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渎:穿越时空的古镇

                                张永祎

清人徐扬绘有一幅乾隆年间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图卷《盛世滋生图》,据说木渎部分竟占全卷的二分之一。乾隆帝下江南时曾感慨:不能把这一片繁华让京城里的人一起分享,实在有些遗憾。于是苏州官府就召集画家如实临摹希望达成圣愿。张宗苍画的《吴中十六景》是翘楚之作,可惜只是备述了小桥流水之灵气,如何彰显囊括万有之大气,就历史地落到吴门了画派徐扬的身上。他不负众望很快把苏州描摹得焕然一新,但要超越《吴中十六景》,就必须从古城框架中突围出去。从哪儿突围?万般冥思不得其解,干脆放松心情,踏着阳春三月的好时节,乘着舟来到了灵岩山。爬到山顶,只见东面的苏州城和木渎已连成一片,西面是一片连绵的青山绿水。这样美丽的景色难道不正是一幅盛世滋生图吗?真是踏破铁鞋无米处,得来全不负功夫!木渎就此成就了《盛世滋生图》,《盛世滋生图》也因此再现了当时的木渎。

                                    “木渎”的由来

   提起木渎这个地名,外地人都觉奇怪,怎么起了一个如此古怪的名字呢?其实,木渎名字的由来与吴越春秋这段历史有关。战国末年,群雄逐鹿,战火四起,吴越鏖战。吴王阖闾在攻打越国时,被越国大将灵姑浮砍去一个脚趾头,因伤势过重而死。夫差继承王位后,为报杀父之仇,任贤用能,冲锋陷阵,势如破竹,终于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被囚后,凭乔装打扮之术,显瞒天过海之能。吴王上街,他牵马尾随其后;吴王生病,他亲尝夫差的大便。夫差十分感动,三年之后将他放回越国。放虎归山、卧薪尝胆的结果就是诞生了“灭吴七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美人计”,勾践命人到民间去遍选美女,范蠡在诸暨苎萝山里发现了浣纱女西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子分花拂柳而来,在河边放下手中的竹篮,用纤白的手指梳理着洁白的纱线”,如此绝代佳人一下子抓住了范蠡的眼球,范蠡赶忙把她送往土城,由专人教习歌舞和媚悦君王之术,三年后敬献吴王。西施凭着红颜花貌和芙蓉之姿,再加上才情横溢、六艺皆熟,很快就让吴王神魂颠倒,不能自拔,“从此君王不早朝”,在夫差的心目中,西施的份量远比国家大事重得多。勾践看到美人计发挥了作用,又赶忙启动第二计,发动吴王大兴土木,以耗尽其国力民力。吴王看到越国主动送来的贡木,大喜过望,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还真的大开动作,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筑姑苏台。据说,当时越国为了达到目标,风起云涌般将木材泛江过海,“三年聚材,五年乃成”,以致“积木塞渎”,也就是说,当时源源不断的木材已把灵岩山下的河流港渎都堵塞了。吴王以为这是越国唯唯诺诺的卑谦臣服,其实自己已身处危卵之中,结果也就如史实所述,其因必果,而木渎之名却由此而生。

                                              灵岩山

   灵岩山向来有“灵岩秀绝冠江南”、“灵岩奇绝胜天台”和“吴中第一峰”等美誉。位于木渎镇西市梢,沿山塘街古御道可直达山巅。山多奇石,尤以灵芝石为最,由此得名。又因远望灵岩如巨象伏地,故别称象山。因为西麓产砚石,故又称砚山。

灵岩山的古迹名胜,多半与春秋时期的吴王、西施有关。据《吴越春秋》载:“阖闾城西,有山号砚石,上有馆娃宫。”

   为什么叫馆娃宫?“娃”是吴人对美女的称呼,馆”是宫殿的意思。馆娃宫就是吴王夫差为专宠西施而建的豪华宫殿。遥想当年,馆娃宫龙阁凤楼,铜钩玉栏,花遮柳护,金装玉饰,男欢女爱,纸醉金迷,歌舞不绝,笑声不断。为了取悦西施,吴王还别出心裁,在“馆娃宫”建起了“响屐廊”。廊为一小斜廊,将廊下岩石凿空,铺以大缸,覆以厚板,西施和宫女们穿着木屐在廊中行走,发出铮铮响声,如敲木琴。吴王不理国政,穷奢极欲,最终导致国力枯竭,为越所灭,馆娃宫也被付之一炬。

   “馆娃宫”烟飞灰灭,荡然无存,但后人寻古猎奇之心却强劲不衰。唐代大诗人李白千里迢迢来到灵岩山,借古感怀,发出了划破时空的感叹:“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应该说,从古到今在这条探古觅幽的道路上,一直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不断拓展想象空间,也不断开发现实空间。在灵岩山寺西侧有花园一座。园中有 “玩花池”,传说是夫差专为西施赏荷而凿。池北有两口井,圆的叫“吴王井”,传说西施常在此对井梳洗,以水为镜;八角形的叫“智积井”,水质甘甜清洌,不竭不溢。花园北侧是假山环绕的“玩月池”,传说因西施懒于仰首望月,吴王便命人开塘,让月亮倒映水中。西施常在月明之夜,与吴王并肩赏月。除此还有“西施洞”、“琴台”、“披月台”、“望月台”、“佛日岩”、“献花岩”诸胜,皆有题咏。……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些“无”中生有的传说,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探疑,也是对那位身处异国脸笑心泪的绝代佳人的一种深切怀念!

   所以,在许多评书、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及戏剧中,都把西施作为爱国爱民、勤劳朴实、美丽动人的古代妇女形象加以塑造的,而在民间她为国捐身的故事更是甚嚣尘上、世代相传……

西施原名夷光,是战国时代越国苎罗山施姓樵夫的女儿,因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在国难当头之际,为勾践的东山再起了很好的里应作用。但近来有些史学工认为,历史上其实并无西施其人,因为早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就有“西施”之说。如《管子·小称》篇中就载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该书作者管仲系春秋初期人,可见,“西施”至少比勾践早出生200多年,管仲怎么能够说到200多年后的西施呢?又据《庄子·齐物论》云:“故为为是举莛与楹,历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从司马彪注文看来,这个“西施”又比吴越交战早100多年。据此,“西施”一词是古代对美女的艳称,并非专指某一个人,漂亮女子都可称为西施,如乐府中多处出现的“罗敷”一样。

   既然历史上没有这个西施,那么在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又是怎么来得呢?西汉人的著作中出现西施,但也未涉及西施参与吴越交战之事。到了东汉,才有勾践报仇用美人计的记载,袁康的《越绝书》云:“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 西施身吴心越、为国雪耻的故事基本是根据这个记载逐步演变而来。也就是说,在吴越历史上的西施可能事出有据,还可能突发奇想,这个人也许有,也许没有,对于许多人来说却是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

                                          斜桥分水 

   木渎镇上有两条河流最有名:一条是胥江,横贯全镇,水面开阔,是沟通太湖与苏州城的黄金水道;另一条是香溪,从灵岩山前一路逶迤而来,在斜桥下汇入胥江,并作一流。奇怪的是,由于香溪水较为清澈,胥江水略显浑黄,因此两条河流在斜桥下交汇时,形成一条泾渭分明的分水岭,非常奇特,人称“斜桥分水”。胥江据说是由伍子胥率众开凿的,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为攻打楚国,立下汗马功劳。而香溪原来只灵岩山上的一条溪流,常令西施想起自己家乡的苎萝溪。夫差得知后,索性将小溪围入宫内,每日酒酣饭饱之余,便与西施淡妆素服,去溪边垂钓。西施与宫女们还经常去溪边沐浴洗妆,脂粉水流入溪中,满河生香,经久不退,称为香溪。有人说,胥江和香溪原来一样清澈的,直至伍子胥蒙冤自刎之后,两条河才出现了分水奇观。

   伍子胥坚持要杀掉勾践,避免后患,夫差却每每王顾左右而言他。有次夫差与西施正在玩乐,伍子胥又来劝谏。西施对夫差说:“伍相国一直主张灭越,大王为了国家的利益,干脆把我这个越国人杀掉吧。”说完声泪俱下,哽咽不止。夫差恼羞成怒,当即赐死伍子胥,老相国满腔悲愤,当即自刎。

   传说伍子胥死后,他的尸体被装在鸱夷革中,投入胥江,当天,风雨大作,江水暴涨,伍子胥的尸体竟然由东往西逆向流入太湖。风浪平静之后,原来清澈的江水显得有些浑黄,与吴宫流出的香溪水相比,显得一清一浊,相交之处便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分水岭。据说这浑黄的江水是伍相国不散的冤气染成的,他死了也不愿与西施的香溪同流。真所谓“吴越千年分清浊,香胥两水汇一流” 。

                                          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的主人就是个落第秀才,名叫徐士元。他特别爱居家读书,酷嗜酒,常和朋友一起以诗酒为乐,酒量大得惊人,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这个人,虽并不急于求取功名,但也从不放浪形骸,总是循规蹈矩,按章办事,尤其孝顺父母,惟命是从,细致入微,是远近闻名的读书人。古书堆里酿成身上浓厚的书香味,字里行间也造就了不拘一格的精气神,在他有板有眼地精心打理下,虹饮山房显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虹饮山房门主题是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两座明代园林联袂而成的。中路为门厅、花厅和古戏台,建筑体量宏大宽敞。“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既有江南文人园林的秀气,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于大开大合之间,尽显宦家之气度,幽人之韵致,别出于苏州园林一贯之精致传统,为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之典范。步入其中,处处是景,移步换形,楼台亭阁,飞檐翘角,池水清清,绿草茵茵,远景紧借,古刹辉煌,宝塔巍峨,山黛林秀,让人大饱眼福。真的没想到,这位科场失意的读书人,有着如此淳朴自然的天性和情怀,凭着发于胸臆的梦想和自诩甚高的才情,竟毫无顾忌、大刀阔斧地挥洒在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私家花园里……

   对于这些,乾隆帝本原本并不知道,他与这个落第秀才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历史往往就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把不相关的人和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是乾隆帝下江南的时候,有次想游太湖,不料途中风雨大作,无法前行,忽然想到,附近的木渎不是还住着告老还乡的大学士沈德潜吗?何不顺路去看望看望这个老师呢?这个突然的决定,却把整个计划都打乱了,乾隆帝住哪成了地方官头等大事和头疼问题。没有“五星级”怎能容得下皇帝的龙身呢?算算看,在木渎这个小镇里,也只有虹饮山房从规格和气派上能够担此重任!面对如此安排乾隆帝从未反对过,也没有明确肯定过,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驻跸这个“民间行宫”,其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虹饮山房因乾隆帝的青睐而名声大振,徐士元本应水涨船高,但这好象政治命运并没有改变,而乾隆似乎也没有看好徐士元理政才能。天地之间、古镇之中,一皇一民,就这样近在咫尺地相安无事着、隔膜着、生活着,以致结果倒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悖论:一个求功名而不成者,反而把一个皇帝留在了木渎的历史里;多次临幸也给虹饮山房注入了大量的皇家秉性,至少在人们的感觉上已经打上了永久的烙印。顺着这样的思路,如今的秀野草堂也就自然地成为圣旨珍藏馆,内有清代10位皇帝的20道圣旨真迹,甚至还有特别防伪的七彩锦缎圣旨,真可谓是“皇恩浩大入虹饮”了。

                                              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最早的时候不叫这个名字,叫竹啸轩,他的主人叫沈德潜。沈德潜原来住在苏州葑门,55岁搬到木渎。沈德潜在自己这个院子里,栽了许多竹子,月夜看竹影,雨夜听竹啸,平添了不少文人雅趣。也许是木渎的山水有灵,沈德潜原来屡试不典,搬来第九年就乡试中举,后又考中进士,不久就搬到京城做官去了。他把竹啸轩交给儿孙打理,他们很不争气,告老还乡后索性赠给了外孙章日照,传到子章寿五手里时,终因家道中落,无力修治,只得任其坍塌破败。

   却说嘉庆年间,木渎有弟兄三人,老大钱炎,老二钱照,老三钱煦,都是渎上有名的诗人,才华横溢,却不贪功名。当时木渎有造园之风,老大、老三分别建了潜园和息园。老二钱照则从章寿五手中购下了竹啸轩,又花巨资进行抢修。第二年三月,新园落成,因钱照字端溪,便取名端园。到后来钱氏家人因生活窘迫,又把端园卖给了木渎首富严国馨。开园之日,严国馨请示老太太,“给新园起个名吧。”老太太说:“这座园子以前住过很多名人贤达,我很羡慕他们啊!我看就叫羡园吧。” 从此,木渎又有了一座名扬江南的羡园。可是,当地老百姓都觉得这名字太拗口,都说:园主姓严,不如就叫严家花园吧。于是,这座园子便有了一雅一俗两个名字,两块匾额都挂在了园门上方,一直挂到今天。原国民党“总统”严家淦就生于此园。抗日战争时期,羡园被日本军的炸弹毁于一旦。现在的“严家花园”是完全按照原样恢复修建的。中间朝南三间五进住宅,三面是园,园内按季节种植不同品种的花木,形成春夏秋冬四个小景区。

                                            冯桂芬故居 

   冯桂芬(1809-1874) 字林一、号景亭。近代政论家、散文家。道光二十年(1840)得中一四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冯桂芬学识渊博、是林则徐的得意门生。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为洋务派先导,又启资产阶级改良派先河。

他是生于木渎有,在木渎生活了很长时间,其故居中蕴含着他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问题是这座古屋为何又称“榜眼府第”呢?这是因为冯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官方用语,尽管在朝廷正式发放的金榜上,只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而在民间的习惯用语中喜欢用状元、榜眼、探花一样。“榜眼”,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

   “榜眼府第”最具特色的是位于南花篮厅的书斋,室内案牍笔墨俱全,所有长窗、短窗、隔扇的堂板和夹堂板上都镌以诗文图画,这一细节实在是画龙点睛,顿时让榜眼府书香门第的气质彰显无遗。遥想当年冯桂芬退隐归乡后在此著书述志,窗外船橹咿呀,堂内墨韵书香,颇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意境。

木渎,这个位于山东城西、太湖之滨的江南名镇,是几乎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走进木渎,你便走进了吴越春秋的刀光剑影;走近木渎,你会领略到唐诗宋词的幽雅意境。穿越那些幽深的小巷、古朴的石桥、精巧的亭榭,就仿佛穿越了2500多年的悠悠岁月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异乡人眼中的木渎古镇
【来稿选粹】张春彦|木渎,木渎
吴越争霸中的木渎灵岩山麓:历史与传说
苏州有个小镇,康熙和乾隆都曾到过此地,它的名字还与西施有关
【原创】江南行——木渎印象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1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