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直居士”蒋吟秋
“平直居士”蒋吟秋
蒋吟秋像
蒋吟秋画梅
 蒋吟秋文章
 蒋吟秋诗稿
  蒋吟秋(1897-1981年),字翰澄,号镜寰,室名“平直草庐”,晚年自号平直居士。其为吴中宿儒蒋青顾之长子,外祖父为清末书法名家陈寿祺。他自幼受到熏陶,精研书法。后又与金鹤望等人交游,致力于许慎《说文解字》研究,篆法更为精进。蒋先生书法诗印均佳,又长于版本目录之学,曾与友人共结“冷红书画社”,善画梅,其画秀逸清隽。

  平桥直街购房

  蒋吟秋民国五年(1917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后任县立师范史地科教员,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与陈碧筠女士结婚。当时,陈女士正在升学研修,离毕业还有一年,新婚三天即返校继续学业。
  他俩婚后一直赁房居住,“非形湫隘”,即为地处荒僻,且房租又高,与实际生活极为不便。因此,蒋吟秋一直在考虑另求栖身之所,苦无相当之屋。又因时局战乱,苏州四乡土匪骚扰,迁城者日多,人满之患,城内房价亦居高不下,觅屋更难。后于1929年秋,经朋友介绍,购得平桥直街房屋数间。
  过去的平桥直街是一条闹中取静的老街,建于清末的洛迦禅院、昭忠祠、总孝子祠、四公祠都在平桥南堍西侧。民国元年(1912年),洛伽禅院内设立私塾,昭忠祠设施药局(次年撤销私塾和施药局,置吴县第四小学,后改名为平直小学)。
  此宅,北接公园,南通沧浪亭,闹中取静,地理位置适当。而房屋主人素闻蒋先生之名,似有前缘,又因其求之殷切,议值豪爽。于是,蒋吟秋便购下了平桥直街的这座大门西向、与平桥直街西侧之吏舍弄隔街相望之老屋(街名曾经改为五卅路,门牌号为42号)。
  蒋吟秋所购买的老宅院,门西而室南,略加修葺,堪敷应用。品窗粉壁,已是爽朗。杨天骥(吴江人,时任吴江县县长,后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长,1958年病逝于香港)书额“平直草庐”。中间一屋,可做款客之地。旁有书房,略庋琴书,再置笔墨,实为蒋吟秋夫妇写字、画画之极佳处。
  其屋前后皆具庭院,可栽花种草。墙角新篁几支,临风摇曳,颇多情趣。屋后有廊,曲折而东有一室,开门可通吉祥弄。因取《庄子》“吉羊止止”,朋友吴君题横额为“知止室”,并加跋:“大学论能得,老氏言不殆。均先之以知止,止之时义大矣。”友朋见后,皆说清有杨濠叟精通篆书,所居曰“吉羊止止室”。如今蒋吟秋亦擅长篆文,其室名又相类同,无独有偶,可以先后辉映呢。
  知止室南,有一小楼,满贮书籍,其额曰“坐拥”,是为蒋吟秋家庭图书馆。
  又一室,取夫妇名各一,即“吟碧居”,是蒋氏夫妇读书小憩处。室后有一空地,栽有果树两棵,榴、橘各一,树尤高大。秋天结实累累,吃时饶有风味。
  “平直草庐”,周瘦鹃称之为“雅而不俗”,又以紫罗兰见赠,植之阶前,花时一片幽香。名画家顾彦平、陶冷月均为之而绘“碧秋吟庐图”,先生遍征名人题咏。

  伉俪情笃让人羡慕

  蒋吟秋先生与陈碧筠终身情真意笃,俩人结婚二十年之际,蒋先生有《廿载光阴》诗作,“廿载光阴驹隙驰,中年哀乐两心知;相期不负平生愿,一任旁人竞说痴。廿载光阴驹隙驰,客窗相对鬓添丝;文章事业何从说,依旧迂疏不入时。廿载光阴驹隙驰,思亲泪眼黯凄其;幽冥默慰无他语,梅有清标鹤有姿。廿载光阴驹隙驰,浮生若梦欲何之;处穷自有安闲术,夜共寒灯互咏诗。”
  陈碧筠女士与蒋吟秋先生结婚的这二十年里,夫妇俩互帮合作,若良朋,似益友。一室融合,时相慰藉。当蒋吟秋任职苏州美专时,陈亦担任美专生物与艺术解剖老师一职。
  后蒋吟秋主可园图书馆(江苏省立图书馆),陈碧筠则执教省立女师。
  蒋吟秋与陈碧筠夫妇不抽烟、不喝酒,又不爱麻将,真所谓无一不良嗜好。游览山水、寻访名胜,恰恰是其夫妻的共同爱好。天平观枫、邓尉探梅、虎丘登高、狮林访古、石湖泛月、荷塘招凉,无不携游,游必有诗,以为人生快事。春秋佳日,又曾同作锡山之游,尝惠泉之冽,览鼋渚之奇,挹雪浪之美。归则竞写记游之作,以示儿辈。
  抗战开始,蒋吟秋移家太湖之滨,隐居在东山杨湾之俞坞村,赁居山家,天然风景,美不胜收。与夫人登山临水,看竹听泉。虽在战乱当中,得享田园之乐。得空时,蒋吟秋先生便泡一壶清茶,把卷闲读。境遇困窘,然气节不改。
  苏州东、西山,风景优美。图画诗情,资料天成,让蒋先生常有佳作问世:“莫将踪迹叹飘萍,天许投闲养性灵,画稿常新看不厌,近山浓绿远山青。”
  蒋吟秋夫妇日日写诗作文,数月之间文稿盈寸。其子女也是诗情勃发,最为称奇的是,蒋家厨下小婢,闻之耳熟,亦能入调,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了。蒋吟秋有诗云:“抽得闲身愧作师,山妻子女各吟诗;婢儿未解推敲事,耳熟成腔莫笑痴。”陈碧筠见婢女戆态可掬,时以“痴阿妹”呼之。

  抗战期间东、西山藏书

  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又称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即今苏州图书馆前身。它成立于1914年,馆址设在沧浪亭北面的可园内。馆藏极为丰富,有大批宋、元、明古籍和清代典籍的精刻本,其中有的还是价值连城的孤本。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图书馆馆藏的这批宝物随时都有被日本侵略者占为己有的危险。时任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长的蒋吟秋于8月3日召开馆务会议,决定立即整理馆藏图书,必要时将善本图书等重要文卷装箱移藏安全地带。
  8月4日,蒋着手挑选“特藏书库善本图书”。原来馆内图书分藏两座书库,一为普通书库,另一为特藏书库,所藏之书即为精版古刻、秘籍旧抄以及有关地方掌故珍本和先贤著述遗稿。
  特藏书库图籍共有几万册之多。为此,蒋吟秋先生在宋、元、明刻本,清代精刻本、旧抄本、原稿本中,先检选出最重要者运上船。8月13日通过水路秘密地把首批八大箱图书运至东山的后山(即杨湾)鉴塘小学(即今明善堂)。
  之后,蒋吟秋再精心挑选出了一批善本图书及案卷、卡片共51箱,前后分三次运送到东山杨湾鉴堂小学密室和西山显庆寺满月阁复壁内保藏。又把《古今图书集成》40大箱与《大藏精》6箱运到葑门内南园圆通庵密藏。
  1937年11月中旬,日寇铁蹄踏进苏州城后,立即占领了图书馆。馆中普通书库的大批藏书及特藏书库未转移的书籍均受到日军肆意糟蹋和抢夺,馆内一片狼藉,有的还把藏书及报刊撕碎了擦抹刺刀、枪械。
  当日寇得知主要的图书已被转移,就派出部队到东山镇,挨家挨户搜查。在东山镇未搜到,又扑向杨湾。杨湾的居民、寺僧、教师等早已作好准备,与之巧妙周旋,日伪最后空手而返。
  1938年3月,日寇得到情报,确悉杨湾是藏匿古籍的主要地后,又派遣特务冒充收买古籍的商人,千方百计欺骗和利诱当地居民。没有达到目的,就派遣一支部队,干脆进驻杨湾。
  蒋吟秋得知此消息后潜回杨湾,与当地藏书保管人员商量,立即将古籍化整为零,编好号后分散保管。有的藏于寺庙复壁内,有的藏于农家猪舍中,有的藏于无主荒坟中。周密安排后,又与知情者统一口径,严守秘密。
  某日拂晓,驻杨湾的日伪军以“清乡”的名目、以寻找“赤匪”书籍为由,四处强行搜查,把整个杨湾搅得鸡犬不宁,但还是一无所获。
  日伪军在杨湾实行“清乡”搜查达一月之久,也未搜到一纸一书,又担心太湖抗日游击队的袭击,最后只得灰溜溜地撤离了。
  抗战八年里,蒋吟秋把自己领导的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设在东、西山,继续办公。自己避居上海,在国华中学、东吴大学附中等校任教,把仅得的微薄收入,作为东、西山农民和显庆寺和尚的保管费用。为安定图书保管人员的情绪,蒋吟秋还把本为教师的妻子陈碧筠任命为东、西山图书保管员,一直到抗战结束。
  蒋吟秋先生用智慧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的近二万册古籍如今完好地存放在苏州图书馆现代化的库房中。它们不仅是苏州图书馆的珍宝,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图书藏品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别人“接收”发财 蒋吟秋借债“接收”

  抗战胜利后,蒋吟秋奉命回苏州接收、主掌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馆址在今可园)工作。再入可园时,一片荒凉:“不到可园已八年,重来旧馆亦前缘,删除蔓草开荒径,收拾丛残认蠹编;壁上留题人去久,花间访古石生研,浩歌亭畔秋如画,独立苍茫一伧然。”
  接收馆舍、整理图书,费了蒋先生许多的心思,而所得的薪水根本不够其一家人在苏的日常开销。图书馆经费紧张,且不说购买图书,甚至连订一张报纸的钱都没有。蒋吟秋觉得一个图书馆连一张报纸都没有订购供读者阅读,如何说得过去?于是,蒋吟秋只好请馆员们把各自家中所订阅的报纸带来省立图书馆,摆放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供来馆的读者阅读。
  那些藏于东、西山的书总得运回来吧!蒋吟秋去省教育厅申领经费,那教育厅长却是非常官僚,说是:事前(指转运珍贵图书)没有命令给你运到老远的地方去,现在只好由你自己设法解决此事了。
  蒋吟秋非但没有从政府那里要到一分钱的搬运费用,反而还受到了一番奚落,蒋吟秋也只好对他苦笑了。
  回到家里,蒋吟秋四处借债充作搬运图书的费用,很快就把散落在东、西山的馆藏珍贵书刊运回苏州可园的省立第二图书馆。蒋吟秋说,人家“接收”发财,我是借债“接收”。
  从此以后,国民党苏省教育厅还把省立第二图书馆作为“教育站”来看待,凡是省里教育行政工作与苏州有关,都委托蒋吟秋来承办转批。连省立学校的考试监督工作也不再派员,均就近由蒋吟秋来负责安排了,蒋吟秋真是赔钱又贴功夫呢。

  养儿育女当为佳婿贤妇

  旧时中国,崇尚多子多福,可蒋吟秋夫妻却认为,养子多不如少,而男女不宜有所轻重。今日的君子淑女,即他日之佳婿贤妇。蒋吟秋婚后第二年,生子名百康。六年后,生女名百敏。
  因陈碧筠在校任职,产假有限,因此他们的子女都雇奶妈哺育。一为胡媪,一为汪媪,两人尽其职。蒋百康、蒋百敏已经长大成人后,胡媪虽回乡里,还时相往来。汪媪则一直相随。
  蒋吟秋少年时体质孱弱,中年时得染时疾,几凭于危。亏得老友范补程、章守成两医师精心救治,才转危为安。后来,其子蒋百康上大学学医,其母谓之云:“他日有成,当以利济他人为职责,不可专以图取金钱为目的。”儿子蒋百康答曰:“吾家受良医之德,至深且厚,儿志之不忘。但愿亦能有助人之一日,以无负堂上之期望焉。”
  苏州解放后,蒋吟秋先生任苏州书法篆刻协会会长、江苏省政协委员。1964年,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征求书写《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文》。陈毅元帅在全国著名书法家的众多来稿中,一眼便选中了蒋吟秋先生的隶书。蒋吟秋先生在写这篇碑文时,创造了简化字的隶书,推陈出新,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蒋吟秋先生深感陈毅的知遇之恩,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总是兴奋无比。
  晚年蒋吟秋常常流连于沧浪亭,与陈破云(友声)等相互联咏,有《沧浪咏稿》成书,沧浪亭观鱼处屏门上所刻苏子美《沧浪亭记》,亦为其书法。
  蒋吟秋于1981年因病逝世,有遗著《版本答问》《文选书录》《吴中先哲藏书考略》辑录《沧浪亭新志》等著作传世。

  □许宗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沧浪亭和蒋吟秋的二三事
【书楼】蒋吟秋明善堂:密藏八载,艰辛护书(下)
【最全攻略】苏州图书馆大合集,从办卡到借书都齐了
【书厂】江苏官书局:主刊吏治,兼刷他版(下)
书法名家蒋吟秋
苏州除了苏州园林,还有更好玩的园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