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热昏与梨膏糖
小热昏与梨膏糖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一种敲着小铜锣说唱的街头曲艺形式,又是对以这种说唱形式卖梨膏糖的行业艺人的统称,又俗称“卖梨膏糖的”。“小热昏”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民国时期流行于江浙沪一带,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逐渐消失。卖梨膏糖素有“三分卖糖,七分卖唱”的说法,在以前曾有“文卖”和“武卖”两种形式,在固定地点摆摊卖梨膏糖的叫“文卖”,如今在苏州还能看到;以流动说唱方式卖梨膏糖叫“武卖”,也就是“小热昏”,现在已很难见到了。为何称之为“小热昏”呢?热昏一词是吴地方言,意思是指一个人发高烧热昏了头,以至“昏说乱话”。而卖梨膏糖者只是一小人物、小角色,其乱话三千、满嘴荒唐言,充其量就是个“小热昏”而已。
  在我小时候,还能常见到“小热昏”。那时住的还是老式洋房,南侧沿桃花河,北面大门就朝桃花坞大街,家门口有片街面很是宽畅,所以那些卖梨膏糖的、摇棉花糖的、换麦芽糖的,时常会在家门前歇脚、摆摊。其中卖梨膏糖的声势最大,一般在近黄昏,尤其是夏日傍晚,乘凉聊天的人多。这时“当、当、当”一阵锣响,“小热昏”来了——是个“小老头”——现在想来也不过四五十岁样子,身穿长衫,面孔涂得红红的像大公鸡的脸,头上套着一只古里古怪的头套,后面翘着根香蕉一般的尾巴,站在长板凳上一颠一颠地敲着小锣吸引人。凳子旁有一只木箱柜,高高搁在叉开的木架上,上书“百草梨膏糖”五个大字,箱柜里就是梨膏糖了。这箱柜既可作响器用,又可摆放敲板、小锣、折扇等道具。木架做得很扎实,因为在天暗以后,“小热昏”会在木架上扎一根竹竿,挑上一盏汽油灯,可让白晃晃的光线使远处的人都可看得到。
  观众一层层围住“小热昏”,近前的小孩子都抬着头、张着嘴、睁眼看着“小热昏”。围观的人少时估计也得有二三十个,多时要六七十人吧!大家都起劲地站着听他说唱、讲故事。“小热昏”主要唱些九腔十八调的民歌小调、说点苏州城里城外的山海经和笑话故事,还有现编的即兴说唱、马路新闻,内容往往滑稽有趣,常常逗得全场一片笑声。
  就在大众听到要紧关头,“小老头”会突然刹车,推销起梨膏糖来。他一边忙碌地收着钱递着梨膏糖,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唱着类似“皮匠师傅不吃我格梨膏糖,吱钻要钻勒大膀啷”,“小娘鱼吃仔我格梨膏糖,嫁个丈夫开银行”等等滑稽闲话。有时木箱柜的另一侧还会站着个女人,帮着敲敲锣、收收钱、递递梨膏糖什么的。她也会凑合着说唱几句,或与“小老头”来一段“双簧”,什么“吃仔伲格梨膏糖,止咳化痰精神爽”、“吃仔伲格梨膏糖,生意兴隆财源旺”等等。我最喜欢吃的是玫瑰或薄荷口味的梨膏糖,有时还能买到含有松仁、瓜子仁的梨膏糖,那是真好吃,应该算是极品了。而真正治咳嗽的那种百草梨膏糖,充满了药味,儿时的我并不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篇】扒一扒你不知道的杭州民间曲艺——杭州小热昏
【老杭州】夏夜小热昏
茶馆里的“小热昏”,让你笑到肚皮痛
五、六十年代的街头说唱艺人(史正)
敲起小锣唱春调
《鹤邮》作者群文选-85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