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塘访古录

山塘访古录

钱勤学

  山塘街是过去从繁华的阊门前往“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必由之路。《长洲县志》:“自阊门至虎丘,计七里。”“七里山塘到虎丘”是苏州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如今的山塘街起自渡僧桥,止于西山庙桥,实测全长3829.6米。

  山塘桥——桐桥

  山塘桥是跨山塘河的第一座桥,原为清代石拱桥,1963年改建为平桥。

  冈州会馆(山塘街102号会馆弄)俗称扇子会馆,清康熙十七年义宁商人创建。今正殿已毁,头门亦改,其他建筑尚存,有“居仁”、“攸叙居”等砖刻门额。

  岭南会馆(山塘街136号)为明万历年间广州商人创建,清代重建,是苏州最早设置的会馆之一。原建筑仅存三间头门,五山屏风墙硬山顶,八字墙瓦檐下饰有砖雕抛枋。原有雍正七年《岭南会馆广业堂碑记》,已移往苏州文庙陈列。

  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欲称通关桥,是座跨山塘河的石拱桥,清乾隆时重建,刻有“里人吴三复重建通贵桥”和“光绪六年九月吉旦”、“虎丘清节堂、昌善局募资重修”等字。此外,桥身嵌有《重修通贵桥记》小碑一方,碑文已模糊难辨;桥堍民房墙脚亦有残碑半截,仅能看出《口口口口桥碑记》上“里人高丽夫领募,顾松溪摹石”等字。

  通贵桥西南的东杨安浜16号大宅为明大学士吴一鹏故居玉涵堂,欲称阁老厅,其主厅为明代遗构。该宅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末,重建于1927年的新民桥,是一座跨越山塘河与白公堤的“立交桥”。其北堍人民里2号内有座清代厅堂,满堂翻轩,扁作梁,四周木枋精雕戏文,内山墙以清水磨细方砖贴面。建筑风格属清代前期,并曾发现乾隆年号铭文砖和当时文人何焯所书砖

  额,传为申氏宗祠。原有园池,楼宇和临山塘街的大门等,现仅存此厅。已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山塘街250号旧住宅前后五进,临街为楼。第二进厅堂朴实元华,年代较早。第三、四进相连为走马堂楼,雕饰繁琐,似为清末所建。第三进西南隅耸起卷棚歇山顶望楼三层,甚为别致。登楼可远眺虎丘。

  山塘街252号为三进清代住宅,有砖雕门楼,额“诗礼传家”,上款“道光戊子仲春”,下款“富春周凯”。

  西行不远,殳家墙门弄口墙上嵌有一碑,碑文已漫漶不清,仅碑首大字“长洲县奉宪勒石永禁”可辨。

  星桥跨山塘河,单孔石拱,明成化时重建,清代重修,分节并列拱券。刻有“同治五年六月里人捐资重建”等字。

  山塘街374号大门上方有“天和药铺”四字砖额,内有清代旧屋三进,其间置砖雕门楼两座,一座题刻“口德乃昌”、“道光癸未秋日谷旦”、“庆堂郭丰”;另一座题刻“惊行孝梯”、“时维道光五年杏月朔月”、“春门口鼎亨”。

  白姆桥跨山塘河支流,古名泰定桥,俗称白马桥,传为白居易所建,现为石梁桥,镌有“重建白姆桥”、“光绪癸卯”等字。

  薛家湾4号临水民居内,有门楼较古朴,额“兰辉玉映”,款“戊戌夏月”、“欠翁季道翁书”,并钤有“杨奇之印”。似为清初遗构。

  倪家弄口猛将堂(山塘街440号)东墙上嵌有《奉宪严禁斛脚多勒陋弊碑记》一方,为“长洲县”立于“康熙二十三年八月”,碑文多已风化。

  454号、470号是两处晚清内格住宅,前者有堂楼、书房、黄石假山、石笋和雕刻鹿、鹤的明式门枕石,后者有四面厅和三问带两厢堂楼。

  汪氏义庄(山塘街480号)为清道光六年(1826)汪士钟创建.现存头门、仪门、享堂和堂楼,均有外檐桁间牌科。临街原设木栅,现遗石望柱两根。享堂作前硬山后卷棚勾连塔屋顶,扁作梁,前后翻轩。堂楼下两壁共有碑七方,包括《汪氏义庄碑记》(阮元书)、《江苏市政使给汪氏忠义田贴》、《汪氏迁吴宗祠并置义田碑记》等。

  郁氏宗祠(山塘街520号)建于清末,现存门厅和享堂,还有“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中秋”捐修碑,“山塘郁沈懋萱氏立”,“锡山杨文卿刻”。

  雍凉公墅(山塘街508号)在金家弄口,即全秦会馆,又名陕西会馆、陕甘会馆、雍秦会馆。清乾隆年间西安商人创建。原有殿字楼阁山水园林,现仅存偏殿三问,另有青石覆盆式大殿柱础四只。碑刻有乾隆十七年《苏州新建陕西会馆记》和乾隆、嘉庆募修碑等,堆放在夹弄内。

  山塘街540号为吕大绵妻袁氏节孝祠故址,门前尚存一间两柱清代石坊,除顶楼外,定盘枋以下完整,雕有龙、狮等。

  东齐会馆(山塘街552号)又称齐东会馆、山东会馆,清初顺治年间胶州、青州、登州商人创建,乾隆时重修。殿宇宏敞,园池清幽。咸丰十年遭兵燹后即未能恢复。现存大门两旁高墙,通体贴磨细方砖,瓦檐下饰斗拱,问以花卉纹垫拱板,雕镂极精。此外还有破厅五间,雍正、乾隆重修碑各一方。

  桐桥古名胜安桥,又名洞桥,为山塘著名古桥,跨山塘河支流十字洋桐桥圩。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清,是座单孔石拱高桥,昔日端阳竞渡,龙舟多聚集于此。1963年填河拆桥,今已了无痕迹。

  观音阁——五人墓

  观音阁(山塘街573号)原坐落桐桥西堍。楼阁四合,如走马楼,中为天井。前阁歇山造,后楼硬山式,两厢单堆顶,富于变化。正立面底层辟石库门,楣横“观音阁”砖额,楼层设半窗。外墙立一募捐碑,末置“大明弘治十二年夏六月吉日立,里人金组书”。疑为重建桐桥碑,惜碑文不清,尚难断定。

  吴中英孝子坊(山塘街596号),立于吴孝子祠旧址,为一间两柱石坊,顶楼已残。

  陶氏宗祠(山塘街601号),砖门楼及八字墙尚较完整。

  清礼部儒士贝启祚妻程氏节孝祠(山塘街603号)。祠门两旁展开贴砖八字墙,墙上抛枋砖雕福寿字包袱锦,下部须弥座石雕方胜、水浪等。正中立两柱一间石坊,结构基本完整,镌有龙戏珠和“圣旨”、“节孝”等字。享堂为圆作梁,前翻轩。与之相对的门楼砖雕牡丹、荷花、芍药、雄鸡、菊花、竹子、锦鸡等,颇为精细,因字碑被石灰涂没,年代不清,其雕刻风格不晚于清中期。

  清赠奉直大夫杨楚孝子祠(山塘街605—1~607号),位于井泉弄东。祠门残存八字墙,下有石雕须弥座。乾隆十六年(1751)立二柱石坊,除顶楼外尚完好,枋上雕龙、狮、鹤之属。

  人和堂药铺(山塘街638号),门口有“人和堂”砖额,内有房屋三进,约有百年历史。

  山塘街644号为一晚清住宅,位于福全弄口,封火山墙甚高峻。内有厅堂和走马楼,砖雕门楼两座均已残毁。

  唐肇虞孝子坊及祠门(山塘街696号西侧)。清代石坊,定盘枋以下尚完整,雕有龙、狮等。祠门仅存西侧八字墙,通体贴细砖,上部饰砖雕斗拱,垫拱板图案尤为丰富精致,有芍药、牡丹、秋葵、兰、梅、桃、荷、竹、松等,与东齐会馆门墙砖雕相似,如出一人之手。祠址后改建为丁公祠,尚存《大中丞泰岩丁公德政碑》和《修建半塘小学校舍记》石刻。

  陶松龄聘室张氏贞孝祠(山塘街701号),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现存石坊和享堂。石坊当门而立一间两柱,横枋雕有龙、凤、狮等。除顶楼外尚完整。享堂三间,大梁扁作雕花,两端饰有棹术,“山雾云”透雕云鹤。

  萧烈妇坊(山塘704号东侧),一间两柱清代石坊,位于萧烈妇祠故址前。定盘枋以下完整,雕有鹤、龙、狮等。

  清赠奉直大夫陈松妻张氏节孝坊及烈妇祠门(山塘街707号),位于井泉弄口。石坊自定盘枋以下完整,顶部尚存额枋、字碑、坐斗等。祠门存西侧贴砖八字墙,下有石雕须弥座。

  敕建报恩禅寺(山塘街’728号),初为怡贤亲王祠,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十一年敕改怡贤寺,乾隆十六年诏赐报恩寺额。俗呼“王宫”。现仅存山门及殿宇三间。山门为砖砌三问三楼一拱门牌坊式,翼以八字墙,临街面河,颇显雄伟。门额题字因被石灰涂没,不得见,据云系“敕建报恩禅寺”。

  山塘街729号民居门前墙上也有一碑,是为《奉各宪禁止弋猎网捕示碑》,“元和县”立于“乾隆六十年闰三月”。

  普济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因普济堂而得名。桥三孔石拱,长38.69米,是跨山塘河古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这一带水面开阔,景色如画,桥身所镌两副楹联措词点景十分贴切,其一“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其二“北发塘桥,水驿往来通陆墓;南临路轨,云车咫尺到梁溪”。联中已出现“路轨”、“云车”显见为清末以后修桥时所镌。此外,还刻有“放生官河”、“嘉庆五年九月重修”、“男普济董捐修”、“民国乙丑夏重立”等字。此桥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普济桥,渡山塘河,再过一顶三孔石梁平桥——同善桥(小普济桥),便是普济堂,堂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今为社会福利院所在。清代建筑已所剩无几,碑刻则有乾隆三十二年《虎丘普济堂增建屋宇记》等若干方。

  蒋参议祠(山塘街762号)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祀明末天津兵备参议蒋灿。祠门等为晚清重建,檐下有桁间牌科。石刻有乾隆十一年碑,道光十二年谕贴和条石等。后院有古榆一株,已二百余岁。

  五人墓与葛贤墓(山塘街775号),位于青山桥东,是明代苏州人民正义斗争的重要史迹和七里山塘最具纪念意义的一处文物点。墓园内保存着《五人墓碑记》等明清石刻十余种和“义风千古”两柱出头石坊。二墓现均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年间所立白公堤石幢(方碑),镌刻王稚登《重修白公堤记》及寒山拾得、大势至菩萨、五百罗汉诸像,颇有历史、艺术价值,然久被遗弃于绿水桥东普福禅寺遗址。现已将其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移至五人墓园建亭保护。发现于山塘街783号的清乾隆十年《周文襄公(明应天巡抚周忱)祠堂记》碑,亦迁入墓园保护。

  绿水桥——西山庙桥

  绿水桥是跨山塘支流的石梁桥,刻有“光绪元年三月”、“清节堂”、“昌善局募资重建”等字。

  鲍传德义庄祠(山塘街786一’788号)位于绿水桥西堍,建于民国初年,共四进建筑。正门前立一间两柱冲天式石坊,额镌“宗仁主义”,并刻有“中华民国八年三月”、“大总统题”等字,结构完整。厅堂三间,大梁雕花,前后翻轩,交设轩廊。其后两进为楼,东西各有附房,东侧临水。楼阁参差,别有幽趣。

  张忠敏公祠(山塘街800号西侧),俗称张公祠、张东阳祠,祀明末巡抚都御史、抗清英雄张国维。清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即在此举行第一次集会。祠门前原有一座三间四柱五楼石牌坊,高约8米,额题“泽被东南”,背书“风清江海”,惜已毁于1966年。现仅存祠西“寄轩”别院晚清旧屋两进各三间。路旁还有光绪三十四年碑石仆地。

  李氏祗通义庄(山塘街815号),位于虎阜大桥西侧,现存四进清代建筑。享堂三问,前设双翻轩,左右内壁有清水砖勒脚,硬山顶,观音兜山墙。仪门为硬山顶,三山屏风墙。

  斟酌桥跨山塘河支流东山浜,旧为梁式石桥,现桥面已改,桥台未变,依稀可见一侧桥联“鹤市人家通一水”。

  清赠朝议大夫潘师鼎聘室陈恭人贞孝坊(山塘街840号),立于贞孝祠故址前,一间两柱,定盘枋以下完好,顶楼已毁。

  李公祠(山塘街845号),即清大臣李鸿章(谥号李文忠公)祠,又称靖园。其地乾隆时为蒋重光塔影园,嘉庆二年任兆垌改建为白公(居易)祠。光绪二十八年(1902)就其址建李公祠。现存头门、仪门、享堂以及水池、假山等。享堂三间为扁作梁,硬山顶加卷棚式抱厦。

  万点桥俗呼范店桥、饭店桥,位于虎匠头山门以西席场弄口,为跨山塘河支流西山浜的梁式石桥。刻有“光绪六年九月”、“清节堂、昌善局募资重建”等字。

  西山庙桥又名元庆桥,跨山塘河,单孔石拱结构。一侧明柱镌桥联:“跨水虹梁新结构”和“合流虎阜抱潆洄”;另一侧明柱刻“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季春谷旦”和“诚正堂司董里人曹承成重建”。桥北堍正对西山庙,尚存庙门及旧屋数间。过桥为花神庙,后墙原砌有花岗石浮雕八仙图,现已移至城内罗汉院双塔旁陈列。

  山塘街727号民居门口壁间,嵌有《严禁匪犯流丐成群结党滋扰虎丘山塘铺户及勒索客船碑》一方,“元和县”立于“嘉庆十一年十月”。

  结尾

  历史上的七里山塘,是连接阊门与虎丘的惟一纽带,是从苏州城去游山的必经之路。千余年间,既是闾门商市的延续,又是虎丘风景名胜的序曲。山塘与虎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明清两代虎丘的多部山志无不将山塘胜迹一并加以记述足以为证。可见从前的山塘不只是游虎丘的要道,其本身也是古迹众多,景物可与西湖媲美的游览胜地。游山塘是游虎丘的前奏,游虎丘必先游山塘。可是如今呢?虎丘经过数十年苦心经营,容光焕发,游人如织,欣欣向荣,今非昔比。山塘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文物古迹在长年风吹雨打中日趋衰败、减少。早已修复开放的五人墓与葛贤墓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与终年门庭若市的虎丘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感慨良多。现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调查笔记整理发表,意在引起有识之士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早日再现七里山塘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塘街摄影杂记之二(“苏州旅语”之十)
苏州山塘街
七里山塘的真历史和假御碑
江南水乡:七里山塘
“山东会馆”东齐会馆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