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到苏州水阁头——白居易的姑苏缘
 





  苏州古称姑苏,是个人文荟萃的好地方。白居易虽然不是苏州人,但是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苏州的历史上留下了美名美迹。
  白居易,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生于唐朝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朝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曾在苏州任刺史,苏州山塘街就是白刺史带领苏州民众从低洼湿地里修筑起来的,现已被评为“历史文化古街”。人民路沧浪亭五百名贤祠里至今留有白居易的像和赞,三元坊府学文庙中的苏州碑刻博物馆里有块图像碑,碑上也有白居易的像。虎丘还有白居易和其他几位苏州刺史的合祠,山塘街上,至今保存着当年纪念白居易的石碑。

  苏州百姓敬爱的清官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53岁,任苏州刺史。白居易虽然在苏州担任刺史只有17个月,但他是个深得苏州百姓敬爱的清官。他在到任后给朝廷上奏的《苏州刺史谢上表》中说:“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土虽沃而尚劳,人徒庶而未富,宜择循良之吏,委以抚绥,岂臣琐劣之才,合当任使?然既奉成命,敢不誓心,必拟夕惕夙兴,焦心苦节,唯诏条是守,唯人瘼是求”。他体察民间疾苦,勤政爱民,为苏州百姓办实事,报效朝廷。为了处理繁重的郡务,白居易根据苏州“版图十万户,兵笈五千人”,他“自顾才能少,何堪宠命频!冒荣惭印绶,虚将负丝纶。候病须通脉,防流要塞津。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削使科条简,摊令赋役均。于兹为报效,安敢不躬亲”。以致“池塘闲长草,丝竹废生尘”。只好“待还公事了,亦拟乐吾身”。常常是“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甚至于“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他的自我评价是“重裘每念单衣士,兼味尝思旅食人”。他在离任苏州时还谦虚地说“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苏州府志》则记载了白居易的“居官勤瘁”。临别时,他“怅望武丘(虎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表露了对苏州的依依不舍。由于他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政省刑宽,使得苏州人民获得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实惠,深受人民的爱戴。以至于他离开苏州北上时,苏州百姓也是少有的“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地热情相送。纷纷悲啼惜别。刘禹锡对这件事有诗云:“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
  白居易借物寄情,将苏州的白莲、白藕和太湖石等带去洛阳,并以《感白莲花》 寄怀:“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白居易离开苏州后,仍然十分怀念苏州,写过多首《忆旧游》诗,怀念与赞美苏州,为苏州写下了许多光辉诗篇,也给苏州留下了一笔文化遗产。有句千古妙句:“忆旧游,旧游安在哉……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条,齐云楼春酒一杯。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后来苏州人为了纪念他,在虎丘造有白居易祠,祠前题有一副深情的对联:“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构筑七里山塘

  白居易到苏州后,访问民间疾苦,发现阊门城外陆路不畅、水路不通、河堤坍塌、河道淤塞、旱涝并仍。回衙后,他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从阊门始,直达虎丘山下,清淤排涝,使河道畅通,并利用河中挖起的泥土,顺势拓展河堤,垒石加固。于是发动民工,构筑了七里山塘,在堤岸栽柳种竹,植桃李数千株,塘中养莲荷。开凿的山塘河和建成的山塘街,不仅解除了洪涝之忧,而且大大便利了这一带的灌溉和交通,车马往来驰骋、舟车往来行驶,以至于明清的七里山塘,出现了会馆林立,牌坊处处,歌楼隐隐,河中花船来来往往,笙歌曼舞的繁华街市景象。白居易的这个政绩,使得苏州老百姓对他十分爱戴。白居易离任后,苏州百姓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以作纪念。白居易自己也有诗《武丘(虎丘)寺路》志其事“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
  白公堤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商品的集散地,南北商人的聚集处。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了“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有句俗语叫“横七竖八”,巧的是山塘街上的古桥就是横七竖八。横跨河上的七桥是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八桥是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其中的白公桥是为纪念白居易而命名的。白姆桥原名“泰定桥”,又名白马桥。山塘河东段北侧的白姆桥由白居易筑白堤时建造,为单孔石板桥。白居易指挥修筑山塘时,他的夫人常常来给白居易送饭,苏州人为表彰她的情义,把这座小桥命名为“白姆桥”。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建,至今保存完好。

  诗赞苏州

  白居易的一生,留下许多流光溢彩的诗篇,盛名于文坛,传诵于民间。《全唐诗》里一共编入了白居易的诗三十九卷,其中就有好多首赞美苏州古城的极美诗篇。《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诗:“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胡琴铮鏦指拨剌。吴娃美丽眉眼长。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又如,他在《登阊门闲望》诗中有云:“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客观地描写了苏州城的地理风貌、水城风景。
  虎丘山上有座真娘墓。真娘本名胡瑞珍,是唐代苏州名妓。她出身京都长安一户书香门第之家。从小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为了逃避安史之乱,随父母南逃,流落苏州,被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妓院。真娘才貌双全,很快名播四方,但她守身如玉,卖艺不卖身。其时,苏城有一富家子弟名叫王荫祥,人品端正,还有几分才气。爱上了青楼中的真娘,想娶她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婉言拒绝。王荫祥并不罢休,用重金买通老鸨,留宿于真娘处。为保贞洁,真娘悬梁自尽。王荫祥得知后,懊丧不已,悲痛至极,发誓永不再娶,并斥资厚葬真娘于名胜虎丘,并刻碑纪念,载花种树于墓上,人称“花冢”。白居易对真娘感伤有余,为之题诗云:“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挑李风折莲,真娘死時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位于苏州西郊的天平山,因山势高峻,峭拔入云,故又称白云山。登上数十级山径,便可到达白云泉。相传白居易在登天平山时,觅得山间涓涓泉水一股,明澈洁净,沁人心脾,遂手书“白云泉”刻于山石之上,并题诗一首:“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天平山是白居易常去的地方,他喜欢到天平山下榻、读书。下榻读书的楼被后人命名为“乐天楼”,以告后来者。
  在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界云墙边,有座宜两亭———适宜于两家共享春色之亭。相传当年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白居易曾与元宗简相邻而居,西园主人不建高楼,而改为堆山筑亭。西家可以在亭中观赏到他十分羡慕的中园景色; 中园主人在中花园亦可眺望亭阁高耸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丰富景观,两两相宜!院落中有株高大的柳树探出围墙,为两家所共赏。白居易写诗赞美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一亭宜两家,添景更添情。就这样,一句好诗,一段佳话,造就了一个妙亭,一道风景。以此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
  十全街东端南侧有座乌鹊桥,白居易曾为之诗云:“乌鹊桥红带夕阳”、“乌鹊桥高秋夜凉”、“乌鹊桥头冰未消”。临顿路北段东侧有座花桥,唐代建有水阁,极负盛名,是白居易在苏州时常去的地方,并有诗云:“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苏州水阁头”。
  甚至在远离苏州后,白居易还在《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里说:“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由此可见,他身居洛阳,却十分怀念在苏州的日子,苏州的香粽,苏州的鲜鹅,苏州的台榭,苏州的管弦,苏州的酒,苏州的船,甚至苏州的梅雨天,都是白居易对苏州的追忆。

  姑苏城中的白公遗址美迹

  沧浪亭街西首,原有一座南禅寺,始建于唐代开成元年(836年),是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建造的。白居易有记云:“先是郡太守居易发心,蜀僧清闲矢谟,吴僧常敬、弘正、神益等……太和二年秋作,开成元年春成,费缗巨万。”寺建成后,内藏经卷5058册。白居易的著作《长庆集》共抄录三本,一本藏家里,一本藏庐山东林寺,一本就藏在南禅寺内,可见白居易对南禅寺的看重了。
  据《吴地记》《姑苏志》记载,干将西路北侧的永定寺弄,原有永定讲寺,元末毁于火。明代洪武中重建。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知县江盈科详请归还寺基,重建“五贤祠”,祀顾彦先、陆羽、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这五位与苏州息息相关的名人,并撰写了碑记。道前街西端南侧有条念珠街,街的北头有座“白头桥”,白头桥是白居易建造的,故名。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孙冕任苏州知府,重修白头桥,改白头桥为“孙老桥”。2003年重建的景德路城隍庙,有正门、仪门、城隍殿、娘娘殿和西廊偏殿等。城隍殿内立碑供奉的十个城隍中,也有白居易。 
                                                                                                 来源:《苏州日报》 □郑凤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百巷(65)山塘街
苏州山塘街:神州第一古街
七里山塘信步游
苏州治水4白居易治山塘河
去姑苏城会一会古代诗人
苏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