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是人间半是仙

半是人间半是仙

吴 眉 眉

 “先有新郭镇,后有苏州城”,这句流传广泛的谚语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小小的新郭,竟敢与苏州古城相抗衡,只因隋开皇十一年(591)至唐武德七年(624),苏城移州治于横山东的新郭,即今沧浪新城所在地。

今日的新城,仿佛是旧时的新郭穿越时空而来,经过千年蜕变,以崭新的面貌重又再现于世人面前,那个曾令历代文人魂牵梦萦的神奇地方――新郭,如今已化作了令现代人朝思暮想的理想家园――沧浪新城。

 “水绿鸥边涨,天青雁外晴。柳堤随草远,麦陇带桑平。白道吴新郭,苍烟越故城。稍闻鸡犬闹,童仆想来迎。”范成大这首《将至石湖道中书事》诗,将我们带到了南宋时的新郭。群山映带,烟霏翠霭,平畴秀野,田圃相属,水港纷错,日月流辉。优美的山水风光,清新的田园风貌,典型的鱼米之乡。置身其间的人真是好福气,每天清晨在鸟语中醒来,坐在温馨的茶馆里,听着评弹,呷着清茶,目之所及,是那若眉的山黛,如眼的湖水,在眉眼盈盈处,在江南绮丽的水墨山水中,怎不沉醉?

新郭,古时亦称新廓、新郭里,在横山下,石湖旁,它的整个布局与苏城大致相似,廊、街、路、里、弄等一应俱全。这里有宴宫里、越城遗址、越城桥、杨素桥、行春桥、越来溪,还有三条老街矮门里、相北街和老新郭街,历史的遗迹随处可寻;再有夫差、勾践、伍子胥、杨素,或是范成大、王宠及余觉,名人的印记无处不在。

新郭的每寸土地,都有着耐人寻味的人文典故或历史渊源。几千年来,这里的历史人物与清山绿水早已融为一体,化为令后人为之动容的一首首诗篇、一幅幅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范成大的石湖别墅,王宠的越溪庄,余觉的觉庵,体味这半是人间半是仙的诗一般美好意境。

    

范成大与石湖别墅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亦作致能,宋平江府吴县人。十二岁遍读经史,十四岁能文词,二十九岁中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政绩显著,以使金不屈和治政有绩为世人称道。在任期间,徭薄田赋,减租免税,兴修水利,助民安居乐业。乾道六年(1170),他以资政殿大学士名义充金祈请国信使,被软禁在会同馆几乎被杀,但他慷慨陈词,宁死不屈,以赋诗词明志,赋诗七绝共七十二首,为爱国诗篇的代表作。

淳熙九年(1182),范成大退居石湖。淳熙十一年(1184),孝宗皇帝书“石湖”两字以赐,径一尺五寸见方,下有“赐成大”字样,范成大有《御书石湖二大字跋》。原石是一块2米见方的黄石,置于上方山茶磨屿东坡下,面朝东方,距岩下大道2丈有馀,毁于“文化大革命”中,苏州市博物馆藏有拓片。清人徐崧《题范石湖别墅故址》诗曰:“西山暮霭碧沉沉,望里参差殿阁队阴。谁说御书传别墅,石湖不让镜湖深。”

石湖别墅,在越城遗址南,位于新郭渔家村,为范成大辞官归隐时所筑。石湖别墅面山临湖,随地势高下而为栋宇,建有北山堂、千岩观、天镜阁、玉雪坡、锦绣坡、说虎轩、梦渔轩、绮川亭、盟鸥亭等处,以天镜阁第一。范广宪竹枝词云:“旧隐深耕避俗埃,阁题天镜本非台。橹枝帆叶浑无恙,可有惊鸿瞥影来。”又:“别墅临湖碧洗空,上方对岸越城东。词臣撰谱怜梅菊,无限花光在眼中。”

这组建筑规模颇大,景色宜人,被杨万里称之“山水之胜,东南绝景也”;周必大则云:“吴台越垒距盘门才十里,而陆沉于荒烟野草者千七百年,紫薇舍人(指范成大)始剏别墅,登临之胜,甲于东南。岂鸱夷子成功于此,扁舟去之,天閟绝景,须苗裔之贤者,然后享其乐耶。”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写道:“读此,知范成大卜筑石湖,规模甚大,由周必大题词观之,千七百年中未曾有人占此胜景,待范氏而后开。”

词人姜夔曾至石湖盘桓经月,为其赋《暗香》、《疏影》,范成大令二妓习之,音节清丽委婉,遂以青衣小红相赠,姜夔有“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之句,成为千古佳话。清人潘钟瑞《石湖棹歌》写道:“小红妍唱遏云轻,老去词仙有艳情。亦在《暗香》《疏影》里,更谁为我倚箫声?”

范成大素有文名,撰有《范村梅谱》、《范村菊谱》、《石湖居士集》、《揽辔录》、《吴船录》二卷、《骖鸾录》、《吴郡志》等。杨万里《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称其“……训诰具西汉之尔雅,赋篇有杜牧之刻深,骚辞得楚人之幽婉,序山水则柳子厚,传任侠则太史迁……”。其诗题材广泛,《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于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一岁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他住在石湖别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被后人誉为田园诗的典范。

范成大爱菊更喜梅,其《范村梅谱》称:“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余于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数百本,比年又于舍南买王氏僦舍七十楹,尽拆除之,治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范广宪《石湖棹歌》曰:“词客幽居忆范村,石湖风物棹歌存。频翻花谱商量遍,菊影梅魂敢并论。”又:“淰淰彤云昼不开,山傍水次要花栽。岁寒消息人无恙,冷蕊疏枝放腊梅。”

正德十六年(1521),御史卢雍建范成大祠于行春桥西,祠壁嵌有七块石碑,刻有范成大亲笔所书《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万历四十年(1612),范允临重修,建御碑亭。

王宠与越溪庄

王宠(1494-1533),字履仁,更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吴县(今苏州)人。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门三家”、“吴中三才子”。著有《雅宜山人集》、《王履吉集》、《新安王氏统宗谱》二十卷、《东泉志》四卷等。

王宠的父亲王贞,是个商人,与文徵明、祝允明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十分亲近,虽以酒肆为生计,却喜欢收蓄古器物、书画,自娱自适,这些高雅的兴趣爱好不仅润及己身,亦影响了王守、王宠兄弟。王宠最早的启蒙老师是沈明之,在沈的指点下,王氏弟兄于正德初双双补校官弟子员。

正德六年(1511),王宠与兄同学于蔡羽,居西山三年,学习经诗。又读书越溪庄十五年,非省侍不入城市,后以诸生贡入太学。王宠自小天资聪颖,又极其刻苦,每次督学来举行岁考和科考,他都名列前茅。但不知何故,自正德五年(1510)至嘉靖十年(1531),连试八次都名落孙山,这使他对仕途追求感到迷惘,内心的苦恼和矛盾,在诗文作品中时有流露。

王宠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是在嘉靖九年(1530),北上燕京进行台试。这次远游,令他大开眼界,诗文亦更加奇肆深邃。嘉靖十年(1531),游南雍得病,以后病情日益加重,于嘉靖十二年(1533)四月三十日,卒于越溪庄,年仅四十岁。殁后数十年,名满天下。

越溪庄,王宠别业,内有采芝堂、御风亭、小隐阁,后垣即越城遗址。王宠《越溪庄作》写道:“翠竹黄花湖上村,西风乔木撼柴门。谁人解识支离子,草屩牛衣自牧豚。”那时,越溪庄的周边已形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渔家村,沈周题《渔家村店图》诗云:“渔庄蟹舍一丛丛,湖上成村似画中。互渚断沙桥自贯,轻鸥远水地俱空。船迷杨柳人衣緑,灯隔蒹葭火影红。全与我家风致合,草堂亦有此愚翁。”

从越溪庄放眼西望,满目美景,常常吸引着王宠的圈中好友前往饮酒唱酬,鸣琴作画。尤其是亦师亦友的文徵明多次来访,《文氏五家集》卷三,文徵明《三月既望同吴次明蔡九逵、陈道复、汤子重、王履约、履仁泛舟石湖,遂登治平,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为韵,分得朗字》诗曰:“良期毎多违,佳节怅虚往。薄言城西游,馀春迟幽赏。日色漾涟漪,天光发融朗。清吹飘文裾,瑶湍激兰桨。寄怀涉清川,平目眺遐壤。晴霏动遥岑,青烟散修莽。亚竹孤卉明,隔木春禽响。及此单夹成,聊寄临流想。”又《是晚过行春桥翫月再赋》:“行春桥上月娟娟,杜若洲西宿画船。万镜不波天在水,四山沉影夜如年。已知世事皆身外,肯着闲愁到酒边。宛转清歌出林表,晚烟依约正苍然。”《文氏五家集》卷九,文嘉《石湖八绝·次王履吉》诗称:“范相祠前水接天,越溪庄上柳如烟。石湖尽是青油舫,不数西湖有画船。”《文氏五家集》卷十二,文肇祉《侍大父过王二丈履吉越溪庄》写道:“随翁访叔度,放棹越溪深。竹径数椽屋,桑园十亩阴。汲泉频洗砚,促膝坐鸣琴。高士平生慕,今朝慰夙心。”

而每年八月,越溪庄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行春桥看串月,文人是绝对不会放过的,袁袠《中秋夜同王子美、朱日宣行春桥看月》其一云:“欲赏中秋月,来陪达旦游。月当今夜好,客为故人留。皓魄浑疑昼,寒光更挟秋。乘槎吾兴发,直欲问牵牛。”其二曰:“月白蟾疑动,秋清桂欲凋。金波浮绮席,彩晕射星桥。云遏袁宏啸,风传子晋箫。遥思牛渚会,未必胜今宵。”又《八月十三夜行春桥赏月》诗写道:“皎月升清汉,金波散碧湍。光揺牛渚动,气敛鹊桥寒。乍拟弓将满,还愁扇未团。不能明达旦,秉烛尽馀欢。注:‘行春桥在横山东,茶磨屿下,跨石湖上,与越城桥联有石洞一十八。’”

王宠卒后,其子子阳继为主人,子阳,字玄静,唐寅以女妻之。王世贞游玩此处,有《宿王玄静石湖草堂》,诗曰:“谈笑风生坐,淹留月满筵。湖光来澹荡,竹色进婵娟。练雀穿帘羙,银鱼斗筯鲜。从呼君且去,吾意未回船。”又有《看王子父雅宜先生舅六如居士像》,诗云:“风度吾前辈,冰清汝外家。虎头痴更绝,龙爪劲谁加。一代珠双襺,千秋剑并华。椒浆欲有酹,异世起长嗟。”

游归,王世贞作《越溪庄图记》。

余觉与觉庵

余觉(1868-1952),初名兆熊,字冰臣、冰人。浙江绍兴人,18岁流寓苏州,工诗词,精书法。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其妻沈寿(1874-1921),初名云芝,字雪君。清末民初吴县(今苏州)人,7岁随姐学绣。苏绣艺术大师,有口述(张骞记录)《雪宦绣谱》传世。

余觉能书善画,博学多才,他虽为旧学举子,却善于接受新事物,对刺绣很有兴趣,时常鼓励沈寿深入钻研刺绣艺术,正因如此,使得沈寿把作为谋生手段的刺绣变成了一门一生孜孜以求的艺术。余觉为沈寿的刺绣尽心策划并提供精致的绣稿,正如他在《余觉沈寿夫妇痛史》中自述的那样:“余无妻虽智弗显,妻无余虽美弗彰。”“乃至半日废书,半日研绣,余则以笔代针,吾妻以针代笔,十年如一日,绣益精,名益噪。”

清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70寿辰,余觉、沈寿以绣品《八仙上寿图》进献,得到慈禧的赞赏,并赐“福”、“寿”两字,因而改名“沈寿”。随后奏准设立女子绣工科,余觉被任命为总理,沈寿为总教习。翌年11月,夫妇俩奉派赴日本考察女绣学校二个月,从而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家出国考察的先河。光绪三十二年(1906)5月,与同帮教习共10人,在京正式开办绣工科,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刺绣学校。辛亥革命后停办,转至天津创办自立女工传习所,办学三年。

余觉一心想把苏绣推向世界,曾托出使意大利的好友寄回意大利君后像,与沈寿合作完成了《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绣品于宣统二年(1910)南洋劝业会展出,获绣品中惟一的一等奖。绣像被清政府作为国礼赠予意大利;1911年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制造工艺赛会上,又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绝奖章”,从此苏绣名扬海外。

沈寿是我国仿真绣的创始人,在丈夫的帮助下,她把西洋画引入中国传统刺绣中,开辟了刺绣艺术新的途径。民国4年(1915),沈寿绣制的《耶稣像》,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大奖章,被誉为“绣圣”。范广宪《蠡墅杂咏》竹枝词云:“懿容丝绣唤真真,腰瘦尤怜姓沈人。万国交誉推卓绝,灵芸无愧谥针神。”

民国23年(1934),余觉花4200银元,购下了石湖农圃堂(此地区系范成大石湖别墅及王宠越溪庄故址),在其遗址上构筑别墅。范广宪竹枝词曰:“湖山揽胜爱清嘉,别墅经营阅岁华。天浱诗人真得计,渔村原不负余家。”别墅简朴雅致,为砖木结构、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约1500平方米。坐东朝西,2进平房,面阔均为5间,明间与次间为厅,梢间为书房、居室,前厅名“福寿堂”;两厅之间为庭院,两侧以廊贯通,廊壁嵌余觉书写的诗碑,廊腰各构半亭,左右相对;庄前濒湖另筑方亭,曰“渔亭”,遥对上方山楞伽寺塔,风景殊胜。范广宪《蠡墅杂咏》诗曰:“湖山揽胜爱清嘉,别墅经营阅岁华。天派诗人真得计,渔村原不负余家。”余觉之女余洁有《石湖渔家村赋》。

1965年,园林管理处补贴余觉子女3000元,觉庵归政府所有,正式改称“渔庄”,并进行全面修复。苏州市外事办公室,在渔庄东建船棚一所,办理石湖至太湖东、西山水上旅游;1980年,被列为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石湖景区景点;1982年,加以修整;1985年,进行全面修整,于1986年10月4日,正式对外开放。

修葺一新的渔庄,堂屋2进,面阔5间,有半亭回廊相联。主厅悬“福寿堂”,内有一块“懿旨嘉奖”的匾额,匾下有一幅岁寒松梅中堂。在厢房门上,有余觉撰并书的楹联:“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右厢房门上一联为:“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堂南临湖小园内置一湖亭,对面复建“湖心亭”,又名“天镜阁”。沿湖又筑石堤,称“越堤”,以农圃堂为中心,建成西部庭院。

1993年,园林部门投资200多万元重建天镜阁,以五孔花岗石为台基,主建筑仿北京天坛,竹结构,高约20米,整个建筑群南高北低,造型如船,故又称“石湖之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姑苏名胜~石湖今昔
江南访古 | 渔庄往事
范成大
苏州桃花与桃花坞 (4-7)
诗画浙江 王绍予诗词选
一天一首古诗词——过垂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