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醉”迷太湖水石
“醉”迷太湖水石
 
 
 
 
用细软的毛巾擦拭心爱的水石,是顾建华每天必做的功课
 
每一块太湖水石都蕴含着磅礴的气势
顾建华精心打造的太湖水石馆具备了博物馆的气质
太湖水石表面千变万化,特别是鱼鳞状纹理煞是好看
顾建华的花木盆景奇石园内,摆满了收购来的太湖水石
 对于每一块水石底座的设计,顾建华都要亲力亲为
 
  如雨珠落在湖面溅起的水花,似画家手中笔撒下的点点水墨,更像一层层鱼鳞落在石头表面,又恍如感受着太湖水波的荡漾,散落在院里那一堆堆不起眼的石头,配上苏式红木架,便成了姑苏区城北街道金星村的太湖水石馆主角。400多块周身布满水痕的太湖水石,虽不具备“瘦、皱、漏、透”传统太湖石的主要审美特征,石头表面布满鱼鳞状波痕,且大多夹杂着层层叠叠的硅质岩,两种岩石层叠累积,不显灵秀之态,但却另有一番磅礴的气势。
  坐爱岭头生白云、银河瀑布挂玉壁、绝顶遥知有隐君、观风载云、西湖望月,有“千年风露凝古意”,也有现代雕塑感的“摩尔影像”……据形创意而名,一块块奇特的太湖水石,画龙点睛般展现了来自太湖水下石的风貌。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石痴顾建华,其精心打造的太湖水石馆具备了博物馆的气质,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白居易《太湖石记》称“石有族聚,太湖为甲。”唐人吴融的《太湖石歌》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范成大《太湖石志》:“石出西洞庭。石生水中者艮岁久浸,波涛冲击成嵌空。石面鳞鳞作黡名曰弹窝,亦水痕也。”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这批太湖石表面的鱼鳞状波痕是石头长期浸泡在太湖中被湖水溶蚀而成的,是正宗的太湖水石。“这是一批极具收藏和文化价值的太湖奇石。”苏州奇石收藏家李金生介绍说。据专家考证,在北宋“花石纲”大兴的时候,苏州水生太湖石就几近绝迹了,因此,这批大约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二叠纪太湖水石尤其显得珍贵,它不仅提供了另一种太湖石的文化审美视角,而且直观地展现了西山地区地质变迁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质教科书”,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因家中装修而去淘一块镇宅之石,民营企业家顾建华由此与石结缘,迷上了无声无息的石头。2007年,顾建华偶知西山一位奇石藏家要将一批产自太湖三山岛附近水域的太湖石转让给广东一位买家,他便连夜驱车找到这位藏家。从这位藏家了解到,源于三山岛旅游开发,游客见渔民用于拴船缆之石好玩,这些奇特的太湖水石让人观赏到起了收藏之意。在往返四十多次,长达9个月的时间,精诚石开,顾建华终于以高价将300余块太湖石全部买下,答应那位藏家不让它们分离,随时可以来看。之后,顾建华陆续从民间收集着同类的太湖水石,并找到高级工艺美术师花费两年时间为它们配上精美的红木底座。不卖不送,只进不出,没有任何收益,痴迷着太湖水石的顾建华,甚至雇用了3人专门用布擦拭着伺候着这些石头,让灰白的石头泛出淡淡的光泽。用细软的毛巾擦拭心爱的水石,是顾建华每天必做的功课,赏石,读石,与石对话,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太湖石蕴含着苏州本土特色文化,我应当尽自己的力量留住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给这些太湖水石找个家,顾建华在老家虎丘金星村租了十多亩荒园,在这片低洼地,出资改造成一处占地600多平方米颇具文化格调的太湖水石博物馆。2011年正式挂牌开馆,得到城北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400多块鬼斧神工的太湖水石免费向广大市民和赏石爱好者开放,丰富了苏州民间文化内容,更是苏州的宝贝,苏州人的骄傲。
  太湖石,作为苏州文化代表元素之一,顾建华更想将太湖水石博物馆留在姑苏区,在近期面临当地改造拆迁,且不断有人邀请他将太湖水石搬到其它地方开馆时,这样的愿望更为强烈。原地保留,适当改造,或是移地改建,能否成为规划设计中虎丘湿地公园的配套文化,普及科普知识,传承太湖文化,成为苏州水文化的亮点。

  □陈晓雯/文 大 沐/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圈·品鉴】这类石头他竟然只收不卖,而且还花重金为它们建艺术馆
“太湖水石” ——真面貌!
苏州百馆(68)云上中国赏石——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太湖石
石——友谊
《苏园六记》之二 分水裁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