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积德种福 潦倒吏否极泰来
积德种福 潦倒吏否极泰来
  编者按语:

  常谚有谓吴地“钟灵毓秀”、吴民“人杰地灵”。尤其在明清两代这个时段里,其灵秀之人杰更显繁多。现笔者欲就其低阶层庶民中选出若干位,向读者诸君作一述介,一则以彰显这些乡先贤身上的灵秀亮点,一则以承继他(她)们馈赠给吾们这些后辈的好德性好言行——

  □周国荣/文

  “否极泰来”,是旧时的一个习惯用语。源出《易卦》,往昔于命运的好坏,事情的顺逆,均称否泰(否,坏也不顺也,灾也;泰,顺也通利也,福也)。潦倒吏的故事是历史真故事(故事一词其本义乃旧的过去的事情,没有瞎编的意思),它发生在明永乐年间,在当时的苏州地面简直是家喻户晓人人津津乐道,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情节曲折奇异,其人物的言行十二分地感人!此故事是这样的——
  苏州府属的太仓州(出于其军事与交通之要紧地位,特建置为县级州)州衙有一名顾姓的吏员(六房中无品级地位的办事员,远低于有品级的官)他的主要事务是接待迎送府衙和旁的县衙来办事的吏胥(胥即是吏构成一个复合名词)。城外有一处扼水陆要冲的小镇,是他干这些公务的场所。凡来此时他就住宿在一户姓江的小旅店。由于水口好,旅店生意很不错。日子一长顾某江某双方的感情也就逐渐浓厚起来。
  江店主夫妻俩膝下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不单人生得标致,而且还很贤惠能干,只是、只是上了常言的谱:红颜薄命——被镇间的一个老土霸瞄上了要占为小妾,他先是央媒婆来提亲,遭江家父女的婉言拒绝。接着老土霸干脆自己上门,出高价购买,江家父女坚决回绝……老土霸回家后,想出了一歹毒之计:串通州狱的“典狱”(监狱长,无品级吏员)由他叫狱中一名强盗诬扳江家是盗伙窝赃之家,于是一条铁锁就把江店主关进了州狱!也正巧第二天顾某(其名已佚)来到了江家,见此母女俩正在悲惨地哭泣,细问下知晓了此冤案的原委,就挺身而出带领着众多不平的群众,进到州衙,向州官详禀了案情的真况。州官平日对顾某的勤职、正直很有好感,就答应了大伙的恳求,追审那名强盗……几天后,典狱禀报州官那强盗因害怕最终会遭凌迟处死,就撞墙自杀了!其实那只是坏吏典狱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杀人灭口的伎俩罢了。于是案件只得以释放江店主告结束。老土霸自然也像条泥鳅似地滑过了关。

  江店主回到了家中,与妻子女儿斟来酌去地商议了一夜,作出了一个决定:第二天带上了一份礼品,夫妻俩偕女儿到城内顾宅,来面谢救命之恩。彼此间自然是非常之热络与亲密,顾某夫妻还热情地招待江家三口吃了顿家宴。饭罢稍息后临辞别时江店主竟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小女,要送给顾恩人!求顾恩人纳她为小妾吧!小女也出自愿的——顾恩人的大恩,吾一门三口就是来世当牛当马也难以报答的!”江小女此际已跪伏于地频频叩着头……顾某忙不迭地搀起江小女,并正色地朝江店主说道:“此事万万不可!你若再要勉强,那吾就不跟你江家做朋友了……”江店主万般无奈地偕妻女拜辞离去。
  隔不了几天,一人在家的顾妻忽听得有人敲门,一开门,见来人是江小女,手提着一大包土特产礼品,肩上还掮了一个不小的布袱,顾妻忙不迭地把她迎进屋,看了看布袱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江小女说道:“这布袱里是吾替换的衣裳,吾来了就不走了……”顾妻忙插嘴:“吾家相公不早跟你们说清了,他是不会纳妾的!”江小女说道:“吾此番不是来做小妾而是来当恩人家的婢女的。客室卧房的整理擦拭、厨间的灶上灶下,吾样样都会做的。”顾妻一时里无话答说……待得顾某回到家,听了俩人的一番话,稍一思索后就对她们道“你俩个就认个干姐妹吧!江小妹就不妨住个十天半月的逛逛城里看看景致……”顾某这样的安排真不差,然而江家心底还存在着某个忧虑……
  某月某天,太仓州官召顾某令他办件公私兼顾的差役——到北京户部衙门呈一份太仓海运粮食于辽东的报告,顺便给州官住北京的一房远亲老太送一块锦缎。于是顾某将州衙县开的他身份证明与运粮呈文一齐装入了牛皮纸袋,又将锦缎与差旅费银两装一包袱,斜挎背上,搭乘驿船来到了北通州张家湾大码头(离京城还有百把里路)。上得岸后约莫黄昏辰光来到北京城边的郊镇上,投宿一家旅店,可能是劳累加疏忽,睡得太死,牛皮袋没有压在枕头下——祸从天降:小偷将他所携之物偷了个精光!第二天醒来,先找旅店主,再找巡警(当时称“五城兵马司”在京城地面日夜巡逻),全都无人出头负责!他万般无奈,只好直奔户部衙门以期申诉求助,衙门门卫向他索取身份证件以及呈文,他却是两手空空,门卫就直斥他为骗子疯子……他只得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旅店,店主念他可怜,给予他数天的免费食宿,劝他再去找找在北京的亲戚或朋友。顾某是第一次来京城,也根本没有什么亲友在此地,唯一可找的是州官那位远房老妇,然而所送的锦缎丢失,自己哪有脸面去见那老妇人!?最后旅店主跟他说你现今只有到市场上去当短工,干各种杂活苦活来求生了。顾某想想也只能如此了,好得自己才卅多岁,日后或许有希望能遇见太仓来的熟人……就这样他东窜一个市场当上几天的短工,西窜另一个市场又当些日子短工,食宿于最贱的饭摊与败庙弃屋之中……光阴荏苒一晃已经一年多,顾某想为了大冬天能少挨点冻,最好去找一个长工活,例如当某家大户的家丁仆役,于是他不时到一些高门槛(大户的大门槛都很高,俗话就称高门槛人家)户,腆着脸问招不招家丁仆役,这往往十家有九家给他的是高声呵斥或一副似铁的冷脸!就这样又一连迟宕了好几个月,太仓这边州官已经把他的名给除了,甚至要顾妻赔偿若干损失!……
  再说顾某这一天又来到一条胡同里的一户高门槛人家,上前问询一位守门的老家仆,那老仆本是苏州人,他一听顾某的苏州声腔,一丝乡情就浮泛于心……俩人攀谈之下,老仆人同情心陡增,回答顾某自己将尽力帮助他,招他进府做个家丁,顾某真是高兴,老仆关照他两天后再来此听好消息。果不其然,两天后顾某就被招进了此府中,当起了老仆人的助手,陪他一起守门……闲暇里说说家乡的各种旧闻新闻,日子也就一天连一天地过了下去……
  某一天老仆吩咐顾某与他一起把高门槛卸了,因为当天夫人烧香回府她要自己走进门的。不多一会果然夫人来到大门外,让租赁的轿子自还轿行,而她则自己提高裙子缓步走进门来,老仆人与顾某俯伏在两侧以示恭迎,当夫人走近时朝两人吩咐说不必跪候,快起身做事。当两人遵命起身去按门槛之际,只见夫人盯看了顾某几眼,而且在过了大门走了一小段之后又回头看了看顾某,才走进了大厅……接着过来了一名小丫环,朝对顾某道夫人在大厅上召他问话。顾某忐忑地来到大厅,正欲朝夫人叩礼,夫人示意不必下跪,并且说你可以坐下说话,顾某连声说不敢不敢,夫人接着问:“你是哪里人氏?姓甚名谁?”顾某站立着答说是太仓人,姓顾名××(史佚其名)。夫人提高了喉音再问:“是苏州府太仓州?!是州衙的顾吏员?!”顾某不禁惊讶地连连点头。夫人忙着喊“快请坐!快请坐!顾爷还认得吾吗?!你仔细看看!”顾某见眼前的夫人其妆饰容貌相当富态,怎么也认不清楚是谁个(妇女生孩后容颜体态会有较大变化)。“吾、吾是太仓×镇开旅店的江家小女呀!”顾某一下里真的被惊愣了,张开了嘴巴却发不出声……夫人叫丫环赶紧地上了茶,叫顾某坐了,道:“听吾给你细细地说明白——那年从你家返回自己家,父母亲终是因吾而担惊受怕、念念不忘地想找个好人家把吾嫁出去……有一天父亲的一个朋友,邻村的一个生意人,他膝下没有儿女,提出认吾为干女,父亲就拜托他替吾找个好人家,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这家的老爷了……吾家老爷也是位苏州人,在朝廷里是位大官,‘吏部侍郎’(注:人事组织部副部长)。吾进门原是个妾,老爷的原配夫人体弱多病,未能生育,老爷也想纳妾,只是一心想觅个苏州籍的,正巧吾寄父向老爷推荐了吾,吾一进门就很投老爷夫人的缘,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个小公子,今年已两岁多了。去年原夫人含着笑下世了,老爷很宠爱吾,几次恳请礼部批准扶正吾(按明律妾要扶正成夫人是非常难的,必须为家族立功且品性很高尚者才有可能)上个月终于批准了……”
  正说话间,侍郎大人回府了,走上大厅,只见妻子竟与看门的家丁热络叙谈,不禁怒斥妻子:“你还懂得尊卑的礼仪吗?!”紧着又斥骂顾某:“快滚下去!”江小女跪到丈夫跟前,禀告说:“老爷!他,他,就是吾跟您多次提及的吾江家的那位大恩公呀!”侍郎大人也一下里被惊愣了,他思忖了一小会,就一手搀起了妻子,另只手招回了顾某,三个人重新座定,侍郎就问顾某:“你怎么来吾家当起了看门仆人?!”顾某就回禀说道:“大人!夫人!吾当初如何受州官差遣来户部呈文;又如何住旅店失窃;又如何求告无门; 又如何打短工谋生;又如何寻高门槛做长工;又如何得本宅老门仆好心帮助……”侍郎俩夫妻边听边感叹,还不时地情不自禁叫出声“稀奇!稀奇!真正的稀奇!”
  当晚侍郎宅内开设了丰盛的家宴,贵客自然是顾某人了。筵席上侍郎对顾某说:“我明日到部即派专差去太仓州衙,让他们出具你在衙间的职务作为,然后就给你新的职司,你就耐心再候上个半月二十天吧!”顾某就出席朝侍郎跪禀说道:“吾想再还家乡干事,快三年了,不知吾的妻现在怎么样了?!……”侍郎思忖了一下后答:“好!我助你还苏州府衙吧!”顾某起立后朝夫人道:“夫人!吾要不要给江家俩老捎个什么话和什么物品?”江小女道:“吾已得老爷允许,迁父母来京里同住,数天后他们就会坐客船北上,怕会与你在运河间错过……”侍郎接话说:“恩公进了苏州府衙,以后进京的机会不会少,到时我们两家再好好聚聚!”
  这真如《书经·洪范》曰“惟天阴骘下民”——阴功积德者必会获上天所赐后福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朝一小官,拒绝纳17岁女孩为妾,后来升官发财,活了100岁
做人的大智慧:施人恩惠,不图回报
民间故事:商人娶小妾,金甲神人说:她是诰命夫人,你碰一下试试
苏州大学男生造黄谣被开除,冤不冤不好说,但搁古代可能要掉脑袋
中国古代奇案:奸人际会风云 (海公案)
《锦香亭》 偷部 清 李渔抄本·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