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新老照片对比(五)

  名城导读:我们生活在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每天跨过巷口的小桥,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大街,身边的景物匆匆掠过,平常而不新奇。当某年某日你曾停留过的脚步,蓦然回首,记忆却有了变化,惊喜中有带着些许年华老去的惆怅。(纷纷落英 摄)


 时常翻看硬盘中保存多年不舍得删去的老照片,有了旧地重游的冲动,突然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场景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不用说“沧海桑田”,二十年、十年、甚至三四年内周边的环境日新月异。此刻,缅怀逝去的岁月,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笔者按:近日将整理100多张近二十年来苏州古城区内各地的老照片,标注具体方位,然后在原地尽量根据老照片拍摄的角度展现如今的样貌,让各位读者在新老对比中感受我们这座城市的变化。
    继前四期60组新老照片之后,推出第五期15组。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笔者对本系列中许多网友及地方志提供的老照片表示感谢)
    一、桐泾路三香路路口
    这个路口真是“海陆空”三位立体交通:在上方三香路高架桥横跨桐泾路;在地下桐泾路地下机动车通道穿越三香路;而原先地面十字路口是个环岛。

  随着城市交通的流量日益增多,在主干道上的环岛已不能适应通行需要,往往成了拥堵的节点。如今苏城内各个环岛陆续都改成了红绿灯。桐泾路三香路路口的环岛也终于在去年年底被拆除。

二、广济南路菱塘浜
    广济路往南到干将路到头,这里原有一个充满水乡特色的名字:菱塘浜。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忙碌的施工工地,到处可见打桩机、吊车,路面被分割成迷宫一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施工建设正火热朝天。

  如今一号线已投运一年多,二号线在年底也即将运营。广济南路上原本是建材市场一条街,现在地铁大厦拔地而起,旁边的商业广场在夜光下更是散发出都市的韵味。

  三、道前街吉庆街口孙老桥
    孙老桥位于道前街吉庆街口,是第三横河(道前-十全河)上的第一座桥。此桥最早是唐朝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所建,原名叫白头桥。到了宋代由知州孙冕重建后改名叫孙老桥。其实现在的吉庆街这一路段,原来叫念珠街,在上世纪末改造后并入了吉庆街。

如今的桥面与老照片相比,整整宽了一倍。

四、学士街古吴路口西城桥
    西城桥位于古吴路西端,跨第一直河,西堍为学士街。明弘治八年(1495)知府邝蹯建。清嘉庆十九年(1814)和1929年都曾重修。

如今的西城桥为钢筋水泥拱形结构,石柱铁栏。

苏州街巷新老照片对比(一)

    五、景德路神道街
    在景德路城隍庙对面有条巷子叫神道街,宋名雍熙寺巷,因直对雍熙寺得名。明初,在雍熙故址改建城隍庙,遂改巷名为神道街。

地处观前察院场闹市的神道街被南边的热闹而忽视,偶尔路过突然发现路口的店面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服装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陆振兴面馆了。

六、中街路高师巷泰仁里
从中街路拐进高师巷,有个民国建筑风格石库门的里弄,叫泰仁里,系苏州市控保建筑。

如今对该里弄重新进行了门楼的修整,对住宅进行了粉刷,让老宅焕发出新的魅力。

 七、玄妙观
    说起玄妙观,苏州人有着太多的回忆。老照片中,正山门两端建起了极不协调的三层楼房,道观古朴肃穆的风貌被极大的破坏。

如今两旁的建筑都已拆除,清清爽爽,玄妙观也成为了观前街的新地标。

八、葑门横街红板桥
    如果你想体验老百姓的市井生活,葑门横街是不错的选择。红板桥、石炮头、孵坊里、肖堡场、徐公桥,这些生动的地名无一不描绘着一副市井风俗图。
    苏州有两处红板桥,一处在葑门,另一处在十全河、十中正门口。后一座红板桥据说康熙皇帝曾经走过的,原来的桥已不在了,现在的汉白玉桥是前几年重修的,取名织造桥,是因为对着原江南织造府大门。

 红板桥的铁栏杆是民国时期吴门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许伯安出资修造的,弄东首就有许伯安故居。
如今的红板桥依旧是热闹的农贸集市,在这里人们一复一日平淡地生活。

  九、觅渡桥
    觅渡桥位于莫邪路和南门路的交汇处, 跨京杭古运河,为单孔石拱桥,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灭度桥,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年),相传系昆山僧人敬修募捐建成。公元1300年桥梁建成后,取名为“灭渡”。从字面看是消灭渡船的意思,因苏州话中灭、觅同音,今讹称觅渡桥。

2002年11月苏州重建觅渡桥。新觅渡桥位于古桥南侧,建成后老的觅渡桥就成为环古城水上游一处经典景点,夜色朦胧,这里的灯光五彩斑斓,煞是好看。

  十、平江路联萼坊
    苏州的老街巷地名充满着诗意,一道简陋的街坊、一条平凡的小巷,都会被冠以一个耐人寻味嚼来满口余香的名字,诸如“紫兰巷”、“花萼里”、“丹香弄”、“花驳岸,在平江路上也有一处叫联萼坊。

如今联萼坊的巷门上的字重新写了下,恢复了繁体和从右读,更显历史的沉积。今年四月,由钮家巷社区联手苏州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坊内租下了民宅,成立了“联萼坊人家”, 为社区老人们提供休闲和服务的场所,复原传统苏式民居的布置,设立了大堂、书斋、膳房、织绣房、喜堂等。在这里原汁原味展示了传统的苏式生活。

   十一、卫道观
    卫道观位于苏州平江路卫道观前16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明初归于玄妙观。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主持张复淳重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令吴世良捐俸修葺,更今名。清康熙四年(1665年)周宏教重修扩建,嘉庆十五年(1810年)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1917年和1953年又几度修缮。

 今年一月份卫道观中路三进主殿的主体工程已完成,目前开始了其西路、东路的施工。根据计划,卫道观首期工程将于2014年1月完工。这也是自明代以来的第八次大修,距离上一次大修已过了60年。

  十二、卫道观前潘宅民生里
    卫道观西侧临近平江路是礼耕堂,当年“贵潘”家所在,今年5月份刚升为第七批“国保”。在礼耕堂东面是一排民居,一条弄堂贯穿其间,叫民生里。

如今礼耕堂潘宅升为“国保”,希望对这处周边的民居也能更好地规划保护起来。

十三、桃花坞大街河西街韭菜弄
   “腌猪河头、木耳场、鸭蛋桥浜、豆粉园……”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地名,几乎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桃花坞地区河西街里也有这么一条弄堂,叫韭菜弄。

如今随着桃花坞地区的改造,希望这条不起眼的小弄堂的名字也能被保留下来。

十四、广济桥水巷
站在广济桥上向西眺望上津桥,旧照片中两岸枕河民居很有水巷特色。

如今上塘街改造后,南侧的民居已拆除,成了绿化带。在整齐的规划下总觉得少了几份原来的韵味。

 十五、通贵桥下塘
    自从山塘景区开发后,对岸的通贵桥下塘也开始热闹起来,临街的古宅中开满了餐饮、茶馆、酒吧等娱乐休闲场所。45号这个门楼内也是开了关,几易其主了。最早记得是一个叫“小城故事”的餐馆,后来又陆续开过酒吧、越南餐馆等。

如今这个有着斑驳墙体,爬满了绿藤的老屋成了山塘昆曲馆,不时飘出悠扬的曲声。只是,45号的门牌依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州卫道观
有趣的苏州老地名
一条平江路 半部苏州史
苏州百巷(80)仓街
苏州玄妙观与观前街——游记
这个苏州家族的300年,就是一部清朝兴衰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