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门四代画风的渊源与传承
吴门四代画风的渊源与传承
鉴赏与收藏书画的薪火相传
 暖翠吴伯滔作
丹枫更比春花艳吴木作
夏山欲雨来 吴雍作
 没经春泥不出门 吴待秋作
  □吴 雍
  曾祖父吴伯滔(1840-1895年),名滔,字伯滔,号铁夫,又号疏林。清道光二十年出生于浙江石门(现桐乡市崇福镇),清末著名山水画家,与吴昌硕,吴秋农合称“三吴”,尤与吴昌硕交往甚密。至今我还珍藏着当年曾祖父所作的一部“西湖十景图”册页。此图册以自然造化为师,那精巧轻快的笔墨,兼工带写的豪放之风可以想像出落笔时的自信与娴熟。
  曾祖父布衣出身,性淡泊,不慕荣利,寡交往,居石门西横街“来鹭草堂”。凡自京赴杭州之官吏,慕名趋往拜访。他往往坐于堂上,大呼吴伯滔不在家!可遇有远涉千里来访者,则以野服出见之,或置具留饮,饮必豪酒,纵谈古令,不见其醉。可见其耿介如此。
  曾祖父能诗、工书、善画、早年崇“元四家”,学董其昌,慕明四家,习清“四王”,兼蓄并收,少年即现才华。山水花卉皆卓,不落凡蹊。晚年所作山水大轴“松壑云山图”为这一时期代表作。此幅作品为墨笔,山水用笔苍秀雅逸,整幅作品的构图、笔墨,既有董北苑绘画之形象中的“境”,又具有董其昌形象之绘画中的“趣”。画面所体现的空间意识,以纵深铺设的层次推展从而达到空间的深度感。山石的揖让,林木的顾盼、云水的映带、明晦的奇正,共同构成了形式上的绘画性效应,形成了整个画面的意趣。
  惜曾祖父风华正茂时,却英才早逝,享年不足六十。著有《来鹭草堂随笔》。传世作品多见长卷与册页。光绪十年作《江干老屋图》(马玉麟题识),该作品布局浩瀚,气势不凡,笔墨精到,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其代表作之一。晚年作十一米巨幅长卷《虞山图》山水入目,清气扑面,在其逝世后的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吴昌硕为此画卷题写引首“其山可读”,并诗:仲圭古穆山丛丛,石田石涛烟生风。问谁敢试扛鼎笔,吾家乃有谏林翁。谏林画学自有得,偶段耕烟灭其墨。绎云楼外云凄迷,时其藏书出奇特。表达了他诚挚的推崇之意与深切的怀念之情。
  祖父吴待秋(1878-1949年),名徵,号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鸶湾人,抱浙江桐乡人,抱 居士,晚署老,晚年举家迁居苏州,近现代著名书画家。金石书画兼长,山水花卉俱能。晚年兼画人物,所作《赵之谦小像》,形神兼备。世人誉其为“沪上三吴一冯”之首,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并称“海上四家”。
  祖父得其父亲授,幼承家学,早展才华。曾祖父去世后由吴昌硕纳为门下,1903年只身赴杭州,与治印大家丁辅之、画梅高平高野侯及胡庆余堂主胡仲均,共同筹备西冷印社,推吴昌硕为社长。1906年赴京就任京兆伊,通过沈钧儒、陈叔通加入金北楼(金城)、黄蔼农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与黄宾虹、张大千、溥心畲、胡佩衡等交往结友。袁世凯帝梦灭后,祖父便赴返上海,入商务印书馆,被聘为美术部长。其间创宣纸珂罗版印刷新工艺,主持审编《古今名人书画集》等。而后又加入吴昌硕主持的“海上题襟馆”。1947年与颜文樑、张大千、吴湖帆等参与指导上海美术馆的筹建。
  祖父的书画艺术有着明显的继古开今的特点。年届中年成为当时中国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画坛的领军人物。其山水,承继了曾祖父的崇古情愫。后得益于丈翁李笙渔,进京后参学于金城,专学“四王”,精研王原祁一派。用笔凝重、端庄、稳健、气骨坚毅。成为当时众多“四王”后学中的佼佼者。我珍藏着祖父晚年所作的一幅浅绛山水手卷,其风格既有麓台之神又有宋元之韵。
  祖父善画梅花,曲枝多姿,春意盎然,流露出阳光青春的心态。他笔下的翎毛,走兽,颇得八大笔意,或体态夸张,憨态可爱;或大胆变形,更显聪伶,惹人生爱。足见其造型传神之功夫非同一般。时人称其花鸟在山水之上,不无道理。
  祖父在潜心研习传统的长期实践中,练就了鉴赏书画的好眼力。他喜收藏,且乐于与人交换藏品,祖父较之曾祖父寿长16年。传世佳作较多有《远山静远图》(图录于《当代名人画海》)。壬戊年(1922年)作《浅绎山水》轴,藏南京十竹斋。现上海、南京、浙江、苏州等地博物馆均存其作品。
  父亲吴 木(1920-2009年),出生于浙江崇德县(今崇福镇),名彭,号小。幼年随父迁居苏州,是一位数十年醉心于精研传统而又自成一家的著名山水画家。年轻时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后转为专业画家。生前曾任苏州工艺美专(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名誉院长,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吴门画派研究会会长等,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父亲幼承庭训,四岁习画,先人物、花卉,后专攻山水。他除了摹习其祖、父作品外,十余年系统研习唐、宋、元、明、清历代大家作品,融会贯通,深得古人精髓。继而历游名山大川,辛苦创作,陆续绘制上百幅不同技法作品,以求突破。而立之年已自立面目。
  “得势达情”是父亲山水画的鲜明特点,他众多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布局独特。
  父亲衰年变法,孜孜以求“第三种画”。立意专注于意境、格调与情趣。布局章法取之奇,大怪而不怪;运笔用墨取于简,笔墨尽意不加染。视觉原理上摒弃陈规旧习,敢于反其道而行之。
  父亲将中国古画作为第一种画,中国现代画统称第二种画,把自己正在探索的那种画称谓第三种画。他说:“我这些画是画给未来的,让未来的人读。我一时起不出什么合适的名字,便以第三种画命名,姑且作一种代号罢了。”
  由于他的新技法是从传统技法中变出来的,所以,第三种画既能区别于古画和现代画,又能为传统画家和现代画家所欣赏和接受。《江苏画刊》发表了他的5幅第三种画,使浙江美院的截然对立的两个画派都异口同声称好。故宫博物院的古字画鉴定专家徐邦达老先生,看了他36张插页后,非常激动地说:“你的东西与众不同,真是新中国画的精英啊。”
  第三种画,历经二十余年的苦心求索,终成正果。赏读他的“第三种画”,深为画面透出的吴韵悠悠之情而神怡,心灵为之震撼。仿佛让人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画苑开出一朵超时代的绚丽之花。
  我现在苏州国画院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现为苏州国画院高级美术师,徐悲鸿艺术研究会理事。我自幼随父亲学画,传承的不单是技法,还有吴氏家族几代人所吸收、积累的文化习性与艺术涵养。
  在诸多传统艺术的传承方式中,也许中国画是最重视渊源和师承关系的。个中原因除了技艺方面的因素,它承载和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观念,许多方面已渗透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桧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名讳
品读山水画
毛新宇夫人刘滨,儿子与主席同天生日,采访时称:要有毛家的样子
张大昕与张弛:父女画家山水情
艺术源于生活!#传承文化 #原创 #画画 #国画山水 #创意 #山水画教 #想画就画 #想画就
堂兄弟、从兄弟、再从兄弟、三从兄弟有何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