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璀若晨星的苏州女学


璀若晨星的苏州女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史上,无论是传统的私塾、书院教育,还是新式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基本都把女性排斥在外。少数官宦大户也仅延师住家,课女读些诗书礼仪而已。

戊戌变法时期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如梁启超等提出了开办女学的主张,清政府于1907年3月8日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官办、民办均可。官办女子师范学堂的经费由地方筹备。”对读女子师范学堂的学生以优惠,女子师范生无庸缴纳学费”。

女学的创办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前提,而妇女的解放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西学渐进教会女学开先河

美国监理公会传教士潘慎文(A·P·Parker)的夫人于1883年,在天赐庄创办了一所号称苏城第一的冠英女塾,开了女学风气之先。可惜,开始时深藏闺中的苏州女孩子还没有那等见识,入学者极少,她便从宁波等地招来女生二十名。除免收学费、宿费、书费外,还供给膳食和被褥等物。有了这些优待,学生逐渐增多,学校也始具雏形。据称“学生经数年之熏陶,被化成基督徒颇多。”

光绪二十八年(1902),美国基督教女传教士海淑德在天赐庄创建景海女塾。1917年改名为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美国女教士亮美兰。学校开设音乐师范、高中师范、幼稚师范三科。1918年增设附属小学一所,供师范学生实习。1927年,中国人江贵云女士为校长。

1951年,人民政府接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改名为苏南幼稚师范学校,后又并入新苏师范学校。小学部起先更名为天赐庄小学,后成立为沧浪区实验小学。

光绪三十年(1904),美国监理公会中华女布道会传教士金震声于慕家花园创建英华女子初级中学。1927年由中国人万嵩源任校长。

宣统三年(1911),美国西差会女传教士兰沙斐在白塔子巷开办慧灵女子中学。1953年,与晏成中学合并成为苏州市第三中学。

创办于1911年的美国基督教会苏州博习医院护士学校,起先男女通招,后于1922年改为仅仅招收女生。

1927年民国政府发文规定,各教会学校必须向我国政府备案,校长一职必须由中国人来担任,并执行我国政府的教育政令。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1年停止接受外国教会的教育资金,在苏的外国教会人员全部回国。

兴于清末,历经民国的外国教会学校,至此,也就完全地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但是,教会女学带来的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在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接受教会初等教育之后,一部分女性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或出国深造,另一部分女性继续接受教会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许多人在我国的宗教、教育、科学领域里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 开明人士兴办女子普通教育

清末倡导女子入学受教育虽只是萌芽阶段,但是,入学读书的女子还是不少的。

苏州诗礼之家闺秀江漱芳(1867—1928),字兰陵,胸怀爱国之心,以教育为己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苏州因果巷创办了兰陵女校。

为冲破轻视妇女之旧习,鼓励女子入学,她特备奖品招女童会考。数年后,学生增加到了80多人。学校开设了国文、历史、英文、音乐、图画等课。

江氏办学,经费都有自己所出,从不申请官费。她借其大伯家大厅、花厅为教室、典质家产艰苦办学20多年,为时人所敬佩。

在兰陵女校的影响下,苏州女学风起,女子入学读书者日益增多。

王谢长达(1848~1934),字铭本,私立振华女校(现在的苏州十中)创始人。祖籍安徽,22岁嫁给苏州人王颂蔚。清光绪二十一年夏,丈夫染时疫而亡,她携孤九人自京回苏,定居于十全街怀厚堂。

回苏后,她于光绪三十一年,与陈星昭、蒋振儒、周修辉、严爱贞、潘桂馨等筹得基金千余元,于葑门东小桥创办女子两等小学,定校名为“振华女校”。翌年增设简易师范科,以培养小学师资。民国元年,将简易师范科转至省立第二女子师范,校址迁往十全街王宅,并增设幼儿园。

学校创办伊始,就得到了堪称现代教育奠基人的章炳麟先生、蔡元培先生的鼎力支持,并亲任校董。此外,社会贤达、各界名流李根源、叶楚伦、竺可桢等出任校董,顾问校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评价说:“振华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

民国7年,王谢长达七十寿辰,将亲友所赠寿仪尽数赠予振华女中作为基金。

    1917年王谢长达之三女王季玉硕士由美国学成回国接管校务,学校成绩斐然,声誉日著。中外著名学者如章太炎、胡适之、吴贻芳、贝时璋等以及美国教育家杜威夫人、法国孟纳博士、美国陀开大学教务主任罗索博士及夫人、英国剑桥大学院长佛莱女士先后莅校指导讲学,对学校成就倍加赞誉。

民国23年,王谢长达不幸中风。临终瞬间,尚留有遗嘱“凡因开丧所送礼金,悉数赠予学校。”逝世后,由张一麐等发起追悼会,各界人士杨千里、俞庆棠、章太炎,金松岑、李根源等均参加丧礼,并由蔡元培发表演说。会后,将所收丧仪悉数赠与振华女中,命名为“长达清寒奖学金”。

张冀牖(字吉友),1921年购地建舍,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自任校长。张虚心礼贤,经常与蔡元培、吴研因、马相伯等开明人士交往,并先后聘请了侯绍裘、张闻天、匡亚明等革命人士主持校务和任教。著名的共产党人肖楚女、恽代英常来学校联系革命工作,与张冀牖亦多来往。

1925年乐益女中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苏州独立支部,这是苏州最早的革命据点

三,名流贤达开办职业女校

1903年史量才先生创办了私立上海女子蚕业学堂。1912年改为公立,校址迁到苏州浒墅关,更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

1918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的姐夫郑辟疆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校长。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开设了桑园、蚕室、制种、缫丝等系统的实验场所。

郑辟疆校长亲自编写了我国第一套蚕校专用教材,奠定了我国蚕丝教育的理论基础,为中国培养了许多的女性蚕丝专家。

1937年改称江苏省立制丝专科学校,男女生兼收。1958年改名为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后于1995年并入苏州大学。

我国杰出的苏绣艺术家沈寿(字雪君,号雪宦)、余觉夫妇在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了同立绣校。该校是商号、工厂、学校的结合体,校址在马医科。每期女学生四五十人,半工半读,学生的绣品作为商品出售,毕业后便为绣厂工人。

同立绣校于1907年因沈寿余觉夫妇去北京任职而停办。

同立绣校培养出了当代刺绣艺术大师金静芬。1907年21岁的她随沈寿夫妇去北京,担任清政府农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教师。她绣制的《苍松》立轴,于1910年获得在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南洋劝业会”的优等奖。《拿破仑》绣像获得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青铜奖。

1912年起,她先后在苏州武陵女校、上海城东女校、南通女红传习所、苏州女子职校担任绣科教师和美术科主任。任教三十多年,为我国培养了刺绣人才千余人。

金静芬把苏绣18种传统的绣法发展到了40多种。解放后,金静芬任苏州市刺绣研究所副所长。

值得一书的是在苏州封建、闭塞的农村乡镇也有开明人士在清末就创办了女子学校。

吴江同里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薪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学院。他深感广兴学校是中国富强的必由之路,而女子教育尤为迫切。

任先生认为,只有女子获得了近代科学知识和经济上的独立,才能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参政权利,才能真正具有独立的人格并走向社会。因此,他于1906年2月在吴江同里镇创立了丽则女校。

丽则女校既教文化又学刺绣,这所女子学校开了古镇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先河。1915年丽则女校学生的绣品在巴黎马塞会展上获得银奖。1921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新时代国文大观——全国学校成绩》,收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两百余篇,其中丽则女校就入选了十四篇。

随着职业教育在民国后成为愈来愈重要的教育现象,女子职业教育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女性敲开职业大门,争取独立的最好手段。

 

清末至民国结束,苏州女学培养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知识女性,她们创造出的艺术奇葩和在各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构成了吴文化长廊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苏州的女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年代初就被完全取消,代之而起的是男女同校,女性才真正得到了和男性平等的政治、社会地位。

女学,虽然在苏州的教育史上仅仅存在了六十多年,尤如黎明前的晨星,发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它毕竟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姑苏纪事:苏州历史上,有这样一所培养西式名媛淑女的学堂
中国百年前的女子学校
细细的品味同里——一家女学
她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她的后代一连出了6位院士
教师节印象:雪泥鸿爪话“箴宜”
女性与近代福建社会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