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蜕变的齐门

                                          蜕变的齐门

    时代的变化太快了,有时会有一种跟不上的感觉。齐门古代传说是吴王为齐女开的城门,让她可以站在城楼上,向北瞭望自己的故乡齐国。齐门往北就是齐门外大街,街道紧靠着元和塘一直向北经过陆墓、蠡口继续北上。

    出齐城门的第一顶横跨在元和塘上的桥,那就是高高的福齐桥。齐福桥又名南马路桥,朝天桥,明宣德年间改木桥为石桥。清同治六年(1867)重修,为花岗石单孔拱桥。宽3.9米,长34.25米,跨度11.5米。这是一顶典型的石拱桥,桥洞拱形,有桥联,桥的顶上有千斤石刻着那种法水图案,桥洞里的顶上有一块龙门石,刻着龙的形象。桥有低低的的桥栏杆,层层花岗石台阶比较低平,走上去不觉得很累。福齐桥往北到齐北那里又是一顶石桥,那就是人们相当熟悉的北马路桥。北马路桥位于齐门外大街北端,《吴县志》称它义成桥,因正对街口,故俗称北马路桥。桥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只知道清康熙年间重建,同治六年(1867)重修。1981年整修加固。现为石拱桥,跨度18.2米,宽3.13米,长31米。桥跨越在元和塘上,东接马弄,西连光华路,附近就是齐北街一段热闹的市场。这种典型的花岗岩砌成的石桥,当是清代江南石桥的典型。很多地方的石桥都是大同小异,因此我们很多人不是很重视,对之熟视无睹。今天桥在无所谓,明天桥没有了,也不觉得怎么样,反正不是什么宝贝。

    但我还是觉得这些古桥是古代交通的实例,代表了那一段人类走过的历史。现在再去看看这些桥究竟如何了?步行出城跨过齐门大桥,已经有点找不到北了。必须靠右手走,贴着大路的左边走下涵洞,才能穿过北环路、铁路、高架路的立交桥,到达北面的苏站路上,否则只能在北环路上转悠。过去其实这里是一条窄窄的马路,穿过铁路是一条低矮的涵洞。以前觉得涵洞远远地在齐门的北面,如今看来居然与齐门差不多连成一片,真的让人感觉世界好小啊!十几年前,这条齐门大街贴近元和塘河面,地势很低。碰到台风大雨,铁路涵洞下往往一片汪洋,水足足有40-60厘米。穿涵洞去上班的人简直无计可施,只能花钱坐黄鱼车摆渡。所以每到雨水如注的日子,涵洞前后有很多活跃的踩黄鱼车的人,正好借机赚钱。

    如今原来狭窄而车水马龙的齐门大街没有了,两旁被拆迁成一片废墟。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也是房屋破旧,东倒西歪。更有一些外来人群占据路边设摊,或者堆积破旧家具、垃圾,使得本来就破旧的齐门外大街更显得无序和脏乱。站在同治年间重造的北马路桥上,放眼四周,远处是平江新城的高楼大厦,桥堍西头原先的光华水泥厂也是成了一片荒丘。满世界的荒土堆、野草丛生、垃圾遍地。元和塘河道里也是肮脏不堪。拆迁、改造付出的代价如此之高,令人匪夷所思。城区旧房改造目的是为了让人生活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在拆迁改造的过程中,造成的伤害居然如此之大,值得吗?或者说有这样的必要吗?对旧城区的常态管理和对旧城区的建设改造两者相比,哪个更为重要呢?我觉得应该是前者。

    过了北马路桥再往北,那里有一所学校。几十年的齐门初中,文革后的39中,后来有个阶段曾经被市三中合并过,成为市三中的分校。再后来听说又做过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东校区的。如今除了大门口可以看到这些历史的痕迹之外,已经时过境迁,只剩下一个记忆。学校的北面就是正在拆迁的王家浜和王家浜桥了。这里本来是一个聚居的齐北村子,已经与城区连成了一片。如今这里设置了拆迁办公室,堆满了旧房上拆下来的梁柱椽枋,还有门窗旧木料,大概在等候被运走或者被卖掉。一幢幢只剩下断墙残壁的房屋,空无一人的小巷,在告诉人们这里的过去,预示着这里将发生的蜕变。变成什么样呢?我们将拭目以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河边上还有人见缝插针的做买卖,把那些陶罐排放在河中的木板上、路边的水泥条上。生活就是这样,一切都有人在为了生存而忙碌着活动。

    再往北走,就到了平河路。平河路到齐门外大街就成了死路,不能再通行汽车形成一个丁字形路口。齐门外大街到这里突然形成一个马路市场,外地人在此设摊卖菜、卖小商品等,人头济济。这里车来人往、买菜购物、十分的拥挤,环境杂乱得几乎使人窒息。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少见,到底是因为拆迁呢?还是市政城管疏于管理呢?这其中原因很难说清,但确实是眼前特有的一种社会问题。再往北走,就接近洋泾塘了。这里的元和塘的河面,变得非常的开阔。过去在夏天常常有孩子们来游泳,水面清澈,河水荡漾。路的右手边是部队的干部休养所,环境很静,一派农村的幽闲风光。如今这里也是破墙开店,路边一大堆的玻璃破瓶子把小路挤得更窄,那种宁静的气氛可能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古老的石拱桥,将被拆除的旧房,狭窄的街道上满地的碎砖破瓦、拆下的旧木料、旧家具,满街遍地的垃圾,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顽强地生活着的人们。我想问:蜕变着的齐门外大街,你真的好吗?

2013-07-01






南马路桥栏杆上的刻字

那马路桥重修于同治六年。

南马路桥

北马路桥的桥顶边石上有文字写着“北马路桥”

北马路桥也是重修于清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

桥联和头花纹,桥联已经看不清了

北马路桥东堍正对着马弄

 北马路桥的西堍正对着光华水泥厂,现在已经是一片荒芜


再往北看,河面比较开阔

原来漂亮的北马路桥成了垃圾堆

换一个角度看看桥的全身,这样的古桥该保护了。

桥面上的千斤石花纹

北马路桥的南面远处公路铁路取代了故去的历史

曾经为我们的祖先东来西往提供交通的北马路桥,现在不堪重负,成了被人遗忘的死角。

河边上奇特的陶瓷商店

曾经是繁华的齐门菜市场

行将被拆除的上百年的旧楼房

等待被拆迁的王家桥浜

政府拆迁的标语口号

王家桥浜拆迁办公室

一片废墟,等待着--------

过去的中学门口唯一留下的标记

曾经的学校内部

过去的39中、齐门初中、市三中分部、幼儿师范东校区,都是这里。

吴县志对齐门外两顶古桥的记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昌乐路,老青岛的“沿河大街”
西安古街名的来历
西安发现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
北京史话: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始建于何时
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始建于何时
我无意中拍过上海的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