,缥缈不尽。
  苏州很多园林主人都是铁杆的“昆虫”。其中最痴迷的当属补园园主张履谦,迷到了极致。他时常邀约曲友来园中“拍曲”、“踏戏”,还请来“江南曲圣”俞粟庐坐堂为子孙授课。
  张家子孙尊称这位家庭教师为“粟老爷”。粟老爷常在园中听人唱曲,若唱得好,便拎起三弦为你伴奏,点头含笑;若唱得了了,他便打开折扇,心不在焉地玩赏起扇面来;若他认为你唱得不好,干脆站起身来欣赏墙上字画了,唱者更是心慌意乱。
  这一来,大家觉得唱曲时粟老爷最好不要监场以免压力太大,于是园主张履谦便在卅六鸳鸯馆边上专门造了一个阁,让粟老爷在里面休憩、听曲,这便是今天拙政园中的“留听阁”。
  粟老爷55岁时,老来喜得子,即一代昆曲大师“儒雅巾生”俞振飞。多年后,从小在拙政园中生活,深谙园境曲境相通的俞振飞,专程邀请园林专家陈从周给昆曲班的学子讲园林。陈从周先生,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昆曲迷,他说“曲师知园,园师懂曲,园中拍曲,曲中寓园”,把园境与曲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得惟妙惟肖。
  1987年秋,俞振飞夫妇再度重游拙政园。俞老在卅六鸳鸯馆内回忆少年往事,不觉轻轻哼唱起《邯郸梦·三醉》中的《红绣鞋》,而这,正是童年时父亲哄他睡觉的催眠曲。
  在昆曲几乎濒临绝境的时候。被称为“吴中老生第一人”的张履谦之孙张紫东,与苏州一干名曲家一同发力,在桃花坞创办了“昆曲传习所”,招了30名9到14岁的贫家子弟,生旦净末唱念吹奏全方位传习,这些孩子后来成了一代“传”字辈大师,而“传”字辈的第一次演出,正是在拙政园的西花园中。
  曲与园,血脉相连,心气相通。后来,拙政园中的曲会从未断过。“民国最后的才女”张充和曾经不无惆怅地回忆:“1935年前后,我坐在苏州拙政园荷花丛中的兰舟上,群贤毕至,夜夜演唱昆曲的盛况———真是好不俊逸风流、艳声盖世的流金岁月!”

  园林·情事

  苏州园林本是私家花园,自是与生活感情息息相关。而与园林有关的风月情事,最动人的莫过沈复与芸娘了。
  对所有曾经文艺和正在文艺着的老中青来说,沧浪亭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这里曾经住过一个名叫芸娘的女子,每一个文艺男青年的梦中情人。
  最初的时候,是两小无猜的年岁,小女孩为小男孩偷偷藏了一碗热粥,不料被人识破,“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青涩、动人的相识、相知。下来就是恩爱,是欢喜,是掩不住的甜蜜。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芸娘与三白促膝畅谈书画文学,把腐乳卤瓜拿来调笑。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道:七月十五那天,他和芸娘进了沧浪亭的门,叫老仆在门口守着,不许放闲杂人等进来。然后两人跑到亭子里,在地上铺一张毯子,夫妻俩席地而坐,一边烹茶,一边说说情话,其乐融融。
  为了与三白一同出游,芸娘女扮男装,“或问何人,以表弟对,拱手而已”,机灵调皮又像黄蓉。及至后来,三白穷愁末路之时,芸娘又总能用各种曼妙的心思分担生活的苦难,“瓜蔬鱼虾,一经芸娘手,便有意外味”。甚至,当沈复想约好友郊外赏花却苦于冷食扫兴,她还能想出妙招,雇了街头卖馄饨的骆驼担子,携了酒菜和茶,到郊外后用瓦罐烹茶,炒菜热酒,极有生活情趣。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很多年之后,有一个人走过苏州的大街小巷,寻访沈三白和芸娘点点滴滴的心情。他走过沧浪亭,转过园林内许多风景点,沧浪之水悠悠,山林野趣依旧,他却没有看到更多书中的旧痕残迹,怅然离去。他,就是林语堂。“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这是林语堂对她的定位。
  这就是最经典的苏州美女了:熟诗书,通音律,精烹饪,性温婉。美,在内蕴,在细节,一分机智,二分天真,三分文秀,四分体贴。曲园中的俞樾与文玉,耦园里的沈秉成与严少蓝,恩爱夫妻在苏州园林中比比皆是。
  园林·生活

  很多小园林,其实并不像景点,而是一种苏州人的生活方式。
  苏州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并不是“懂得享受”、“会生活”,而只是摒弃了多余欲望的一种闲云野鹤,自然而然随性而为。
  檐前老树一株,院中数棵芭蕉、几块湖石,石下一方池水,金鱼咕嘟咕嘟嬉戏莲叶间,孩子们坐在鼓形的石凳上摇头晃脑玩游戏。在几十年前,这是苏州人家家户户院子里的寻常生活。逛园林,有时候是对苏式生活的一种怀旧,一种习惯,就像很多老苏州不愿意搬去新城,非要留在拥挤窄巷的古城区,这种情结,也许只有在这座城市出生成长的人才会懂。
  苏州人的园林,有时候也无关风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闲逛狮子林,常有一种恍惚感,仿佛时光被停滞在了童年那个和玩伴们在假山群中捉迷藏,笑得咯咯咯的孩子身上,明亮的日光穿过瘦皱漏透的太湖石,在鹅卵石铺成的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疯得满头汗的孩子们把士大夫的私家园林玩成了自己的游乐场。这其实是很多苏州人童年的美丽时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园林。
  在艺圃、耦园、鹤园、曲园这样游人稀少的小园林,常有退休的老人们三三两两,五块钱泡上一杯绿茶,下下棋、喂喂鱼、聊聊当年事,兴致上来了唱一段戏,哼一支歌。世情万象,无非身外物外。园林亲切得就像他们的老朋友,一弯碧水,几块花窗,笑吟吟静默不语,任春夏秋冬似水流年。王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拙政园 五百年昆曲梦
秀外慧中—苏州园林
2014苏州旅游新版攻略(一)
108处苏州园林完整名录!记得一定要收藏!
戏里戏外苏州
风物雄丽冠东南,苏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