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仰望五百名贤

仰望五百名贤

撰文/蒋晖

  漫步沧浪亭中的“五百名贤祠”,与刻在壁上的594个名人无言心语,那从不相识却又似曾相识的他们,是这样生动地在我们面前出现。始建于清朝道光七年的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着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他们的面目,有的严谨,有的和善,有的刻板,有的飞扬,其中大部分是有着各种不同经历和性格的吴人,也有外地来苏为官的名宦。仿佛要永远与苏州长存,清咸丰和同治年间,五百名贤祠曾遭兵火,但墙上的石刻画像至今仍存,它是一部由人物石刻像串起来的苏州史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州的历史。

  从春秋至清朝,这些石刻人物越过时光的阻隔向我们走来。首先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那三让王位的季札。接着,是伍子胥、白居易、范仲淹、文天祥、韩世忠、唐伯虎、文徵明、况钟、林则徐……这些名贤像多数临自古册,也有的来自名贤后裔的描述或描画,都深具文献价值。

  文人官员共建名贤祠

  今天我们能见到这些珍贵的碑刻,应该感谢苏州的藏书家顾沅和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

  顾沅字澧兰,号湘舟,又自号沧浪渔父,好收藏,所收“旧籍及金石文字,甲于三吴”,“图书之富,甲于东南”,其人品爱好,深受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和江苏巡抚林则徐的器重。顾姓在苏州是一大姓,名人甚多,若以入选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的才人杰士之姓氏分类,东吴时期以来的吴中大姓,顾姓人物就有46人,在各姓中赫然榜首。顾沅与这些人物,应不无关系。

  两江总督陶澍是有学问的大家。这个湖南人听说吴中顾沅家里有顾姓先贤和吴中名人画像300余幅,甚为仰慕,觉得传扬先贤功绩风范,有益世道人心,就在这个基础上广为罗致,又从各先贤后代家中寻访到200多幅前贤画像。当时正值沧浪亭重新修建,他也不动用“库银”,却带头从自己俸禄里捐献,他的手下人见“一把手”亲自抓,也一起参与了这个工程,于是,轰轰烈烈地,一座“五百名贤祠”出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由吴中名士顾沅主持,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像的沧浪亭“五百名贤祠”。除了风雅还有风骨

  500多先贤里面,许多人并没有官员身份,但即使一辈子不走仕途,只要会丹青,能吟诗,有才华,照样被街坊邻居羡慕,这就是苏州人固有的价值观。沧浪亭名贤祠的500多席位里,不以官位而以文才占尽风光的,除了前面的顾家,就还有苏州的文家。

  从著名的画家文徵明,到擅长篆刻的文彭,到后辈文震孟考中状元,到以一本《长物志》写尽苏州风流跌宕,擅长生活艺术的文震亨,以及后来的文应符,一路开花散叶,文家代表了苏州文化大家族的生气与辉煌。其他如申时行、申用懋父子,王锡爵、王鼎爵、王元爵兄弟,都是当时让人们心仪佩服的角色。而他们,都是诗礼传家的读书种子,于举业功名外另有各自的擅长。

  还有如“不求闻达,矢志读书”的葑门老儒朱野航。朱儒一辈子在书香里度过,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搜集前辈诗文,到处打听谁家里有什么秘籍孤本。按说这样的人也没有什么地位,但苏州人不管,500名贤里照样有他的一席。这也是这个城市重读书,不世故,可喜的一面。

  风雅如苏州,怎可无琴。琴人严天池,辞官归里后,以琴自娱,68岁时还编纂完成了《松弦馆琴谱》,成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一部明代琴谱。该琴谱所收22曲,被晚明琴界奉为“正声”,影响全国。沧浪亭五百先贤里,也留下了这位琴者飘逸的身影。

  弹琴是寄托,苏州人听琴、读画、看圣贤书,潜移默化了,大多具风骨。又如奇人杨循吉(1456~1544),他著作等身,后人记述,此人“好读书,每得意,手足踔掉不能自禁”。他31岁时,就辞官回了故乡。不知道天高地厚,却也正是苏州读书人的风骨所在。孝子进入名贤队列

  清朝以“孝”治天下,孝行格外要褒奖,500名贤里,也有好多苏州的孝子。

  例如吴江有一个叫吴璋的孤儿,他历尽磨难,20载寻母,过程曲折,感天动地,后来他母亲在外地病故,吴孝子匍匐负骨,终于回到苏州,时人称赞他为“全孝翁”。清朝孝子黄向坚,父亲在云南做官时,正好清兵入关改朝换代,天下大乱不能回家,黄孝子就行程两万五千里远赴云南去会父亲,成为《清史稿》中有传的人物。

  奉母至孝的明朝初年苏州名医王宾也是孝子,他卖药为生,伺奉老母。母亲死后,他悲痛欲绝,连声呼娘,“一恸而绝”。他的石碑礼赞上,一个深刻的“娘”字,让人感怀。“第一等繁华地”的清官

  五百名贤里当然还有清官。苏州自古繁华,在苏州当官很幸运,而被苏州老百姓记得的好官,譬如况钟,林则徐,汤斌,五百名贤祠一个也没忘记。

  汤斌是整个清朝公认的最最清的清官。他做江苏巡抚时,发现儿子吃了只鸡,就痛斥说,要吃回老家河南山里去吃,那里便宜,苏州菜市的鸡这么贵,能随便吃吗?儿子已经三十四岁,听他训斥,不敢说话。汤大人带头不吃鸡,只在衙门后院种点青菜吃吃。据说汤夫人也没什么华贵衣服,旧衣上常“棉絮飞出”。官场上的奢侈风气,就这

  样被这个河南人镇住。

  汤斌外号“豆腐汤”,意思是这个巡抚只吃得起价格便宜的豆腐,买不起肉,其实,他不仅是一个自己不愿多吃肉的朴素生活者,也是一个不肯多动用朝廷和民间税金的清官。他敢于在康熙皇帝南巡苏州时,不像其他地方的许多官员那样,专门动用了人力物力去修路扩路开“御道”,理由是如此一来,要拆除大批民房,老百姓负担太重。他是不感兴趣于所谓建树“政绩”的,康熙皇帝获知,却因此嘉许他是真正的“爱民如子”。

  汤斌离任时,苏州百姓“罢市三天挽留”,聚哭辕门,数万人焚香送别。据说,他离任时带走的,仅是一部书籍《二十一史》,因为当时苏州出版业发达,在这里买书,“吴中价廉”。除了沧浪亭,苏州胥门接官厅也有“民不能忘”石牌坊,民不能忘的人,就是这个汤斌。

  汤斌的另一件民不能忘,是在苏州的官场中,调教出了一个著名的廉吏―――郭。

  郭是从一个贪官脱胎换骨变为一个清官的。他其实就是那个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里,在权相明珠过生日时上门朗读弹劾奏章的江南道御史。曾经因为贪污纳贿,郭的声名搞得很是不好。汤斌上任后,要治这样的罪、罢这样的官,郭求见汤斌,愿意痛改前非。返回县衙后,郭立即命人挑水冲洗厅堂及内室,表示去污更新。同时公开对老百姓说:“前任县官郭已死,现在是新的郭了。”从此,果然清正廉洁,尽心治理。汤斌对郭知错就改很是欣赏,他发告示嘉奖郭“洗屋做清官”的事迹,并按照全省第一名的资格向朝廷推荐郭当上了御史,这才有了后来“郭痛斥明珠”的一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缘何由贪变廉
清官郭琇曾“失足”
从“以贪黩闻”到“铁面御史”
史上罕见的大清清官汤斌
重读历史:重读历史:汤斌凭啥成为清朝文正第一人?
康熙打掉的五只“大老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