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访黄桥荷
苏州看荷花的地方有名的有好几处,原来娄葑公社的黄天荡,盛产菱藕,盛夏时节,绿荷红莲铺天盖地,蔚为壮观。可惜后来填了。近年来看荷花就似乎只有拙政园了。
  其实,相城黄桥“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荷花很盛。荷塘景色当然是在盛夏观看为最。但是,其它时节来看,也非全无是处。
  今年4月来这里,满塘水面似镜,和风吹过水面,荡起细细波纹,此时荷叶大者如碗,小者如梭,嫩绿可滴。水下小鲦成群结队地嬉戏,乐坏了几只幼凫,头一低扎下了水,露出个屁股在水面,两只脚蹼使劲蹬着,然后屁股重新落下,这时,它的头颈一伸一伸,不用说,一条小鲦已然果腹。
  及至5月中下旬来此,满塘绿萍覆盖着水面,荷叶已高挑出水,如一朵朵小伞擎于水中。老柳拂水,新苇夹堤,珠凝叶面。风掀荷盖,似绿浪一波波涌动……
  荷叶上是最适宜蜻蜓来表演的舞台,荷叶新,蜻蜓嫩,那种嫩黄的小蜻蜓站在荷梗上,纹丝不动,倒像个老练的杂技演员。不过,蜻蜓是极胆小的,稍有动静,立即像直升机似地垂直起飞,看看没事了,又飞回来。“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的眼睛是敏锐的,而今天我们看到这种蜻蜓立荷的场景时,除了想起那句诗外,还有什么?惭愧。
  7月荷盛,目不暇接。整个湿地公园,亭盖满园,虽然烈日晒得人嗓子里冒烟,但是,淡淡的幽雅的荷香却随风四下漫溢,直往人胸膛里钻,让人不住地撮起嘴唇吸鼻子,好像那荷花的清芬正是为我们而生的一种消弭夏日烈焰的最好的清凉剂。
  亭亭的绿叶随风摆动,那硕大的红色或粉红色的荷花或盛开,或还含着苞。那肥白而带有一点潮红的一种莲瓣真像新妇的肥腴的腮,惹人怜爱。
  自然,在这里边漫步边赏荷是此时的赏心乐事。这里已经开发了2千多亩的水乡湿地,引种了300多种荷花,沿路看过去:贵妃、大红袍、紫玉莲、牡丹莲66号,还有唐招提寺莲等等,姹紫嫣红,目不暇接。
  秋日将至,花殒叶败,就像一场好戏落幕了。秋风中,满塘瑟瑟,会令人生出“好花不常开”的感慨。且慢,在这里却并不寂寞,还有一个角儿上场了,她就是芦花。这又是另一种风景:满堤满坡如雪般的芦花齐崭崭地摆动着细腰,随风摇曳,似一波波的雪浪涌动,有一点钱塘潮的味道呢。
  沿着栈桥走到一小渚边,上筑一亭:“梦龙亭”。这当然是黄桥的乡亲们为纪念冯梦龙而建。亭内还有冯梦龙的半身像,在他额上刻满刀剑般的褶子里,我读到的是“浩瀚”两字。提起他,人们往往会想到“三言”,其实,他一生著述丰盈,除了小说而外,还涉猎诗词曲令、随笔小品、传奇、民歌乃至笑话、谜语的制作,甚至还有《牌经》《马吊脚例》!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各类著作有五十多种。《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中,称他“才情跌宕,诗文丽藻”。而我尤为敬佩的是,对于许多民间文学的元素,哪怕是社会底层十分俚俗的歌谣、童谣,他都非常珍视,亲力亲为,收集、整理、提炼、创作、出版,为我国民间文学宝库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为苏州吴文化的发展传承,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倘若没有他如此投入地著书立说,恐怕苏州的民间文学与吴文化,乃至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史,都会留下一些无法填补的空白,那将是莫大的遗憾。
  冯梦龙是苏州(长洲县)人,出生地据称在现在的相城黄桥,这里近年来还专门成立了冯梦龙研究的社团。今日黄桥人为他竖像建亭,而且把他的像建在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真是十分妥帖。这是黄桥的乡亲们对他的由衷尊敬和对文化先贤的真挚怀念!
  冯梦龙其实就是苏州黄桥的一支奇特的荷,一根壮硕的藕,它将根茎深深地扎在淤泥里,充分地吸收着来自大地母亲的丰富营养和充沛水分,从而在苏州,也在中国的文坛上散发着独特的清芬,并且结出了自成一体的莲子来。
  冯梦龙属于苏州,也属于中国和世界!

  □孙荣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荷
美丽的荷花300字
每一朵荷花,在它们小荷尖尖时,蜻蜓都站立过吗?
荷花蜻蜓
F推荐| 其实古人早就告诉我们拍摄荷花的技巧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