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能否走进寻常百姓家
曾经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石榴裙再也没有人欣赏了?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就一直养在深闺之中吗?
罗,能否走进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 张丫
  夏天渐行渐远,而淡出我们视线的不仅仅是夏天。年近80的苏州民间美食家韩老先生,经常跟记者说起苏州人夏天要吃的时令佳品。他记起,讲究生活品质的苏州人,夏天不仅讲究吃,还讲究穿。盛夏时节,穿什么?穿罗衣最好。

  绫罗绸缎,自古就是富贵奢华的代表,又以罗为最。罗衣质地轻薄、丝缕纤细,穿着舒适、凉爽,是夏季穿衣的上上之选。然而如今,在市场上已难觅罗衣的踪影,苏州仅有的几家制罗企业的订单也大都来自日本和韩国。
  透凉爽滑的罗衣难道在中国没有市场?曾经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石榴裙再也没有人欣赏了?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就这样一直养在深闺之中吗?一连串疑问引发思考与探索。苏州市文广新局有关人士介绍,去年吴罗织造技艺(四经绞罗)入选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州市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通过市场调研开始了关于罗与现代时尚理念结合的设想;近20年一直出口布料到日本市场的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如今也着手开发新产品希望贴近现代生活。曾经贵为丝织珍品的罗,能否走入寻常百姓家?

  历史沿革:
  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自古,绫罗绸缎指的就是珍贵的丝织品,罗就是其中的一类。罗是一种织造工艺,也可以称为纺织方法,有绞口,通常都是固定的绞口,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衣服一般不会滑移。它“用合股丝以罗组织组成,具有由经纬纱绞合而成的、有规则的横向或纵向排孔,花纹美观雅致,兼又透气。”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经纬线绞合织出来的衣服、布料,有实有透,乍一看都平的,随着角度不同,或者风吹起,面料上的浮雕感就能显现出来,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据苏州市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教授张小茵说,古时女子穿的石榴裙,其实就是罗裙,质地轻薄、手感爽滑。风一吹,罗裙扬起,轻盈、有的地方薄透,隐隐约约,非常好看。
  苏州织罗技艺的历史非常悠久。1972年,苏州吴县唯亭草鞋山,出土了三块已经炭化的纬起花绞纱罗纹织物,距今已有6000多年。有专家称,苏州也是罗的故乡。诗词中也多有描述。著名的莫过于唐朝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首诗也被锦达丝绸有限公司的女当家李笑苏摆在了办公室里。她18岁进入丝绸行业,曾经是苏州纺织系统的职工。在纺织领域奋斗了几十年,从最一线的织造工到如今的公司负责人之一,公司成立近20年,一直坚守制罗技艺。她从手工艺者到管理者,再到丝织、服装的爱好者,潜心研究起苏州织罗的历史。她介绍说,唐宋时期,几乎是家家户户织罗。据记载,苏州还有一些因“罗”得名的街巷,比如新罗巷。张小茵介绍说,丝绸之路贸易中最主要的品种就是罗,那时也非常出名。
  据记载,苏州织罗技艺高超,到宋元之际,已经名闻天下,有“吴罗”之称。从唐宋到明清,几乎每个阶段关于苏州丝织业、关于罗的织造生产均有史料记载。明代苏州等织造府还承担了织造龙袍的重任,其中就有以罗为面料的龙袍。可见罗的珍贵和苏州织造技艺的高超。

  现状:
  罗的故乡不见罗

  提起罗,现代人都颇为陌生。记者在采访中问过许多爱时尚的年轻人,大都不知道“罗”为何物,直到说起绫罗绸缎才恍然大悟。然而就算知道绫罗绸缎,对罗的织造工艺、对罗衣依然是非常陌生。记者在苏州几家专卖丝绸的商店里询问,售货员连连摇头,鲜有人知。
  苏州丝绸博物馆的绸庄,可谓丝织产品最全的地方了。各类丝绸面料的产品可谓琳琅满目,一件罗衣也陈列其中。一些来绸庄的游客也会去欣赏这件淡紫色的连身罗裙,但却少有人购买,因为工艺、原料的特殊性,衣服的价格自然不菲。
  张小茵说,苏州是著名的绸都。上世纪90年代丝绸行业一度辉煌无比,然而辉煌过后,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工业文明的冲击,整个丝绸行业都渐渐被边缘化,更不用说罗了。它在丝织工艺中制作工艺是最复杂的,绞口又非常特别,工艺的局限性,成本的高昂,让这门技艺渐渐隐没在岁月里。张小茵除了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的教授,还是苏州市丝绸协会副理事、江苏省丝绸协会高校秘书长。作为丝绸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一直很关注罗的发展。他们去年对苏州市场进行了调研,目前苏州市场上制罗的企业不多,但依然在坚守。就像一些非遗专家所说的那样,“罗这一苏州丝品的奇葩,尽管是命若游丝,却还不绝如缕。”比如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天遨和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前两家公司产量都比较少,能够产业化的、规模最大的只有锦达。
  据李笑苏介绍,锦达从1996年成立至今,专做缇花罗、变化罗等全真丝产品,目前年销量达百万米,几乎全部出口日本。“日本进口这些面料都是用来做和服的。”李笑苏说,曾经也有国内的订单,但占的比例极小,如今全部都是出口。“似乎国人不太欣赏这种珍贵的传统工艺,却更加追求现代化纤的衣物。”

  开发与保护:
  濒危非遗项目将尽快抢救保护

  遍地开花的丝织企业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尽管是少数,却有着不可小看的生命力。张小茵说,罗有着极强的优势,工艺上抗皱、爽滑,品种可以多样化,要厚可以,要薄也可以,薄的地方甚至可以薄如轻纱。“罗也可以做出蕾丝的效果,非常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而且罗的用途十分广泛,不仅用于衣物,家居装饰也特别美观、精致,比如屏风、灯罩、罗扇、高档窗纱,等等。“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织造工艺的发展,推广罗丝织物。”张小茵介绍,目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锦达展开了合作,已经开始申报苏州特种丝绸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为积淀,开发新的文化产品,结合现代人的理念,进行创新。比如围巾、配饰可跟珠宝相结合,更好地诠释、展现罗的品质。”
  高校与企业合作,产品也将完全市场化,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但从传统技艺的角度来说,这种流传千年的古老工艺又是人类的文化财富,需要传承与保护。苏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3年6月吴罗织造技艺(四经绞罗)入选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又启动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园区娄葑家明缂丝厂和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10万元和8万元的专项资金。苏州锦达也获得了吴中区给予的文化专项资金扶持。负责人同时介绍,苏州即将出台苏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办法,近日将举办专家认证会征求意见,凡符合濒危非遗项目认定条件的将尽快展开抢救保护工作。
  还并不知道这个消息的李笑苏之前说,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目前是区级生产性传承基地,如今又注册了苏罗商标,除了企业的生存,也希望能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她说,“在过去,绫罗绸缎是达官贵人的代表,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也日益增长,对于真正追求生活品质的苏州人来说,罗并非是消费不起的东西,或许与现代生活还有差距,希望我们不断开发新品,贴近生活,让过去达官贵人的绫罗绸缎,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鼎盛丝绸成为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
重现6000多年前的四经绞罗技艺
中国三大名锦之宋锦/西行文化
非遗中国:蚕丝织造技艺|技艺|丝绵|蚕丝
给你们找到了一部美到令人窒息的片子,文明观影请勿舔屏
是谁拾起丝路遗珠 再织姑苏繁华“吴罗”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