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销日韩的苏席为啥苏州难觅

   沈红娣

  江南水网地带,苏州在春秋时期就有“种草织席”的习俗,车坊盛产蔺草,制作的草席更是远销日本韩国。然而一度曾是著名的“蔺草之乡”,更在国内蔺草培育、种植、加工、成品出口领域堪称“龙头”的车坊草席如今却在市场上踪迹难觅——老苏州要想买到一条手工打制的正宗本地草席已经很难找到了。

  辉煌:车坊“蔺草席”曾一年换回千万美元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车坊当地种植蔺草近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蔺草生产基地。和水稻一样,蔺草也要插秧。立夏后,秧苗长至15厘米左右,从秧田拔出栽至水田内。为防止秧苗长高后倒伏,需张网固定。车坊地区的农户和企业都曾纷纷投资研究蔺草开发新品,蔺草除了织床席,还生产出沙发席、枕席和蔺草篮等特色制品。

  正值7月,在车坊土生土长的老马对儿时的记忆特别深刻——车坊蔺草11月种,第二年7月收,那时候一放暑假就要开始收草了,草割下来,还要翻晒,铺在场院上,最怕的就是夏天的雷阵雨,雨一来,就是“抢收”。老马打趣说,你知道苏州话“草脚”的出典吗?就是从车坊收蔺草上来的——当时人们收蔺草,对草的长度有标准,收割时把长的部分抓牢,然后一抖,短的、散的“草脚”就都掉下来了。种蔺草、编草席成为车坊人家的一代记忆。1979年开办的吴县草制品总厂便是当时闻名全国的蔺草席制作厂,沈强就曾是厂里一员,“当时一家工厂有1000多人,车坊光蔺草种植就有1万亩,年出口美金在1000万元。”1998年企业改制后,沈强继续坚守草席制作阵地,成立了苏州新顺草制品有限公司,只是如今他的产品全部出口日韩。
尴尬:本地手工市场“一席难求”

  “买不到本地草席”,市民张阿姨在苏州各大超市转了不下三遍却始终买不到一张满意的地产席。张阿姨说,女儿是过敏性体质,对夏天的草席要求高,一般处理不到位的草席容易生螨虫。事实上,老苏州人对地产的草席情有独钟,却苦于市场难觅。

  在新顺草制品有限公司内,记者见到,炎热的夏季刚刚开始,但工厂似乎早已“打烊”。“企业因为是做出口生意,一般都是提前半年订货,到现在都已经结束了,厂里留下的工人都是盘帐的。”企业负责人沈强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可以大片种植的蔺草地如今已经越来越稀少,原来在车坊遍地开花的草制品工厂也搬的搬、撤的撤。他们生产的原料大部分都来自浙江、四川、安徽等地,为了保证货源供应,他们在宁波收购了近400亩种植基地,产品供应日本、韩国市场,“那里需求量一直很大,往往在头一年就把下一年的订单合同签好的。”沈强说,因为延续了传统工艺的血脉,在花型、颜色等质量上严格把关,他们的产品在国外供不应求,基本上不用为市场发愁。
传承:百余“家庭作坊”坚守“苏席”阵地

  经过精选后的蔺草长度一致、柔软、韧性好,正是有着这些优点,“苏草”备受市场青睐。延续传统,至今在车坊地区仍有百余户“家庭作坊”从事着手工制作草席的行当。沈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接到的订单按一定的花型、质量要求,陆续分包到这些家庭作坊,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集中收购,再进行后期防霉、包边等技术处理后,以成品的形式直接出口日韩等国。

  在车坊的一户李姓家庭作坊里,过了订单的忙碌季节,家里人陆续出去打工,偶尔接到一两个熟客的订单要求订制草席,李师傅会帮忙制作一些,而受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限制,他们接的生意并不多。“市场上的浙江草席价格要低得多。”李师傅称,浙江产的草席全部都是机器生产,规模大成本低,这几年已经完全占据了国内草席的主要市场。

  记者采访获悉,即便一对夫妻俩一年能有着近七万元的收入,但是从事这一工艺的“缝纫工”大多在40岁以上,传统工艺的后继乏人也成为“苏席”濒危处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席乡的席草
它叫“蔺草”,许多人可能没听过却用过,过去夏天靠它“续命”
【谈艺】手艺濒临失传的蒲江草席,千年后该走向何方?
【屏南技忆】甘棠席
德日韩疯抢台湾蔺草的背后,一席草席卖2万,一顶帽子卖6千
炎炎夏日汗如雨,又是蔺草收割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