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载城市记忆 苏州1600条老地名收集完成

 地名是历史的重要见证。苏州已完成1600多条老地名的资料收集,其中800条将列入首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

  书院巷现东接人民路、西至司前街。龙师傅在这里做小吃生意已有20多年。他说1990年来苏的时候,300多米长的“三多巷”还在。

  新苏州人龙道满说:“就是这个站台这边,一直到司前街,这一条路就叫“三多巷”;从这边到前面 ,是书院巷;再往前走,就是三元坊。一条街有三个名称。”

  “三多巷”寓有“多福、多寿、多子孙”之意,2003年并入书院巷,原地名消失。现在只有这里的公交站台,还保留着三多巷的老地名。

  随着城市变迁,近年来一些承载历史记忆的老地名纷纷“烟消云散”,其中不少属于苏州人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比如像干将路沿线,就消失了铁瓶巷、豆粉弄、紫兰巷等40多条小巷地名。经过一年的整理、考证,苏州已完成1600多条老地名收集,首批800条老地名将列入保护名录,预计明年底完成。

  文化学者徐刚毅说:“房子拆了很遗憾,地名不能再丢。如果地名再丢,那么2000多年很多的发生在古城里的故事,就将也抹掉。”

 
 ★苏报讯(记者 雪冰)苏州的老地名是吴地历史的重要见证。为研究、挖掘、保护好这些老地名,《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编纂工程已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截至昨天,已完成1600条老地名的资料收集、考证,下一步将从中选择800条左右列入首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

  自然村落、居民区名已消亡1400多条

  苏州拥有众多历史信息丰富和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地名。可以说,每一个老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承载着苏城珍贵记忆的老地名已烟消云散。从2007年10月开始到2008年年底,市民政局对城区范围内的地名进行普查,共采集25438条地名信息。据统计,消亡的自然村落、居民区名就有1400多条,这些消亡的地名就是“历史地名”。一条干将路建好,沿线就消亡了多贵桥巷、鹰扬巷、双成巷、豆粉弄、朗中里、梗子里、桐桥浜等8条巷弄名。
  因此,早在2009年12月实施的《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第七条就提出,“本市实行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去年5月,我市正式启动《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编纂工作。所谓“吴文化地名”,是指具有吴地区域特征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地名。具体标准为:具有吴地区域地理特征、语言特征、物产特征、行政区划特征的地名; 史志典章中有记载、表述的地名;能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的地名; 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地名; 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地名。

  800条左右地名列入首批名录

  “经过一年的收集、整理、考证,目前已完成1600条老地名的收集。”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王林兴说,“下一步就要进行评审报批,预计首批列入名录的地名有800条左右。”据介绍,首批名录以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山、河、湖、岛等)、行政区域地名(名镇、名村等)、道路地名(街、巷、里、弄等)、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园林、风景名胜区等)四类地名为主,预计到明年年底将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地名里的吴文化记忆
消失的吴文化地名“复活”有望
宁海县发布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北京晚报评论:传统老地名别再随便改了
慈溪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有你家吗?
淮安11个地名入选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