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式”文玩小件
“苏式”文玩小件
  观音坐像·佚名·黄杨·清代
螳螂·钟景德
  财源滚滚·陈忠林·小叶紫檀
  袁牧
  砍削雕刻是一种最原始的塑形表现手段,也是人类造物的基本技能。人类最初有意识地改变物体形状,为的是能制作出生产和生活器物。砍削雕凿的技艺精湛了,器物加工制作得精美了,也就慢慢地具备了观赏性,至此,可以独立欣赏的雕刻艺术品诞生了。
  作为艺术品的雕刻,在我国走过了一个由宏大到精微,由写意到精工,由雄浑到清雅,由宣教到装饰,由摆设到把玩的过程。或许因为扬鞭策马的缘故,秦汉时期的雕刻艺术如同那个时代一样,也是那么旷达雄奇,整块顽石只需寥寥数刀便砍凿出咄咄逼人的霸气,只要见过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人无不被其气宇轩昂的气势所震撼。国富民强的大唐盛世,其雕刻艺术也呈现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度。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成了彪炳我国雕刻史峰巅的奇迹。
  艺术如同一面镜子,可以真实地映射出历史的变迁。宋代雕刻艺术如同其多舛的国运一样,也由汉唐时期的雄奇大度转向精致细腻。宋室南渡改变的不仅是政权,还有变性的文化。皇室南迁需要兴建宫室,营建馆舍,各地能工巧匠蜂拥而至,他们在带来技艺的同时,也使得临安成了雕刻艺术的中心。苏州经济富庶,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也吸引了大批南移的达官显贵、仕绅富豪和文人雅士在此安家落户。兴建家园需要大量的室内陈设,带来的古董雅玩需要与之配套陈设的案几、台座、箱盒、笼罩、灯屏、搁架等物,如此,
  极大地刺激了文玩小件的制作生产,文玩小
  件雕刻业便应运而生。
  豪贵之家对配饰木雕和文玩摆设的需求量较大,市场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干脆长年供养各种工匠在家服务。因为是自产自用,所以工可以不厌其烦,材可以不厌其贵,技可以不厌其精,慢慢地,一种造型精巧、做工细腻、用材考究,追求品味、注重意趣的风格逐渐形成,“苏式”文玩小件雕刻的样式逐渐定型并成为各地竞相效仿的风标。
  明清之际是“苏式”文玩小件雕刻艺术快速发展的时期,从业人员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国时期苏州红木小件制作还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至上世纪三十年代,苏州有各种红木制品作坊八十余家五百余人,其中红木小件制作就占了一半。
  文玩小件雕刻是一种并不依附于其他载体的非装饰性木雕,具有独立的观赏性,常常作为观赏把玩品随身携带或被摆设在厅堂殿宇、文房书斋。苏式”文玩小件雕刻因为其用“材金贵、雕工讲究、构思精巧、造型生动而成为苏州木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苏式”文玩小件雕刻有着深厚的传统,明清时期已臻于完美。近年来,在西方现代造型观和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下,一批中青年木雕师融汇中西,无论在雕刻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雕刻题材上已经不再局限于吉祥如意、观音弥陀和“一路连科”等传统题材,而注入了时尚元素。在雕刻观念上广泛吸收西方造型观,有意将块面造型的方式注入到传统的“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中,通过对物体空间转换关系的巧妙刻画,表现出对象的生动姿势和充满动感与力度的形体,进一步发展了苏式小件木雕的艺术表现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洋为中用 | 西番莲纹
摄影:难得一见的红木雕
传统木雕艺术
小件木雕工艺品,给家装增添更多韵味!
.红木雕刻小件
绝美木雕艺术欣赏、(四)、【红木雕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