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门夜话:杨荫瑜之死(西苏)
        杨荫瑜之死
  看过鲁迅的文章,不会不知道那个女师大的校长杨荫瑜。北京女师大一事可以说是风头十足,那几个女学生犹如勇士一般为世人所爱,杨荫瑜也就如魔鬼一样,成为世人唾弃的对象。其实在学生和校长之间,有一个被忽略的契合点,那就是政治。这个苏州城中走出去的小女子不过个学人,把她视为政治的打手,恐怕是高抬她了。当年她从美国抛弃高薪厚遇毅然回国,所想是也只是坐馆蒙童而已,在她心里学生只有好书才能谈报国。其实这样的想法也不算是错误之念,一校之长开除几个她认为的闹事学生,恐怕是没有心理负担的。只是那时的学生刚好是政治的弄潮儿,许广平更是女中的翘楚。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落水的自然是不懂时政的人物,鲁迅又是喜欢打落水狗的,杨荫瑜为她的政治弱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女师风波后,许广平成了鲁迅的新欢,杨荫瑜则黯然离开北京回到了苏州。
  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硕士,苏州书香门第的女公子,杨绛先生的姑母,成为苏州中学的英语教师。她没有沉沦到颓唐的地步,还是认真的对待她的学生,保持着她素有的严谨学风。要她这样一个旧学西学都堪称一流的女子就此改变思想,那是比登天还难的。杨绛先生在她的文章里,对这个自己的姑母颇是排斥,当然作为学术等身的大家,不喜欢和贬低却是挂不起号的,在杨洚先生的笔下,杨荫瑜的反叛和固执却是那时代的女人所少有的。
  学生运动在历史中的地位,可以因某个人的喜好而出现不同的评价,但是某个人你却不能够因为特定的事件而去评价他的一生。
  日寇占领苏州后,杨荫瑜邻居的家被日酋强占,这个瘦小的女人义愤填膺,竟然直接找到苏州的日本领事馆理论,鬼子表面上笑脸相对,煞是人样,却在她归家的路上暗伏宪兵。柔弱的小女子,在踏上吴门桥的时候也许还有一丝欣慰,虽是亡国中女子,但尚留有一丝血性,望一眼不远处的盘门城楼,心里的郁闷无法说出,太息是她此生最后的一个动作。东洋的武士把那杀手的工夫用在一个女人身上,实在是堪称神武,流畅的拳法,凌空的飞腿,直把那对手踢入水中,枪还是要用的,不然无法显示天皇的威严。那天苏州的水浑浊了。
  一个敢于面对侵略者义正词严,高扬民族气节的人,要把她视作迫害学生的刽子手,多少是有些牵强的。可在今天说到这事情,是不是还是有人会横眉冷对,高调的说声难道要为奸人翻案。
  这一语出口,还有哪个敢应声。口诛笔伐是中国有文化的人的拿手绝活,死的说不成活的,活的倒是的确可以讲成死的。翻案这话不是我辈小子可以说的,不过有些事情真的还是可以商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才女:被鲁迅攻击,可悲可叹的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瑜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有什么问题?为何有人认为该移出课本
杨荫榆,一个被过度误读的人物
16岁逃婚,24岁当校长,她毕生奉献教育,终身未婚,死后声名狼藉
被鲁迅痛骂的杨荫榆,死前被两位日本人带走,木匠目睹被杀过程
丁小琪随笔:杨绛和姑姑杨荫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