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电业发展的曲折经历

民气助推电气兴

——苏州电业发展的曲折经历

 

 


苏州振兴电灯公司早期使用的电器

 



枣市桥堍苏州电气公司发电厂

苏纶厂开发电先河,程德全借外力办电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苏纶纱厂建成投产,使用的主要动力是蒸汽机,但照明系统却最早使用了电灯。有远见的苏纶纱厂的建设者,考虑到棉纱纤维的易燃性,在厂内安装三台直流发电机供厂内照明用电,苏纶厂亮起了苏州城的第一缕电光。一到晚上,电灯全开,苏纶纱厂内外如同白昼,华灯照苏纶成为当年苏州一景,苏州人用电的时间只比美国白宫装电灯的时间晚了七年,在江苏开了用电照明的先河。但是苏纶纱厂的发电机功率太小,发出的直流电只能供厂内照明,无法供应居民点灯和其他工厂用电。然而这一发电机器怪物把灯泡点亮并照耀得工厂如同白昼的现代文明却极大地剌激了苏州人开办电厂的兴趣。

    那个年代,苏州寻常百姓家夜晚只能使用灯盏照明,在灯盏里灌上豆油或菜油,点燃一、二根灯草蕊,昏暗如豆。有钱的人家开始使用美孚灯,办大事则用汽灯,用亚细亚煤油公司的洋油来照明,苏州城内的主要交通要道上则挂上四方玻璃灯或洋式风灯(马灯)作为照明工具,这种路灯由专人管理,天黑点燃,天明吹熄。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七月十六日(9月4日),沪宁铁路上海至无锡段通车,在苏州站举行通车典礼。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大大缩短了苏州与上海之间的行程。原来苏州到上海摇橹小木船得化三天三夜的时间,有了小火轮也得一天一夜的行程,如今乘上风驰电掣的火车,二个小时不到就可以到上海了。旧日里,上海是苏州的乡村,上海旧称沪渎,也就是海边张网捕鱼的一个渔村而已,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英美法德俄等西洋人在上海办了租界,西风东渐,几十年的时间,上海成了东方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位置来了个颠倒,上海成了苏州人参观洋场的“大观前”,而苏州则变成了上海洋人和富家的后花园了。沪宁铁路的开通极大地增强了苏州与上海的人员往来和信息物资交流。

    读上海《申报》,看吴小如的《点石斋画报》成了苏州知识者的日常生活,苏州书场的评弹演员则用极度夸张的语言向苏州的百姓描述着上海洋场的奇景怪事。有一则弹词开篇如此描绘上海英大马路(现在的南京路)上的路灯:

竿灯千盏路西东,火自能来夺化工。

不必焚膏夸继晷,夜行常在月明中。

 

    各种信息的传播,让苏州人对电灯心仪无限。清朝末年,程德全任江苏巡抚驻镇苏州,上海也是江苏巡抚常常要去巡察的地方,他对上海洋场电火的景观比一般苏州人更了解,也更向往。江苏巡抚衙门设在苏州书院弄,夜晚来临,衙门口高悬的两盏马灯或明或暗,长长的备弄里的煤油灯也如同鬼火一般。看多了上海电灯通明景象的程德全暗下决心:苏州也要办电厂。

    然而,办电厂可不是一般的投资,它不但要化巨资向国外采办发电机,还需要高薪聘请外国技师来操弄和维护,更要全城筹划,植杆拉线装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苏州为办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已经挪用了一大笔财政款项,苏州的钱庄老板们也正为投给两厂的资金不能如期收回而着急发愁、争吵不息,要苏州地方再投资办电厂,那是有心无力的事。

    程德全知道靠胆小保守的苏州士绅是办不成电厂的,只有引进外资(不是外国资本,而是外地资金)才能办成电厂。这时程德全结识了一位怡和洋行的买办——蒉梅贤。蒉梅贤是宁波人,从小便在上海滩上经营,结识了不少外国人,在英国人的怡和洋行当了买办,发了财,在上海和浙江各地办了不少实业。1906年9月的一天晚上,程德全约蒉梅贤在上海张园聚会,宴会厅的天花板上吊的水晶电灯,照得如同白昼,程德全借题大发感慨,说苏州的饭馆里只有蜡烛灯笼,昏暗不堪,下次梅贤兄若来苏州,恐怕一不当心要把饭菜送到鼻子里去的。不知何日里苏州才能点上通明的电灯?

    蒉梅贤见程德全如此对电灯感兴趣,知道他话里有话,便说:程抚台如此关心苏州的市政建设,在下着实感动。只是在下杂务缠身,洋行里也脱不了身。怡和洋行倒是经营发电机具的,不如这样,我来出资,在苏州办一电厂,以释抚台爱民如子的心意。程德全一听,立即站起来向蒉梅贤敬酒:梅贤兄,一切拜托,苏州方面的事由我来安排。

    程德全回到苏州甫定,蒉梅贤已经指派他的族人蒉敏伯带着七万银票来到苏州谈办发电厂的事宜。程德全想不到蒉梅贤办事如此快速,马上召集了苏州商会的会董们谈引进外资筹办苏州电厂的事,会董们对引进外资犹豫不决,并引用商会章程说在苏州兴办实业必须是苏州商会会员,否则难以约束。程德全说,这好办,叫蒉敏伯带资入会。经过一番商议,最终选定了南濠街爱河桥畔为厂址,1906年底 “生生电灯公司”挂牌,由蒉敏伯主持公司一切事务。然而,当怡和洋行的三台发电机安装完工的时候,蒉敏伯手头的七万银元已用得差不多了,供电线路、变电站等设施还没有一撇。

    在这紧要关头,蒉梅贤也一时无力继续投资苏州的发电厂,但他却向程德全介绍无锡大商人祝大椿来投资苏州发电厂。祝大椿(1855~1926)是中国近代买办和工商业资本家,字兰舫,江苏无锡人,他在上海出道早于朱葆三、虞洽卿,是旧上海滩工商界说得着的响当当人物。祝大椿1872年到上海,先在铁行当学徒,后在英商洋行当职员,与蒉梅贤是同事。1883年左右,祝大椿在上海开设源昌号,经营煤铁五金商业,间或也拆卖旧船等。后又经营海运业,购买轮船多艘,来往于新加坡、上海、日本及所经沿海各港口,并在上海经营房地产。1900年左右,祝大椿任英商怡和洋行和电气电车公司等外商企业的买办,并在1903年升任怡和洋行总买办。自1888~1913年间,他陆续在上海开办了源昌机器碾米厂、源昌机器缫丝厂;又与人合资开办华兴机器面粉公司、公益机器纺织公司、怡和源机器皮毛打包公司、龙章造纸厂、无锡源康缫丝厂、无锡惠元面粉厂、扬州振扬电灯厂等,。1907年,他兴办实业投资总额超过200万元,清政府给他赐赏了二品顶戴的头衔。程德全找到祝大椿说明来意后,祝大椿一口应承,为了便于投资苏州实业,他还提交了一份加入苏州商会的申请,成为苏州商会的特别会员。祝大椿和苏州的洪少圃(字玉麟)、吴纳士(字本善)等人合伙集资规银十万元入股生生电灯公司。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生生电灯公司”改名为“苏州振兴电灯公司”,祝大椿任经理,蒉敏伯任营业部主任(后祝改任董事长,蒉任经理),振兴电灯公司成立后,又添置了一台怡和洋行的蒸汽引擎发电机,共有三台发电机,发电容量分别为175×2、375×1(千瓦/台),总装机容量只有725千瓦。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一月,振兴电灯公司与苏州公益事务所签订合约,承装路灯2027盏,着手放线、发电、接灯。

    1911年9月15日,就在程德全在巡抚衙门前手持一根长竹杆揭下衙门门楼上的几张瓦片以示支持辛亥革命,宣布江苏独立光复、与清政府决裂的那一天,巡抚衙门和苏州的街道上一起亮起了电灯,电灯光把“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府”的白底黑字匾额照得格外显目,程德全为苏州办电的梦想与革命的成功一起实现了,亮灯和光复竟这样巧妙地在苏州结合在一起,程德全激动地欢呼:苏州揭开了历史亮丽的新一页。

 

振兴暗转股权给日资,苏人抗议抵制自办电厂

 

    振兴电灯公司在祝兰舫等人注资后终于发出了电。这种由外国人发明的由动能转化为电能,再由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机器怪物在古老的苏州城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那种将黑夜变成白昼的电灯改变了农耕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苏州人的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观前的夜市上人头簇拥,茶馆里的夜场评弹节目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听客,人们对电的需求日益增加。

   振兴电灯公司开办之初的主要设备有德制蓝格舍厂罐筒式汽炉发电机两部,英制三相交流机一部,发电容量仅七百二十五千瓦。这样低的电能,只能在城内的主要街道上装些灯光支数不大的路灯,有选择地为官署衙门和开夜市的商铺装置不多的电灯。到1913年底,苏州全城路灯中的煤油灯全部改为电灯照明,据当年振兴电灯公司与苏州市公所订立的《燃点路灯合同》载,全市共装置32支光路灯2024盏。电灯的照耀极大地剌激了苏州人对用电的需求。1916年8月苏州振兴电灯公司增添1台750千瓦交流发电机组。至此,公司拥有了4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475千瓦。并先生建造了鸭蛋桥、南童子门、中水衙、平安桥、北局、福民桥、沧浪亭七处变电所,聘请德国人爱赋雅为技师,职员23人,司机工匠30人,外线工匠26。振兴电灯公司基本满足了苏州城市的照明用电。

    1918年,振兴电灯公司明里红红火火,暗里却生出了矛盾。就在这时,祝大椿由于投资战线拉得太长,手头的资金遇到了困难,于是,祝大椿暗中与公益公司签定了一个转让合同,以公司总额七十五万元的标的,用逐年交付的方式转让股权,但明里依然以振兴电灯公司经营。然而据了解内情的公司经理蒉敏伯透露,所谓的公益公司的真正后台是日商大仓洋行和兴业会社。对于董事长祝大椿暗中将振兴电灯公司的股权转让给日资的举动,经理蒉敏伯表示强烈反对,他力争无效后愤而辞职,并登报声明脱离“振兴公司”。1918年3月12日,蒉敏伯在市总商会会议上当众揭露:祝董秘密告知,已将振兴售与外人。蒉敏伯这里说的外人即指日本人。蒉敏伯的这一爆炸性消息经过媒体披露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愤慨。当时社会的民族情绪十分强烈,特别是对日本人,苏州人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当时人们普遍的看法是把企业卖给日本人就是出卖主权,就是卖国。但是祝大椿竭力否认蒉敏伯出卖主权的指控,正在人们莫衷一是的时候,又有市民反映有日本人向用户检查用电的情况,似乎更证实了蒉敏伯的说法。种种消息和议论经过媒体披露和炒作,一时间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延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苏州大中学校的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声讨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发起抵制日货的高潮,祝大椿转让股权给日本人的行为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苏州学生和苏州市民开始用实际行动来抵制祝大椿的行为了,苏州各区域的市民公社纷纷动员用户自动剪线,拒用振兴电灯公司供应的电力,并开始自筹资金自办小发电机发电,这种抗议活动甚至发展到振兴电灯公司的工人关机罢工的程度。振兴电灯公司的营业至此遭受了挫折,苏州市民的用电也经受了困难。

    在苏州人对振兴电灯公司出卖苏州电业主权的声讨声中,市学生联合会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的八项倡议,其中提到“募集股份另建新厂”的主张。这时,便有苏州商董和实业界人士宋友裴、陈则民、程志范、钱梓楚、宋铭勋、丁春之、吴帙书、谢序卿等八人趁势发起组织自办电气厂,新发电厂定名为“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办苏州电气公司的行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1919年11月“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印发了招股简章,拟集资三十万元自办电厂,并由地方政府拨租胥门外枣市桥堍的苏州铜元局旧址为发电厂厂房。1920年5月27日,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成立大会,推举陈则民为董事长。紧接着苏州电气公司安装了一台300千瓦发电机,并开始在阊门、石路、观前一带植杆拉线。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筹建,1921年2月7日苏州电气公司第1台300千瓦交流发电机并网发电,正式供电营业。1922年 12月苏州电气公司又增添了1台1600千瓦发电机,苏州电气公司在与振兴电灯公司的竞争中又前进了一步。

    一时间,苏州城内两家电厂同时供电,两家电厂的电线在苏州城内狭窄的街巷中纵横交错,更与刚兴起不久的苏州电话公司的电话线路迭加并行,隐伏着严惩的触电危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春节时下了一场大雪,先是电话线积雪过多,使电线杆线成排倾倒,倒下的电话线又与振兴电灯公司和苏州电气公司的电灯线纠缠到了一起,终于引起电击,设在金狮巷的苏州电话局总机被烧毁,事故发生后,全城停电三天,电话局和两家电厂互相推诿责任,最后竟不了了之。两家电厂为了争取用户,又在电价上互相降价,一种恶性竞争的局面严重阻碍了苏州电力事业的发展。

 

苏电收购振兴终获胜,电业昭示国运兴与衰

 

    苏州城内两家发电厂并列的纠纷一直闹到了民国交通部,交通部曾多次派员调查和调解,苏州商会也组织力量收集了证实振兴电灯公司转让股权给日资公司的证据,并提出撤销振兴电灯公司营业许可的要求。1922年8月,民国交通部派员第四次调查后提出了一份比较温和的处理意见:“此案真相已毕尽。祝大椿在江皖两省所办实业甚多,究系江苏绅士,若过伤其体面,恐影响其他营业,转非官厅保护实业,息事宁人之意。部批可只言交由苏州电气厂收买,不言撤销其营业,也即所以顾全祝绅之体面。若遽行撤销其营业,则振兴公司一切物产变卖甚艰,损失甚巨。虽曰羼有日股,然其中又何尝无中国人之资本。官厅保护人民,似不宜出此卤莽命令。”也就是说交通部的意见是让苏州电气公司收购振兴电灯公司,这在苏州电气公司来说当然是可以接受的建议。为了劝说祝大椿接受让苏州电气公司收购的建议,1923年平3月14日,民国交通部致电振兴公司说:“该公司抵售外商一事,经本部查明属实,又因该公司与苏州地方感情既恶,且苏州市公所已正实声明,拟到期收回该公司在苏州立杆之权,此后已难继续营业,本部为体恤商艰起见,兹令该公司将一切必要产业,如房屋、地亩、机器、料件、用具等,交由苏州电气厂公平估价收买。双方应各派估价员二人,逐件公估折旧,本部当会同江苏军民两长委派仲栽员一人,以来介决双方估价付款之争执。收买事务,由批令之日起,限二个月内一律清结,倘有延抗情形,定即撤销其营业。”

    祝大椿对于交通部的电令又作了一番抗争,并把案子诉讼到了平政院。按照祝大椿的个性他或许是不会退让的,但就在这时,一桩股票交易让他损失巨大。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上海滩兴起投机交易市场,祝大椿初入股市,凭着他大进大出的做事风格,买进了一大笔“橡皮股”,使他损失了百万之巨,使他的企业资金到了无法周转的地步,逼迫他只能转让一批资产,甚至把伯渎港宅第也转卖出去了。兼于江苏地方政府的压力,祝大椿终于同意把苏州振兴电灯公司由苏州电气公司收购。1924年1月12日下午二时,在苏常道公署由地方官员、民国交通部派来的仲栽员和两方公司的代表一起调解协商,最终苏州电气公司以八十五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苏州振兴电灯公司。1924年2月19日,振兴电灯公司的招牌被摘下,换上了苏州电气公司第二发电所的牍子,六年的悬案以苏州电气公司胜利兼并振兴电灯公司宣告结束。

    祝大椿将经过这几年的曲折,似乎看破了红尘,他将自己从振兴电灯公司出售案中分得的款子全部捐赠给了苏州西园寺,为西园寺的菩萨及五百罗汉重塑金身。在苏州振兴电灯公司的案子中,苏州人羸得了胜利,但客观公平地说,这中间也有苏州人的地方主义在作祟,当年程德全引进宁波人蒉敏伯的外资兴办生生电灯公司的时候,就有苏州士绅提出“利权不可外溢”的质疑。而苏州商绅最终借助民族主义的声浪取得电厂的自办权不能不说是一种恶性竞争,当然也可以称之谓一种有效的竞争策略。

    1924年苏州电气公司兼并振兴电灯公司之后,苏州的电力工业开始走上了有序发展的轨道。苏州城乡民众生活用电的需求和苏州工业的发展为苏州电气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然而旧中国的发展道路坎坷复杂,更夹杂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那个时代的苏州电力工业的进展依然曲折起伏。

    电动机发明之后,预示着人类进入了电气文明时代。电业事业的发展和用电量正成为一种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进程快慢的标志。它明白无误地折射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于是,我实录了苏州城建档案馆的大事记中选取了苏州电气公司的发展记录,让我们从这些历史的记载中来感受苏州电气公司时代苏州电业文明的进程。

    1924年 2月19日 苏州电气公司出资85万元兼并振兴电灯公司,改振兴电灯公司发电所为苏州电气公司第二发电所。

    1925年 1月苏州电气公司兼并浒墅关镇耀华电厂,并向浒墅关镇架设第一条16.5千伏输电线路,开始由城区向乡区发展电力事业。同年,在浒墅关农村兴办电力灌溉,首期灌溉农田约4千余亩。3月苏州电气公司增添1台36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胥门外枣市街扩建新厂房。

    1926年 4月1日苏州电气公司开始日夜供电。苏州电气公司兼并木渎电厂和黄埭大新电灯厂,将供电线路延伸至木渎、黄埭乡镇,同时发展农村电力灌溉事业。

    1929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统计,全市共有小电厂19家,至1934年发展到25家,发电装机容量2280千瓦。

    1930年6月6日吴县建设局规定路灯灯头均用100支光。路灯规格分特甲乙三种:阊门外大马路260盏,留园马路25盏为特种;观前30盏,护龙街北段45盏,景德路40盏,平门路25盏为甲种;五卅路20盏为乙种。所谓特种即对绷灯,甲种为臂形铁梗,长4公尺;乙种为铁梗,长3.5公尺。电杆之距离为100英尺至120英尺。

    是年苏纶纱厂购置2500千瓦发电机一部,建立供电所。据统计,城区内有2.3千伏配电所31座,2.3千伏配电线路计6条,380伏和220伏的低压线路已遍布全城街巷各处。

    苏州电气公司供电范围内有照明用户14000户。路灯3500盏。

    1932年12月7日 苏州电气公司兼并昆山县正仪镇唯创电厂,架设6.6千伏供电线路至正仪。

    1934年12月商办苏州电气厂股份有限公司第15届业务报告称:全年总发电15294200度,厂内自用电1189980度,城区售出电8323420度,城区售出路灯电606528度,乡区用电566769度。在苏州电气公司供电范围内有电力用户508户(注:当指工业用电户)。

    1936年是年苏州电气公司公布统计数字:该公司年发电量为1635千瓦时,供电量为1471万千瓦时,最高负荷5600千瓦。发展用户18232户,其中城区14161户,乡区4071户,用电量542万千瓦时。路灯用电量79万千瓦时。两项合计占社会用电量的51.3%。

    1937年11月19日 下午4时,中国军队撤离城区,日军侵占苏州。

    1939年 3月24日 日军华中水电公司强行接管苏州电气公司。

    1940年 6月苏州电气公司改名为华中水电公司苏州办事处,所有首脑人员均为日本人。发电设备遭严重破坏,乡区供电设备损失尤甚。

    1943年苏州电厂2号和3号发电机组及其他发电设备相继损坏,局部修复后,经常缺陷运行。在燃料枯竭的情况下,苏州电厂用劣质煤、砻糖、木屑、菜饼等代替,发电量减至最小限度。遂减少供给动力用户及乡区用电,对市内电灯用户限制用电,乡区则轮流停电,直至抗战胜利。

    1945年 9月4日 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在苏州正式接收汪伪省政府。9月30日国民政府经济部战时生产局苏浙皖区派员接收华中水电公司苏州办事处。

    1946年4月30日 苏州电气公司经国民政府经济部批准发返商办,由原业主经营。

    1948是年 苏州电厂发电量为2889万千瓦时,供电量为2642万千瓦时。

    上述历史记录表明,1925年至1936年,是苏州电气公司发展的全盛时期,发电装机容量由创办时的300千瓦发展到了11800千瓦,供电营业范围也从苏州市区发展至吴县、吴江、昆山部分乡镇,用电从民用照民发展到农业灌溉、工业机械用电。1937年,日本的入侵给苏州的电力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尽管如此,当年的苏州电气公司依然是江苏省内三大电厂之一,位居南京首都电厂(今下关电厂)、戚墅堰电厂之后,排名第三。

    抗日战争时期,苏州电气公司被日军强行侵占,实行掠夺性生产方式,发供电设备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苏州电气公司发还商办,经营者想东山再起,再图发展,但由于内战兴起,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燃煤紧缺、窃电成风,经营状况日益恶化,企业濒临倒闭。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的14年间,苏州电气公司的发电装机容量没有增长,仍为11800千瓦。1948年苏州电气公司发电量2889万千瓦时,供电量2642万千瓦时,售电量只有1264万千瓦时,数据显示,其线损率竟高达52%,这证明那个年代的输变电技术极端落后的状况。

 

新发展胥江淡出苏电,新时代苏电突飞猛进

 

    1949年 4月27日 晨6时40分,人民解放军分别从平门、阊门、金门、娄门入城,苏州宣告解放,4月30日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5月7日,军代表进驻苏州电气公司。6月10日 苏州电气公司开始逐步恢复日夜供电。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支行向苏州电气公司投资2亿元(旧币),支持苏州电气公司更新设备,维护线路。在政府的倡导下,人民银行和苏州电气公司组织了生产改进委员会,共同协商改进生产事宜,确保苏州电力供应。董事会代表、工人代表、人民银行代表举行庆祝会,王东年市长到会讲话,全力支持苏州电气工业的发展,反映了人民政府对发展苏州电业的极大重视。苏州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苏州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苏州电力发展也进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新水平。苏州电力工业得到了新生,苏州电网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迅速扩大。从解放初期改造2.3千伏直配线路,到1956年苏州电气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市区建成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苏州电业发展完成了国营改造,1958年苏州电网与望亭发电厂联网,成为华东电网的一部分,结束苏州电网孤立运行局面。苏州电气公司完成了它为苏州发电输电的历史使命,胥江边枣市桥堍的苏州发电厂淡出了发电行业。

    苏州发电厂的退出不是苏州发电业的倒闭,正相反,它是苏州电业发展的新标志,是中国电业发展和输变电技术科学化的新开端。对这种发展的进程,我们只能用一组数据来作说明:

    1959年和1976年分别建成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和220千伏输电线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供电局制订“六五”、“七五”电网发展规划,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新建了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至1990年底,苏州供电局拥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99条,总长2548公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6座,主变压器容量318.59万千伏安,供电量上升至49.72亿千瓦时。

    至2000年底,苏州供电局拥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03条,总长4434公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95座,主变压器容量1218.48万千伏安,供电量上升至167.92亿千瓦时。

    到2008年底,苏州电网拥有35千伏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879条,总长8968公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67座,变压器容量5069.78万千伏安,形成了以500千伏为输电主网架,220千伏、110千伏分层分区运行的现代化电网网架,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2008年苏州全社会用电量和电力最高负荷分别达848.42亿千瓦时、1414千瓦时,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

    现代社会,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不再用GDP来衡量,而是用耗电量作为标志了。苏州用电量全国第二的数字,充分说明了苏州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文明程度,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苏州电力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苏州城市的文明发展史,苏州一百一十二年的发电和用电历史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苏州这座城市曲折而又不断进步的发展轨迹,在这一发展轨迹中,1897年的苏纶发电车间、1911年的南濠街振兴电灯公司、1924年的胥江苏州电气公司是应当重重描绘的几个亮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虚无主义者来看看中国前三十年的发电量
吴江电业的兴起和发展
扬州发电厂旧影
这些各具特色的“电力博物馆”你知道吗?
关掉电灯后,电去哪儿了?
北京的电灯最早安在慈禧卧室,民间哪家最早用上电灯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