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虞山派之由来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但称琴派却始自 明末的虞山派和清初的广陵派。各个琴派之间的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如虞山派以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扬州为中心。历史上著名的琴派,有浙派、吴派、闽派、川派、松江派、金陵派、中州派、岭南派、九嶷派、诸城派、广陵派、虞山派、绍兴派、梅庵派等,而虞山派是中国古琴界出现的第一个派别。虞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濒长江,南临尚湖,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虞山派的创始人是常熟人严天池。虞山派的琴谱主要有《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曲目主要有《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等。继虞山琴派之后,顺治年间的徐常遇创立了广陵琴派,其二子精通古琴艺术,曾赴京演奏,名震京华,被誉为江南二徐。清代中期后,扬州琴家辈出,琴谱纷呈。广陵派的代表性琴谱有《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枯木禅琴谱》、《蕉庵琴谱》,代表性曲目有《樵歌》、《渔歌》、《佩兰》、《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在诗词方面,虞山诗派广陵词派都是卓有成就的。在明末清初的诗坛上,虞山诗派与云间诗派、娄东诗派鼎足而立。明代的诗歌,以李东阳为首的前七子和以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把创作引向拟古主义的绝路。而公安派的三袁和竟陵派的钟、谭,又使诗歌作品堕入狭隘肤浅的困境。这时,以钱谦益为领袖的虞山诗派提出,诗歌要不分时代,不奉偶像,重视学养,提倡真情。这样,虞山诗派就在明末清初的诗坛上逐渐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局面。虞山诗派的重要诗人有冯舒、瞿式耜、柳如是、陆贻典、钱曾、钱龙惕、何云、钱陆灿等,他们对清代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了清初,王士禛游宦扬州,在他的影响之下,广陵词派从此诞生。王渔洋在扬州的五年,人称昼了公事,夜接词人。他主持的一系列词学活动,一方面激活了扬州词人的创作,一方面招来了各地著名的词人。因此,广陵词派包括了扬州本地词人、长期流寓扬州的外籍词人、短期游宦或居住扬州的词人,以及扬州附近与王渔洋等人有诗词唱酬的词人。广陵词派的词学活动,主要是雅集唱和与合作选词。在王士禛为官扬州的前后,扬州的词人雅集至少有十次之多。广陵词人又汇编刊刻了清代最早的一部规模宏大的词总集《国朝名家诗余》,对整个清初词坛影响深远。

     在金石方面,扬州派虞山派一先一后,辉耀印坛。清代称篆刻家林皋、汪关、沈世和为扬州派。林皋原是福建莆田人,为清初著名篆刻家,治印风格曾受汪关的影响,尤以工稳、遒劲著称。他后来移居常熟,与当时虞山、娄东一带著名学者书画家王翚、吴历、恽寿平、杨晋、徐乾学等多有交往。其篆刻风格,人或称林派。到清末民初,常熟篆刻家赵石创立了虞山派。赵石先后同吴昌硕的入室弟子李钟、沈石友交往,后又从吴昌硕本人游艺,其治印得法于封泥,作品古拙浑朴。中期之后,印风一变,从吴派的圆转浑朴逐渐转向圆折廉厉。他篆刻的章法、字法、笔法、刀法,都有自己特点。

     在江南地区的藏书界,说得上蔚然成风而自成风格的,也只有虞山派广陵派曹培根先生曾经从收藏志趣、收藏内容、藏用原则三个方面进行过专题研究,他在《古代藏书流派概论》中,对于虞山派藏书家与浙东派藏书家的异同所作的比较研究多有创见。他指出,虞山派的收藏特色是厚古薄今,也即好宋元刻本、抄本和稿本,与浙东派的厚今薄古相比,反映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志趣。扬州的藏书,虽然一般不称,但其传统和影响都盛于国中。文汇阁、文选楼、丛书楼、测海楼,以及它们后面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影响,都远远超出了扬州地界。 广陵派和虞山派的不同风格和相互关系,是个值得谈论的有趣话题。在历史上,广陵词派领袖王士禛曾经受到虞山诗派领袖钱谦益的奖掖,王称钱为自己生平第一知己广陵琴派大师徐祺在《五知斋琴谱》中所收的琴曲,以虞山派为多,并对各曲进行了加工发展。广陵派篆刻家林皋与虞山派的文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广陵派与虞山派之间既彼此区别、又彼此借鉴的复杂关系。

       “虞山画派的开山之父为王翬。王翬(1632—1717年) 清初四王之一,字石谷,号烟客、烟客外史,亦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主人、虞山人等。晚号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王翬出身文人世家,幼时爱画,因家贫,为画商摹制古画出售,故临摹了许多宋元名迹,取法宋元诸家,对传统古画的鉴赏、临摹,功力极深,曾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宋以来许多失传的古画,往往借王翬的临摹得以有传世的稿本。初师邑中张珂,后得王鉴、王时敏二王指授,学习各家技法,融为一炉,还提倡以临古为宗旨,以笔墨为中心。作品运笔构思,不同时流,笔墨严谨、沉着苍劲,功力较深,师古而不泥古,显示出他在仿古方面高其余三王一筹。并把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四王加上吴历和恽寿平又合称清代六家,一直被视为清画坛的正宗代表。在四王中,王翬算得是一个技法比较全面,成就比较突出者,他的山水画,笔墨纯熟,功力相当深厚,其画风影响画坛数百年之久,更被尊为清代集传统笔墨之大成者。他早年画风趋于秀丽,晚年则开始重视观察自然,风格转同苍劲浑厚。

     画名盛于圣祖康熙(1661—1722年)间,康熙中诏征,以布衣供奉内廷,康熙三十年(1691年)60岁时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共12大卷,堪称其创作画中的巨制,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声名益著,成为熔铸南北二宗的山水画大家。康熙皇帝非常满意,曾赐与一把题著山水清晖的画扇,并想给他一个官位。虽然他的兴趣并不在做官,但却因此而声名鹊起,晚年声名益彰,有画圣之誉。求画者益众。主要学生有杨晋、顾昉及李世倬、上睿、胡节、金学坚等。山水画后代因宗法王翬画风者众多,便形成了一个新的画派——“虞山派,而早期虞山派的杨晋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画史上把他及其弟子一派称为虞山画派 传世之王翬作品有《渔村晚渡图》轴、《小中见大册》,均藏上海博物馆;《秋山草堂图》轴、《西山逸趣图》卷、《秋树昏鸦图》轴,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著有《清晖画跋》、《清晖赠言》、《清晖堂集》、《清晖阁赠贻尺牍》。其曾孙王玖为小四王之一,承家学。善用枯笔。学生杨晋常为其代笔,形式近似;代笔者还有蔡远、胡节、宋骏业等;同时代的王荦专造其假画。在王翬的作品中,要数35岁至60岁之间的作品最为精彩,时人誉为海内第一,著名的有《设色万里长江图》、《寒林小景图》、《夏麓晴去图》、《南巡圣典图》、《夏木垂荫图》等。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红树图》是其传世精品,他学元代王蒙的笔法,以类似牛毛皴松秀而流动的线条,构成活泼的画面,加上颜色较艳丽的红色和绿色,使整个画面有一种轻快愉悦的调子。《芳洲图》(常熟博物馆藏,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绢本设色,纵185、横94.5厘米),画上自题曰:余自戊寅岁与芳洲先生同客燕台,良晤之暇,为制《芳洲图卷》以赠,盖仿其先世秋江封公曾有白石翁《秋江图》也。阅数年,余两人共遂家山之约,而贤嗣兆鵾世兄辈欲推广其意,嘱写悬幅以娱晨夕。余复喜为图此,奉作老友烟云供养也。康熙丁亥夏五,耕烟散人王 识,时年七十有六。晚年的王翬名声显赫,常熟博物馆藏有其大量传世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琴派
【雅道相传】琴道之都:江南
虞山文化流派:壮哉,常熟文化
虞山琴派的渊源及流变考略(四)
历代琴人——清代时期琴人
广陵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