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潘昌煦先生

忆潘昌煦先生

苏州 陆承曜

 

约在三十多年前,苏州皮市街上常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三绺短鬓,身穿一件褪色长衫,经常提篮上菜场,或是负米过市。在一般人看来,他仅是一个贫寒老人,可在明眼人看来,却另有一种气度。

他,就是潘昌煦先生,字由苼,别号芯庐,苏州人,定居皮市街。昌煦先生的道德文章,高风亮节,凡在五十多岁以上的人们口中,至今仍是传诵不绝。

昌煦先生出生于1873年农历6月月3日,家庭贫寒,幼年丧父,先生母亲含辛茹苦,抚育三个孤儿。先生排行第二,在三兄弟中是最为聪颖的一个。自幼读书成绩突出,还在少儿时期,就能提笔写文。在十七岁时参加县试,县令李超琼因赏识他的文才,拔尖为第一名,再参加府试,又名列第一。1890年(光绪16年),学使杨颐临苏考核。昌煦先生正患疟疾,仍抱病赴试,但因不能按时入院参加考试,先生只能徘徊在院门外干着急。后杨学使因先生县府两试都是名列第一,所以特准开门,让先生入院面试,然终因迟到,只能取在榜尾,补博士弟子员。

1898年(戊戌春),登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授职翰林院编修。当时正值康有为公车上书,革新风气大开的时候,先生因受新思潮的影响,立志放弃科名,专心研究经世之学。后来北京先后设立大学堂、译学馆、仕学馆、进士馆。进士馆是专门培养进士中有志研究中外政治法律的学校,先生为了学习新学,追求救国之道,就欣然而入进士馆,并且谦虚地说,“学以致用,我要和蒙童一样,从头学起。”三年学习期满,先生仍不满足于已获成绩,又和陆鸿仪(笔者的伯父)、徐彭龄二人,由学部派赴日本留学,考入日本中央大学,专攻法学专业。昌煦先生在学习期间,处处想到祖国争光,因此在学习上孜孜兀兀,锲而不舍,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使日本学生自叹不如。

1913年(宣统三年)夏毕业回国。辛亥革命成功后,北京政府大理院成立,昌煦先生任大理院刑庭庭长。当时中国的司法组织尚处在初级阶段,但先生已能看到司法界中弊病,而提出审判必须独立。先生办案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十多年如一日,所以不仅为旧法学家所推崇,并且更为新法学家所钦佩,当时大理院长罗文干常因公出国,因先生贯通中西法学,就由昌煦先生代理院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后因先生看到国事日非,人事更非,他和一些阿谀奉承、弄虚作假的人格格不入,所以先生再也不屑出身政界,就坚决辞职。燕京大学因仰慕先生,就聘请先生为法学教授。昌煦先生在燕大,和郭绍虞、顾颉刚等教授因是同乡,所以他们在燕大互通友好,朝夕切磋。先生在燕大任教五年,真是桃李芬芳,深得学生们的爱戴。现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的顾延龙当时在燕大学习,也常向先生请教诗文。1933年夏天(民国二年)先生因年老体衰,才退休回到苏州。

昌煦先生回苏州不久,就有人劝她从事律师业务,但是先生看到政法界某些人作风不正,羞与其为伍,就宁愿以鬻文卖字为生。因而先生息影乡里几十年,作诗写字,清淡自奉。最是难能可贵的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先生能坚守民族气节,严辩是非,爱憎分明,出污泥而不染。

抗战时期在日伪统治下的苏州,真是鱼龙混杂,人鬼殊途。有的人卖国投敌,有的大义凛然。而昌煦先生正是后者。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张一麟前辈倡议组织老子军,先生就慨然乐从。我曾经记得抗战开始,苏州尚未沦陷时,各家都忙于“逃难”。我父亲从上海回来,准备将全家迁沪,先生来我家访问,我父亲问先生,“时局如此,你老兄作何打算?”先生回答说“我已经不把希望寄托在当局身上,但张一老组织老子军,我倒愿意追随”(我当时还很幼小,仅有印象,后来父亲常常与我提及此事)。苏州沦陷后,张一麟前辈在乡里创办难民救济所,收容难民近万人,昌煦先生也为收容难民事不辞辛劳,奔走于城乡,难民都交口称赞。难民救济所结束后,一麟前辈化妆离开苏州前往内陆,昌煦先生立即杜门不出并作诗以明心迹,例如在《沦陷集、戊寅重五放歌》一首诗末有:“从此尽多天下事,请君莫问草间人”二句,这正是昌煦先生的严正声明。先生对故人亲友中,有任敌伪职的来访,一概拒不相见;如先生有一故友,在他就任高级伪职之前,登门拜访先生辞行,先生避而不见,只是让夫人出来答复“道不同,还是不见为好”。甚至有人多次登门来访,先生也不为所动。汪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死后(注:实为被日本人毒死),按照俗例,以请翰林“点主”为荣。当时苏州清代翰林避难在内陆,苏州仅有昌煦先生是清代翰林,于是李士群的爪牙一再上门威胁利诱,请昌煦先生为汉奸省长点主,但是昌煦先生敢冒杀身之祸,严词拒绝点主,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所谓“一点不让”!终于正气战胜邪气,汪伪政权的敌人也奈何昌煦先生不得!正如郭绍虞先生为《芯庐遗集》序言所说,“其处于沦陷时期,匿迹韬声,安贫素乐,而能严辩是非,发扬民族正气。”

昌煦先生不仅能在日伪铁蹄下坚守民族气节,而且能在污浊社会中始终横眉冷对。当时先生生活虽然靠鬻字卖文自给,可是他也选择买主却十分严格,凡是汉奸、市侩、发国难财的人们,也想附庸风雅前来寻求墨宝,先生一律只字不写;当我去向先生求教时,先生常常对我说:“前几天某某来要我写字,其人是新贵,大发国难财,给我骂出门去”。因为先生有一信条:“宁守清贫,绝不合污”。先生一首诗中写得好“岂不悦肥甘,惧足伤廉洁”(见《芯庐遗集》第五卷);象昌煦先生这样铁骨铮铮的人能有多少?

昌煦先生平时生活简朴,布衣菜饭,从不叫苦并且还亲自下厨做饭,从调味到持柴引火,样样都干,他和夫人分工操作,笑语相对,其乐融融。每天清晨他洒扫庭院,提篮买菜,甚至亲涤便壶。如此老人,在一般人眼中,又有谁知道他曾经是清末翰林、北京大理院庭长和燕京大学教授、书法家和诗人呢?有亲友劝他:“你年事已高,子女都已经立业,何必自己多劳累,可以雇一位女佣帮忙”。先生笑道:“自古君子远庖厨,我要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先生痛恨、鄙薄新贵、市侩,然而他却爱与平民老人话稼穑(se),谈家常,也很少与官绅往来。平时知己只是张一麟、金松岑、陆鸿仪(作者的伯父)、陆尹甫(作者的父亲)、盛霞飞等人,他们之间常相往来,常相唱和。同时,昌煦先生对年轻人却关怀备至,即使年龄相差几十岁,他总说热情指导。正如顾延龙先生在《芯庐遗集》题跋中所述说:“龙肄业余闲,辄从请教,乃承不弃鄙陋,引交忘年,时出新咏以相示”。上海图书馆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先生年轻时,也常向先生请益,至今还念念不忘。抗战后期,我仅以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登门请教,先生也不嫌我浅陋幼稚,而乐于教导,因而我每于寒暑假,从先生学诗。记得在从师当天,先生就出赠《诗韵合璧》工具书一册;往后我每交作业,先生总是精心批改,严格要求,平仄、用韵从不许含糊,并且也常以他自己的作品引导我入门,先生自谦为“和诗”。《芯庐遗集》中《秋海棠》四首,就是先生授诗的范作。先生教学,从来没有严词厉声,总是在言谈笑语中来循循诱导,也从不因我初学而流露不耐烦的神色,还常说:“我们是忘年交”。可惜我生性愚钝,不能得先生真传。但今天能充数于“沧浪诗社”,先生的教导,我怎能忘怀?

我除向先生学诗外,先生还常和我纵谈抗日形势,国际形势,慷慨淋漓,感情激烈。谈到慷慨处,先生有时引吭吟咏,有时痛斥日伪。有一次先生对我说:“昨夜失眠,偶占一律”。于是他就朗声颂咏:“文物东南盛,无如骨气柔。望尘唯恐后,衔璧不知羞。首鼠怜佘子,烂羊成列侯,朅(qie)来声伎盛,醉倚钿箜篌”(见《芯庐遗集》卷五《烽火》)。这就是先生对一些卖国求荣的新贵们的痛斥和写照。同时他还为我精确而耐心地解释: “‘衔璧’就是指左转僖公元年,国君许男衔璧投降的故事,‘衔璧’意即投降。‘烂羊’出诸《后汉书刘玄传》,大意是讽刺群小沐猴而冠粉墨登场时的丑态。先生咏诗,语言铿锵,感人肺腑,教育至深。常使我热泪盈眶,愤激不已。先生又最喜爱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常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诗句来表达他抗战必胜的信心。昌煦先生就是这样以爱国的道理,做一个耿直的人,一个不为利欲所动的人。

194578月间,也就是八年抗战胜利的前夕,他大概已经听到了一些胜利的消息,高兴地对我说,“天快亮了,但是在天亮前,总要有些混乱,告诉你妈妈赶快买好一些咸鱼一类副食品,以免临时买不到”。1945815日胜利喜讯传来,先生真是喜出望外,从他精神面貌上看,他似乎年轻了许多;但是继而见到国民党政府依然腐败,物价仍然飞涨,人民仍然在水深火热之中,先生又深感失望了。1946年春假,我从上海回来看望先生,先生对我说:“吴县参议会成立,曾经派人来邀请我参加,我回答说:‘你们到城隍庙里请城隍爷,岂不更好?我是坚决不当傀儡的’。来人也只能悄悄地走了”。

19494月苏州解放,苏州市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党深知昌煦先生的高风亮节,所以每逢召开会议,政协总是通知先生参加,先生亲眼看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就欣然出席,每次开会先生总是畅陈意见,毫无保留。1951年先生被特邀为苏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他曾经兴奋地向我表露过自己的思想,“旧社会虚伪腐朽,而人民民主制度却是无比优越,我当选了人民代表,那就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的代表”。

可惜先生那时候年事已高并且体弱多病,卧床达五年之久;我父亲陆尹甫经常去探望他,他在病中还常常向父亲问起苏州的建设情况。在先生弥留之际,我去看望他,那时候先生已经是神志不清,一个著名书法家、诗人,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了;但是当我走到他的床前,先生夫人说:“你看看谁来了?”先生微微睁开眼睛,向我定睛看了一下,还能用含糊不清的语言重复呼唤我这个学生的名字。这最后一刻,这最后的呼唤激起了我的感情波澜。至今回忆往事仍是久久不能平静。

昌煦先生逝世于198513日,时年八十有六。先生一生可谓清廉可风,志趣高超,爱国精神更为突出。先生人品的高尚已经为社会公认,然先生人品固高,诗品亦高,真是诗如其人。先生早年的诗风承继杜陵,晚年却爱陶、白遗风。遗作有《芯庐遗集》一册,诗存七卷:《焚余集》、《羁旅集》、《客授集》、《倦游集》、《沦陷集》、《应酬集》、《豹皮集》。词存一卷。

昌煦先生的诗风刚劲有力,无哀伤之音,大多为感时忧国,抒怀述志。例如《沦陷集馈岁集》中有几句:

乱后百堵空,鸤鶷室皆毁。

曾不赇饥寒,遑复习豪侈。

入肆百货陈,千缗竟诱致。

苞苴固勿论,陠啜亦可耻。

沟瘠遍域中,余痛沏骨髓。

吾民河健忘?虚文不如已。

何以砭昏愚?其将诏前史。

勾践抱胆生,豫让吞碳死。

这一首五古,正是先生针对当时某些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顺民,为日伪粉饰太平而作,告诫人们大敌当前,应该卧薪尝胆,漆身吞碳,誓报国仇。

再如《烽火》一首:

烽火惊连岁,江山痛积骸。

未闻收充冀,又报弃琼崖。

将略诚难讳,天心或竟乖。

四垂黄雾塞,何日扫昏霾。

这一首五律,正是表露了先生忧国心切,渴望胜利的爱国热情。

其它如《家居杂咏 行汲 负薪涤器》四首,都是先生述志之作并反映他的清贫生活。所以顾廷龙先生在他题跋中评述道:“沦陷一集,尤见其慷慨爱国之热情。”这句话真是评中了先生的心声。

昌煦先生又曾和邓邦述、张茂炯、吴梅诸先生共同建立了“六一消夏词社”。先生词的作品不多,但深得清真、梦窗神韵。他每寓深意在小令之中,例如:

浣溪沙 咏猫

其一

聘个狸奴几砚旁,辛勤好与护书囊,从今小丑莫跳梁。宁许吏威伸乳虎,不教野性学贪狼,朝朝为汝办餱粮。

其二

憨绝闺中小女儿,花间镇日共游嬉,双睛一线午晴时。私语喃喃闻念佛,飞来蝴蝶孟潜窥,教人识破假慈悲。

这两首词着笔在“猫”,而寓意很深,针砭社会,入木三分并且读来又颇饶情趣,

关于昌煦先生的人品、诗品,已经有郭绍虞先生(1893-1984,中国语言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创始人)在《芯庐遗集》中作了最佳评价:“耿介成性,淡泊明志”,“诗品之高,由于人品之高,以较世之仅工涂泽心声失真者,其相去又何如哉!”绍虞先生和昌煦先生同是燕京大学同事,平时深知先生人品,因而也能深论先生的诗品。

昌煦先生的高尚人品和爱国精神是后代的楷模。

 

   陆承曜 1984114日苏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金榜题名)(75)·清朝进士 潘昌煦
【阅读悦读•历史】李耘枞《主持编纂的〈永乐大典〉的解缙是个莽夫?》
楹联/《具大试小十二言联》潘昌煦
文征明《行草书诗卷》
(清)翰林状元书法
清代的两位名人:俞樾与尤侗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