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锦溪:水的风情

           张永祎

             

    锦溪古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南,距离著名的周庄仅8公里。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矾清湖、白莲湖,“东迎薛淀金波远,西接陈湖玉浪平”,故锦溪历来有“金波玉浪”之称。古镇有溪,桃李夹岸,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得名锦溪。锦溪自古美丽天然,不惊不宠,不仅孕育文化,也吸引文人。沈从文来了,喻她是“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来了,称她是“淡抹浓妆总相宜”,刘海粟也来了,赞她是“江南之最”。

就穿越时空的回眸而言,早在新石器时代,锦溪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锦溪,是文人骚客荟翠之地,南宋名人卫径、诗人吴文英,明代诗人沈周、高启等曾流连于此,且是历代名人风生水起之滨:吴越春秋流传着吴王阖闾和伍子胥故事;辅助光武帝刘秀战胜王莽的历史名将“马援”曾在此训马练兵;三国时期的辅吴大臣张昭,死后墓葬于斯;东晋安帝义熙年间的大画家顾恺之,晚年又因不愿为官而长年隐居此间……。

是的,对于初来乍到人来说,这些也许并不一定相知相识,但突然间置身于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之中,面对如此夺目移神的美丽画卷,仿佛就是人生中碰到的一次艳遇,可能并非由来已久的水到渠成,却因瞬间灵感爆发反而会激荡起生命的全部激情。

这,也许证明了我有“缘”以来的观点,江南文化很适宜游人。我特别钟情于古镇中弥漫着的,悠悠的、沉静的人文气息,可以让人避开都市的繁华,洗净工作的烦恼,抛开一切的尘俗,专心致志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不断地领略水乡圣境,回味千余年来历史文化蕴积所凸现的水乡神韵……

 

                                       水巷古桥烟雨梦

     当我们坐着乡村渔船,听着摇橹的水乡大嫂们唱着江南紫竹调,摇曳在古镇中的水溪中,才感到水的柔美温情和款款有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据说,锦溪全镇共有大小湖泊16个,河道238条。许多支流,细水蜿蜒,静默地流过镇上人家的窗前,形成了天然的水巷,船在水中走,景在岸边过。只见两边的绿树,在风中轻摆枝柳,映衬着座座灰白民居,加上远近的石驳、河埠、青瓦、红柱、“美人靠”,就像进入画境一般。我们的小船与迎面小舟擦肩而过,有时小小的碰撞也能激发其欢快的笑声,锦溪的多情而美丽就是在狭窄的巷道中让我们渐入佳境,好像一步留神就在水巷中呆久了,流连忘返,流转遐思,水巷逗人,水巷弄人,水巷留人,水巷娱人,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展现着魅力。难怪有人说:“水巷是一张柔软的床,睡在床上,能做人间最美妙的梦。……”

 

 

 

 

 

    锦溪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白墙黑瓦,飞檐上翘,轮廓分明,人们枕河而居、与水为邻、亲密无间,由于街道依水而筑,房屋临水而建,所以古老的溪流便驮起了一座座的锦溪桥。锦溪桥之奇之妙之多之密,国内罕见,仅老镇区1平方公里内,就有古桥36座,远远超过了水城苏州。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桥上的碑记、柱联、花纹等镌刻精细,历历在目,处处生辉,从唐朝的红木桥,到宋时的里和桥、太平桥以及明清的天水桥、普庆桥、十眼桥……这些大大小小的桥,虽然没有陈逸飞笔下的“双桥”那样声名大作,却也个个恬静幽雅,古意盎然,千百年来,就是它们默默地把人们从东接到西,从南接到北,从远接到近,从古接到今。“水巷小桥多”不仅是因古镇陆地少,而且也是独特风景多,特别是那些船娘悠悠闲闲地摇着乌篷船,曼声歌谣从桥下穿过,桥上的形形色色,桥下的风光无限,着实迷了我们的目光,醉了我们的心灵,

那天我们走下古桥,沿着岸边缓缓散步,流连着两岸的枕河人家,“春风拂指柳依依,无数莺声燕语时。红杏碧桃花烂漫,长堤曲巷水流漓,此景欲描描未尽,一溪烟雨当迷离”。这一切的一切,在瞬间,在感觉,在胸中,既是诗又如梦。随着天色渐晚,月上柳梢,沿河的红色灯笼、黄色河灯慢慢都亮了起来,灯光映在河里,随着树影、河水一起荡漾,昏昏黄黄的,一片温馨伴着夜色渐渐地包围上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夜色的朦胧在气中,在水里,在远处,在隐隐不觉的地方。忽然听到横笛之声从游船飘出,似有若无,游丝震颤,宛转,悠扬,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沉静了起来,深情地感受到烟水笼纱中锦溪夜晚的那份宁静和美丽。

                                      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史载,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曾将锦溪便改名陈墓,长达880年之久,其实这其中有南宋初年皇帝赵玮和陈妃演泽的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眘(1127-1194)。他是高宗赵构的养子、生于秀州,三十年,立为皇子,进封建王;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受禅即皇帝位。历经建元隆兴、乾道、淳熙,在位二十七年。相传南宋绍兴年间,金主完颜亮调动六十万大军,大举犯宋。宋军退守镇江,向临安告急。不久金兵占领扬州,直捣长江天堑,屯兵于瓜州。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的高宗赵构闻报,吓得要下海退避三舍。当时已被册立为皇太子的赵玮则在高宗面前慷慨陈词,表示愿意出战抗击金兵。他的决心感动了高宗,赵构也决定随子亲征。当赵玮入宫告别众妃时,有陈、葛二妃想要随军出行。这陈、葛二妃也懂得兵法武艺,还和抗金女将梁红玉是好朋友,她们要效防梁红玉巾帼从戎,随夫出征,到疆场杀敌立功,保卫宋室江山。既然她们有这等报国的决心,何不携其同战?皇帝亲征、太子押阵,几万水军,数千船只,面对数十万金兵,本应寡不敌众,可将士们士气高涨,杀得完颜亮撤军而逃。太子赵玮非常高兴,便在战船上摆宴庆功。后来途经锦溪时,陈妃爱上了这里的风土人情,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了,然而红颜薄命,美景难留,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陈妃为保护赵玮,舍身挡箭,身负重伤,最终不及班师,就无治而亡。太子悲痛欲绝,原准备将灵柩运回临安择地安葬,可正遇赵构要禅位,不便运回。想到陈妃深爱锦溪,恋不忍离,于是就请风水先生遴选宝地,择日水葬于锦溪五保湖中。葬了陈妃后,赵玮回临安当上了皇帝,改名赵眘。这段故事究竟是真是假?谁也没有办法考证,但着故事中传达出的凄美韵味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通过口耳相颂,代代传承,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以致许多细节的填充在后人的故事里愈演愈烈。据说,赵玮登基做了孝宋皇帝后,难忘陈妃,难忘锦溪!为了纪念孤独安葬在锦溪水中的陈妃,就下旨在湖畔建造一座莲池院,设寺僧诵经念佛,看护陈妃墓。且,在池院旁筑了条长堤,建有莲花桥,并在湖里种了许多莲花。没过多久,葛妃也葬于锦溪与陈妃为伴了。后来水冢成为锦溪历史的标志,无论多大的雨及潮起潮落,陈妃水冢始终隐藏在近尺深的水下,好象会随波沉浮似的,从未被水淹没过。如今皇妃香消玉殒之地早已无迹可寻,而这座皇帝钦赐的禅院却成了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佛门胜地,湖中的孤岛总是矗立在水面上,摇曳着芳草凄凄、绵绵不绝的情思。

                               沈从文夫妇锦溪探亲 

 

                          
 

 

千年古镇锦溪,充满着迷人的浪漫气质,找一个烟雨飘飞,或是细风斜阳的时节,去锦溪寻找浪漫的情调,是现代文人的心所向往。但享誉中外的学者,文学家沈从文先生偕夫人来到锦溪镇却是十分偶然。1976年8月间,沈先生刚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由于唐山地震的波及,北京城内到处是闷热的防震棚。而沈先生住的防震棚不但闷热,而且矮小得连搭张床铺都不能够,晚上,沈先生只能作在藤椅里睡觉。沈夫人张兆和见不是办法。便决定与沈先生到苏州娘家兄弟处暂住一时。然而张夫人兄弟家本来就居室狭窄,且是夏天。自己一家住着都嫌拥挤,要是再住下沈先生夫妇,根本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于是张夫人偕沈先生双双乘船来到了锦溪亲家住下。 

 沈先生的身体很健康,每天很早起身后,便由夫人陪伴去清静的大街、石堤和小巷上散步。每每走过几座高高的石桥,并没有吃力的样子。饭量也大,对于食物除了湖南人的特性--喜欢吃辣之外,并无特别的嗜好。沈先生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曾说:“我所写的故事,多数都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岸边作为背景。”因而锦溪的小桥流水于沈先生看来,虽然与湘西的沅水风格迥异,但也使他着迷,他将他的沅水比作一个赤膊拉纤的纤夫,把这儿的江河、湖泊比作睡梦中的少女。每当晚霞映红湖水,水天一色之时,他站在十眼桥上和,凭栏而望。静静地,看到天空的飞鸟,湖中渐远渐近的帆影,似有所思,无归屋之念。有一次他看到一条农船上妇女的绣花头饰和镶边布裙竟如孩童般的欢悦难禁。 

 沈先生在锦溪只住了七八天。北京的余震刚刚结束,他便迫不及待的要回去了。虽经亲家再三挽留,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自己做不了主的时间被浪费掉是没并办法的出,自己能够做主的时间如果浪费掉,可就太不应该了。几十年了,周总理交给他的任务至今没有完成,心中有愧啊!”说话间的那副神态,完全象小学生怕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么不安。于是,沈先生便带着依依不舍的神情离开了锦溪。第二年,沈先生托来锦溪的孙女找一身那天农船上见倒过的服饰,而且一定要旧的。 

当时,沈从文先生还没有引起普通人的注意,过后几年沈先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中外艺术界兴起了一股“沈从文热”,然而沈先生勤恳依旧,淡泊依旧。对于锦溪虽只住了几天,却印象深刻,十分依恋。1986年,他邀锦溪的亲家去北京小住。谈话间,亲家告诉他,锦溪这几年变化很大,文星阁修好了,十眼桥也修好了,五保湖到处是船。沈先生听后十分高兴,并说:“应该好好的保存,这些都是你门锦溪的宝啊!要是我有时间,并且身体允许的话,我真想再去锦溪。可是我若去了,又忙得你天天起早买菜。我是吃惯了苦的人,老这样,过意不起。”亲家告诉他:“现在不比那时候了,如今一天到晚都能买到菜,水产更是丰富,什么甲鱼、桂鱼,都是鲜蹦活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有沈从文先生听着,心中怡然。似又来到了小桥流水悠悠,清新如睡梦中少女的锦溪镇。

                                        民间收藏品博物馆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不仅以似诗如画的水乡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各类民间藏馆景点更赋予了古镇新的文化内涵,也充分体现出地灵之中处处洋溢着人杰地睿智。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第一代留学生,近百年间只有4万多人的小镇,在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苏联、法国、美国的留学生就有100多人,而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催生了这里一个又一个民间博物馆的诞生,从金石篆刻、古砖瓦博物馆到历代钱币、紫砂壶艺、东俊根雕、华东第一古董馆,传承和延续了锦溪灿烂而丰富的历史文脉。特别是唐志云的“金石人家”书画篆刻艺术馆,陆家衡及其父之“柿园”书法碑贴艺术陈列馆,苏州陶都宜兴的“紫砂博物馆”,以及徐州古钱币收藏家黄风子先生开设的“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已故工艺美术大师刘海粟老先生的关站弟子――我国著名青年画家张省先生的“张省美术馆”、“中国根雕博物馆”、“中华奇石珍品馆”等,这些民间收藏博物馆的相继开设,极大地提升着锦溪旅游的文化品位,使锦溪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

    其中,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为锦溪首创,是中国的一绝。馆内藏品涉及瓦当、滴水、屋脊构件等14大件,2300多件展品揽括了从秦砖汉瓦民国时期的各种建筑砖瓦和构件,应有尽有,个个神奇,含有探不尽的珍稀瑰宝,附丽听不完的美丽传说。当你走入馆内,各式各样的砖瓦便映入眼帘,有巴掌大的窗花砖、有千年不毁的墓砖,还有经烧百天、用桐油浸透的金砖等等,每一件都闪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据说故宫的许多地砖都是这里提供的,它不仅坚固结实,还包含着最早的责任制。这块砖来自什么地方、由谁制作、什么时间都镌刻在显著的位置,可见当时谁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其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琴砖”。据介绍,“琴砖”在西汉时原本是用来建筑墓室的,到了明清时期,才用它来搁置古琴,由于砖是空心的,轻轻扣之,磐然有声,可以使琴声产生共鸣,使琴声更加悠扬动听,故称之为“琴砖”。大家争相拍照,我也不甘落后。除了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品味,个个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特别是瓦当更具风采,它是在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瓦楞下面,兼有护檐和装饰的功能。安放时弧型朝上的,称为滴水;安放时弧形朝下的,称为檐头。别看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瓦片,但是生产起来确实很不容易,据说要经过136道工序、在窑中烧了120天、然后又在桐油中浸泡了100天,取出后还要进行风干。直到终时,轻轻叩之,声音清脆,抚摸起来,坚实滑润。应该说这些展品,不但为锦溪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独特景观,也无形中为古镇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锦溪桥之多,街之奇,巷之幽,园之静,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但最关键的还是水之美,最先发现的是水,最新认识的是水,最先亲近的是水,最易享受的也是水。当我们充分领略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岸上老人孩子们快乐笑容之后,我们忽然发现生于斯长于此的人们与水唇齿相依、息息相通的那份水到渠成的亲切和无拘无束的感觉,这才明白,水才是走向锦溪生命深处的真谛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丽乡村:苏州昆山·锦溪古镇,让你如痴如醉
私藏在江苏省的千年古镇,清静不被世俗所扰,你知道是哪吗?
锦溪古镇
【夏日好去处】锦溪水乡,梦境般闲情
锦溪古镇 2021.9.20.
【古镇老街】028-锦溪(江苏.昆山)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