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熟花边厂留给人们的记忆
常熟花边厂留给人们的记忆
万缕丝花工艺更为复杂,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花边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完成
 老厂房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在记者的要求下,常熟市级传承人张金华在曾经的“花园厂房”前展示了花边制作。
 鼎盛时期,常熟有16万花边绣娘。
 在“破产”消息传出后,仓库里精品被售出。老职工们心存不舍。
张师傅找出镇厂之宝,一件万缕丝桌布。
陆皓东展示着一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底样。
 
  图\文李渊
  张军是常熟一位70后“老爷们”。前几天他得知“常熟花边厂破产”的消息,决定去收藏几块,因为他小时候也帮着母亲和姊姊做过花边,这是他的时代记忆。
  常熟花边厂建于1952年,是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重点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抽纱花边生产企业之一。花边厂“A字牌”花边远销欧洲,是我国最早的世界知名商标之一;而常熟花边在2007年时候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随着花边厂的“破产“,花边似乎也将渐渐远离常熟人的视线。
  常熟花边厂所在地紧临常熟服装批发市场。但是眼下,工厂已经是人去楼空,大多数工人已经收拾完东西,等待正式的“下岗”通知;还有一些稍微年轻的工人,正在董事办公室“讨一个说法”;在库房,张师傅还要面对像张军一样的顾客。
  陈阿姨是花边厂的老职工,退休已经7年。昨天,陈阿姨找到同厂的张师傅。他们回忆起当年最鼎盛的时候,厂里有七百多人,而包括各个乡镇在内花边社,可能超过一千人。然而,随着花边产业的没落,如今厂里还剩下150人,工人每月结算工资1530元。因此,厂里已经很久没有招过新工了,也没有人愿意来。
  张师傅也是“花边二代”,他从父亲手里接班进入了花边厂。眼看着花边从鼎盛进入衰退,眼下渐渐凋萎。不过,他和记者解释,花边厂不像外面流传的那样,“并不是倒闭,厂里还有资产,生产线也有美国的订单,还有出租的厂房收入。”
  在张师傅保管的库房仍有大量上世纪的产品,很多产品已经距今二三十年。现在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制作花边。张师傅说,“到传统花边最后的时候,外包每根线5分钱,勤快的绣娘每天做60根线,不过3块钱,这活儿自然是没人做了。”
  陆皓东是常熟花边厂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投身花边厂近五十年。在他看来,花边的没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后遗症”。常熟花边1917年从西洋传入,随后在当地流传并发展,至解放后,常熟花边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每年能够换回巨额外汇,是国家扶持的产业。因此,在计划经济时期每年都要制定产量“翻番”的目标,但是到后期欧洲市场完全不能消化,“我后来去欧洲访问的时候,发现商店里卖的常熟花边价格居然比我们出厂价还要便宜。”在陆皓东看来,正是因为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导致了价格倒挂,也为花边没落埋下了伏笔。
  对于花边的没落,陆皓东心有不甘。他是花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这几天他忙着召集其他几位传承人,请求一起呼吁保护这项遗产:“对于产业方面,没有办法,完全是市场经济; 但是对于文化传承,我们有责任。现在,厂里还有2万多幅底稿,我担心这些会不会因为关厂而流失。”
  常熟经信委副主任潘雪飞告诉记者,常熟花边厂不属于外界流传的“破产”的说法,而是近几年常熟规划的城区企业撤离,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政策。目前该厂土地流入收储计划。企业根据自身多年亏损的情况,董事会初步意向决定退出市场。
  对于花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信委已经汇报常熟市政府,并将和文化等部门协商,对厂房资料、档案及物品进行落实保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就在明天,常熟这个地方将被万人包围……
城事 | 一座天主堂,一项老技艺,不为人熟知的两个莘庄瑰宝
“与驴共舞”秦玉峰:驴皮做阿胶成就大老板,他是如何逆袭的?
今日头条
记忆贵州|玉屏箫笛制作大师刘泽松
【记忆】一个人的工厂 ‖ 刁觉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