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姑苏十二娘与《红楼梦》

姑苏十二娘与《红楼梦》

朱永奎

(系列文章之一)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红楼十二官”是曹雪芹精心打造的“水做的骨肉”。世人对这些艺术形象耳熟能详。然而,对几乎贯穿于前八十回首尾(据考,后四十回乃他人所续,妨且勿论。)的“姑苏”十二娘,却很少有人关注。何为“姑苏十二娘”?从大的地理概念着眼,乃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文化地区,遍布城乡的千千万万十二行当的职业女性。沿长江南岸,从南京城向西直到安徽省的马鞍山、安庆、芜湖地区(这些地区乃为曹雪芹世家三代私人的活动范围);由南京向东,经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直至杭嘉湖地区,再向东,可延伸到浙东的宁波,绍兴等地;如果从镇江过长江向江北,有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南端的古城扬州,以上这大片范围,可算得上吴文化区域。“姑苏十二娘”乃为典型的“吴娘”,她们活跃在这“人家尽枕河”的温柔之中。而从吴文化区域的发祥地而言,“姑苏十二娘”乃为活跃在“人间天堂”苏州城乡的十二行当的女性。她们是原汁原味的吴文化的活化石,既质朴,又灵动,她们是吴文化地区女性美的化身,既从历史的深处摇曳着走来,又在当代创造鲜活之美,并向着历史的彼岸延伸。喜爱《红楼梦》的人,如果不深入到水乡苏州的腹地去寻觅“姑苏十二娘”,实乃一大憾事。笔者于上个世界六十年代初,就读于苏州大学(当时称之为江苏师范学院)。因众所周知“特殊年代”的延误,四年的大学生涯,却延宕两年。六年时光,笔者游遍了苏州的大街小巷,沿着京杭大运河,几乎遍游苏州周边的乡镇。在闹市区的观前街,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卖花了,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夜来香”这吴侬软语,羞答答的走街串巷的“花娘们”向游人传达着吴文化的柔情。由此,人们不禁想到了流传在民间的一句话“宁听苏州人相骂,勿听北方人说话”。这倒不是贬低北方人,而是从说话的腔调、音韵对比中,彰显吴侬软语的独特韵味,传达着吴文化的信息。不是吗?北方人双方争执到白热化时,气不打一处来,高声叫道:“阿要我给你两耳光!”而苏州人却慢声慢语,用低沉的语调说:“拨侬两记耳光嗒嗒。”矛盾激化到动拳头的地步,还用商量的口吻“能否给你两记耳光呢?”这吴侬软语在吵架时也优美动听。此情此景,笔者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如今仍回味无穷。难怪苏州人民商场北局周边,盖了几座书场,难怪在水乡小镇的茶馆里,人们边品茗边听说书。再联想到《红楼梦》中对“卖花女”、“女先生”、“男女先儿”……

的描写,“姑苏十二娘”着实令人着迷。有关“姑苏十二娘”,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下面,笔者择其要,向红友们推介一番。

    在我读大学的年代,每逢春秋两季,都要下乡干农活,美其名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时,尽管干农活累得精疲力竭,可农活间隙,休息之时,深入农家,你就会沉浸在“小桥、流水、人家”女性美的梦幻之中。在农家当门的敞亮的厅堂内,母女们、姑嫂们、妯娌们依傍着各自的绣棚,银针飞动,彩线缠绕、双眸灵动,敦煌壁画上优美的舞姿都难以与之比肩;那沙沙作响,节奏明快,时紧时慢,隐隐约约的绣花音韵,似流淌的清泉,柔美动听。笔者被“绣娘”们的心灵手巧所震撼,生活中竟有如此美妙的画卷和乐章,干农活的腰酸背痛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里,只是“姑苏十二娘”中的“绣娘”们柔情似水的神韵。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老太君贾母提及了“慧娘”。《红楼梦》百读不厌,我们不妨再读上相关片段,或许会得到反复琢磨的乐趣:

    ……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

    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
时赏玩。

     重读以上文字,得出如下感悟:

    一是“慧娘”即为心灵手巧的“姑苏绣娘”;二是“绣娘”们创造了人间奇迹,把美奉献给人类;三是“人间天堂”的“吴娘”们勤劳朴实;四是曹雪芹描写“姑苏十二娘”的神来之笔感天动地;五是太湖流域的吴文化基因渗透了曹雪芹的骨髓,水文化、大运河文化经过曹雪芹的大手笔再创造,增添了大观园的灵气。

说到“姑苏十二娘”中的“绣娘”,那就先叙叙这“绣娘”的来龙去脉吧。

    在苏州市的关中区,即太湖之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闺阁家家架绣棚,妇姑人人习针巧”,吴中区被誉之为“苏绣之乡”。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服装上即以刺绣为修饰,到了三国时代,吴大帝孙权之爱妃(丞相赵达之妹)手绣《列国图》。赵妃对孙权说过:“丹青之色,甚易曷,欠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赵妃实乃开后世山水画之先河,称其为姑苏绣娘之鼻祖,可也。另据《清秘藏》记述:“宋人之绣(指宋代姑苏的绣品——笔者按),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乌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到了明代,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引领当时画坛的潮流,为苏州刺绣业的发展,起到了退波逐浪之作用。姑苏的“绣娘”们将沈周们的画作移之于绣品之上进行再创作,人物山水灵动飘逸,笔墨韵味淋漓尽致,可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到了满清王朝,这些巧手绣品专供皇室宫廷之用。现今,吴中区的镇湖镇二万多人中就有八千多女性从事刺绣工作,绣娘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该镇还被文化部命名为“刺绣艺术之乡”,产品销往海外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地都有苏绣的精美产品。苏绣乃为“湘绣”、“ 蜀绣”、“粤绣”等四大名绣之一,其“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征服了海内外的客商,人们争相收藏、应用。

    “姑苏十二娘”除了“绣娘”之外,还有“织娘”、“琴娘”、“歌娘”、“灯娘”、“蚕娘”、“茶娘”、“船娘”、“蚌娘”、“画娘”、“扇娘”、“花娘”,待在下于后文中一一道明。在未见后文之先,“红友”们是否先到《红楼梦》文本中查询一下“姑苏十二娘”的踪影,到水乡苏州去作深度旅游,将现实中的“姑苏十二娘”与曹雪芹笔下的“姑苏十二娘“,乃至古代的“姑苏十二娘”作一番比照,也许会感慨良多。好事者可一试究竟否?!

 

                                            庚寅孟夏  朱永奎 于石城东南隅 小钟南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的苏绣,最美的诗仙,最美的姑苏美人林黛玉!
标识是“天安门”的钟表品牌
《红楼梦》中的苏州元素
姑苏十二秀娘——《苏州十二娘》
玉说红楼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6.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