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灯
近日,有朋自远方问我:“听说,千灯入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你能给我说说千灯到底是什么样的吗?”我说,千灯是风流才子遗落江南的一把画扇,轻轻一展就是一条流不尽的河,一条走不完的千年石板街,更是一个江南文化的驿站。它不是那种让人惊艳过后一直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而是让你来过之后可以回味再回味仍有无穷回味的地方。它不仅是一种地域上的概念,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文化千灯体现在一条河,一座桥,一条街,一间房,甚至是一片瓦之间。
    千年以前,千年以来,千灯人就把一条千年尚书浦、一条千年石板街作为文化千灯的象征。
    水作为江南古镇的共有灵魂特征似乎可以不提,但尚书浦却又给人以别样的感觉。随便站在尚书浦的一座古桥上,你无法不生幽幽思古之情。夏尚书和当年的大臣们早已作古,但其当年率千军万马疏浚千灯浦时的豪情壮景,就如同夏日的睡莲慢慢地浮现眼前。站在尚书浦边,看着流淌了千年的河水,说尚书浦是千灯人的母亲河毫不为过。自古以来,千灯人就临河而居,尚书浦的水滋养了一代代的千灯人。清晨的尚书浦是忙碌的,那清幽幽的河水倒映着洗衣淘米的江南丽影,河上小商贩们悠闲地摇着一叶小舟在做着卖米、卖柴的生意,清纯的船娘也在河边人家的窗外甜美地叫卖着各种具有特色的风味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看!那临窗的女子正在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上去,这些怎能不拨动你那怀旧的心弦?
    千年,沧海桑田,一个我都不敢去想的时间概念,江山都换了无数个朝代。不敢想是因为我怕寂寞,也许是古人也怕尚书浦寂寞,就并行修建了一条石板街。从此,不用怕千年的寂寞了,石板街总被许多孩童光着的脚丫恣意地磨得光滑了。石板街始建于南宋,全长三华里,主干道800米,由2072块条石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的独特风貌。从踏上石板街那刻起,我已然忘记了喧嚣,忘却了名利,余下的只有那份宁静与清雅。“吱呀——”一声,木门被拉开,小院内走出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朝我走来,低吟浅唱着昆曲,疑是天籁之音。站在老街的任何一处,近看,两侧建筑的墙面是自然的深灰,如同石板街那积淀的历史踏过的青灰痕迹,一切都是厚重的文化;远眺,深幽宁静而又蜿蜒曲折的石板街,未见尽头,千灯文化就在此交错,似乎可以感受到先贤遗老坐在临街的店里朝你微笑。
    行路中,你会感觉到这儿,不适合将军铁骑踏跃,因为铮铮铁蹄会踏破这儿的宁静;这儿也不适合佳人无心路过,才子有意吟诗,纵使会有妙语佳句,也似乎太人间了,怎配得上这儿的清幽仙境;这儿,更不适合高声叫卖,若是打破了这如诗如梦的古朴生活,怕是千金也难再买回……或许,这儿只适合阿公阿婆临街坐着,倚在竹藤上,守着卖米酒或糕点的小摊儿。那酒,未入口,甘洌的酒香夹杂着独有的米香已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美味毋庸多言,就连嘴边残留的,都不愿让它消散在空气中。最好品着这独有的糕点,向老人家要个小凳,听她讲一讲千灯的文化……
    文化千灯宛若一本典藏丰富的大书,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千灯的文化是一份产业,一份属于江南、更属于中国的产业,一份属于先祖,更属于子孙万代的产业。信步千年石板街,看着尚书浦上晃晃悠悠的小舟,听着农家中传出的低吟浅唱的昆曲,我觉得所谓的江南文化,如此这样真的也就知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灯古镇千灯人
【苏州】千灯古镇~一条石板街、一座庙,一座塔
[原创拍摄]千灯古镇
行走的江南水乡千灯古镇,如何将热闹延续了5000多年?
走进千灯古镇
逛一场千灯古镇,寻一盏永恒心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