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竹坡到过苏州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外陆续有人对张竹坡批评的《金瓶梅》作了专门研究,发表了一些有见解的论文。如美国汉学家柯丽德教授说:“身世很少为人所知的张竹坡于17世纪80年代初完成了对《金瓶梅》的评点。”也是,人们普遍对于张竹坡其人的了解太少。猜测纷纭,形同雾里看花。

《金瓶梅》扉页刻有“彭城张竹坡批评”字样。张竹坡既然是徐州人,又距今不远,要深入寻找有关他的史料,应该说是有可能的。

张竹坡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以号行世。康熙9年(1670)出生于徐州铜山县一个家道中落的文人家庭。他天生颖慧,然文运不昌。15岁应县试未中。两月后,卧病的父亲张翊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人间。从此,张竹坡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开始了人生的拼搏。怎奈命蹇时乖,五困秋闱,眼看仕途绝望,只能另谋出路。张竹坡26岁时,花了十数天时间,完成了对《金瓶梅》的评点工作,筹款刻板印书,下海经商去了。

张竹坡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得知,《金瓶梅》第一版是在苏州发行的,所以他就瞄准了苏州这一大卖场,运书南下。在苏州,张批《金瓶梅》成了畅销书,开创了作者(评点)售书的先例。

清初禁书,重点在于“悖逆狂乱”的反清文字,一些有伤风化的小说、唱本,虽也明令禁止,但依违两可。原因之一,皇帝也好读《金瓶梅》(有满文本)。苏州的书市,不因禁锢而显得冷落疲软,反而繁荣异常。有不少禁毁小说如吴门徐昌龄著《则天皇后如意君传》、姑苏痴士著《闹花丛》……其源头大多从苏州流出。鱼龙杂处,并头齐进,多元化推动了苏州图书出版事业的煽情兴盛,吸引了中外书商的眼球,纷至沓来,成为全国排名在前的文化交流中心。张竹坡是冲着这样的商机来到苏州的。

张竹坡在苏州游览了虎丘。写有《虎丘遣兴》二首:

四月江南晒麦天,日长无事莫高眠。

好将诗思消愁思,省却山塘买醉钱。

千秋霸气已沉浮,银虎何年卧此丘。

凭吊有时心耳热,云根拨土觅吴钩。

(见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徐曾任民国大总统。苏州汪氏文学山房招牌出于他的手笔。)

初夏季节,诗人漫步七里山塘,看到“楼台尽入画,竹树皆有容”半树半廊,风光旖旎的吴中佳山水,使这位北客心中的抑郁穷愁一变为积极的创作动力,并井喷出他内心的向往。他浮想联翩,希望在云岩塔下搜寻到一把吴王阖闾埋葬在那里的吴钩(兵器),满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

张竹坡毕竟是一个书生,舞之文墨则可,经商是外行。他这次来苏售书,获利并不理想。回家后迫于生计,经人介绍去河北参加永定河水利建设,因积劳成疾,于康熙37年(1698)去世,年仅29岁。身后萧条,负债累累,因债主逼迫,家人把《金瓶梅》书板抵偿给债主汪苍孚,汪唯钱是认,盛怒之下把书板举火烧了。

张竹坡虽英年早逝,可喜的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有回评、眉批、读法、闲话,艳姿奇特又具有文学价值的《全像金瓶梅第一奇书》。

 

2013920日写于花石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大奇书之张竹坡批评金瓶梅》(齐鲁一版)
吴 敢 |​ 张竹坡评本《金瓶梅》琐考之四
吴 敢 |​ 张竹坡评本《金瓶梅》琐考之五
张竹坡批点金瓶梅
《荐拔众冤魂·金瓶梅》原文及赏析
金瓶梅|一生贞妇,悲喜繁荒春几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