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绛与杨荫榆

在姐姐家看了《我们仨》后念念不忘,欲买来收藏,然小城市的新华书店仍然断货,只得买来原本未曾打算看的《听杨绛谈往事》。

    儿子睡后急急打开阅读。阿季小时候的事情均已经从《我们仨》中知晓部分,但阿季在北师大附小的记述令我大吃一惊:她的姑姑竟然是时任北师大的学监的杨荫榆!

    记忆中的杨荫榆,是高中课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带给我们镇压进步学潮的女巫似的张牙舞爪。虽然长大之后明白,鲁迅先生骂过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信仰不同而已。但是血淋淋的现实确实不能挥之而去。

    抽空百度搜索了“杨荫榆”,她的形象才真正树立起来,原来是有过也有功:

    杨荫榆(1884~1938)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1924年春就已开始担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188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小名申官,无锡北门外长安桥人。1903年在其兄杨荫杭创办的锡金公学就读,学习近代数理知识,是为开男女同校的风气之先。后至苏州景海女中读书2年左右,又转学到上海务本女学,直至毕业。1907年江宁学务公所录取她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女子学院,后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后,受聘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同时兼任生物解剖教师。1914年杨荫榆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学监。1918杨荫榆赴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的杨荫榆一度在上海教书,不久便被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于1924年2月她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任女师大校长期间,竭力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受到北洋政府的赏识。她在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并依仗权势打击和排挤进步教师。1924年8月在北师大任教的鲁迅也退回了该校的聘书。1925年5月9日,杨荫榆假借评议会名义开除许广平、刘和珍、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姜伯谛等六个学生自治会员。 1925年8月,北洋政府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撤走进驻女师大的武装警察,并批准了杨荫榆的辞职,免去了她女师大校长的职务。

  此后十多年,杨荫榆先后任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院讲师、东吴大学日文兼教育学教授,执教于苏州女师和省立苏州中学。三十年代中期,她还创办了名为“二乐女子学术研究社”的私立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苏州,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杨荫榆面对侵华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还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有一天,几个被日军追逐的妇女逃至盘门新桥巷的杨荫榆家时,杨荫榆立即勇敢地站出来用日语同日军交涉,当众斥责日军的暴行,保护了这些中国妇女。凡此种种,刺激了日本侵略军,杨荫榆也就成为日军的眼中钉。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以司令部传见为借口,把杨荫榆诱出家门,行至盘门外吴门桥突然开枪击杨,并抛入河中,因见杨荫榆晃动手臂,又开数枪将其射杀,次年安葬于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

    杨荫榆女士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仅1年零8个月的时间,曾导致了著名的“女师大风潮”,这是坏事,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大沽口的侵略行为,向北洋政府请愿,遭军警镇压,女师大刘和珍等学生遇难。杨荫榆未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受到校内师生和社会进步人士的谴责。虽然如此,她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的史实却是不能抹去的,她在侵华日军面前不畏强暴的言行,表现了她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她的晚节还是应当肯定的。

    在杨绛的眼里,她的这位姑母不算可爱,但是从一个家里人的角度,让我们感到这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性格,不向命运屈服的坚韧女人。

    杨荫榆是我的三姑母,我称“三伯伯”。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她在女师大的作为以及骂敌遇害的事,我都不大知道。可是我听说某一部电影里有个杨荫榆,穿着高跟鞋,戴一副长耳环。这使我个禁哑然失笑,很想看看电影里这位姑母是何模样。认识她的人愈来愈少了。也许正因为我和她感情冷漠,我对她的了解倒比较客观。我且尽力追忆,试图为她留下一点比较真实的形象。

    我父亲兄弟姊妹共六人。大姑母最大,出嫁不久因肺疾去世。大伯父在武备学校因试炮失事去世。最小的三叔叔留美回国后肺疾去世,二姑母(荫枌)和三姑母都比我父亲小,出嫁后都和夫家断绝了关系,长年住在我家。

    听说我的大姑母很美,祖父母十分疼爱。他们认为二姑母三姑母都丑。两个姑母显然从小没人疼爱,也没人理会;姊妹俩也不要好。

    我的二姑夫名裘剑岑,是无锡小有名气的“才子”,翻译过麦考莱(T.B.Macaulay)的《约翰生传》(Life ofJohnson)这个译本钟书曾读过,说文笔很好。据我父亲讲,二姑母无声无息地和丈夫分离了,错在二姑母。我听姐姐说,二姑母嫌丈夫肺病,夫妇不和。反正二姑母对丈夫毫无感情,也没有孩子,分离后也从无烦恼。她的相貌确也不美。三姑母相貌和二姑母完全不像。我堂姐杨保康曾和三姑母同在美国留学,合照过许多相片,我大姐也曾有几张三姑母的小照,可惜这些照片现在一张都没有了。三姑母皮肤黑黝黝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涡,牙也整齐。她脸型不错,比中等身材略高些,虽然不是天足,穿上合适的鞋,也不像小脚娘。我曾注意到她是穿过耳朵的,不过耳垂上的针眼早已结死,我从未见她戴过耳环。她不令人感到美,可是也不能算丑。我听父母闲话中讲起,祖母一次当着三姑母的面,拿着她的一张照片说:“瞧她,鼻子向着天。”(她鼻子有上仰的倾向,却不是“鼻子向天”。)三姑母气呼呼地说:“就是你生出来的!就是你生出来的!!就是你生出来的!!!”当时家里人传为笑谈。我觉得三姑母实在有理由和祖母生气。即使她是个丑女儿,也不该把她嫁给一个低能的“大少爷”。当然,定亲的时候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的底细。据我父亲的形容,那位少爷老嘻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拉子。三姑母比我父亲小六岁,甲申(一八八四)年生,小名申官。她是我父亲留学日本的时期由祖母之命定亲结婚的。我母亲在娘家听说过那位蒋家的少爷,曾向我祖母反对这门亲事,可是白挨了几句训斥,祖母看重蒋家的门户相当。   

    我不知道三姑母在蒋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听说她把那位傻爷的脸皮都抓破了,想必是为自卫。据我大姐转述我母亲的话,她回了娘家就不肯到夫家去。那位婆婆有名的厉害,先是抬轿子来接,然后派老妈子一同来接,三姑母只好硬给接走。可是有一次她死也不肯再回去,结果婆婆亲自上门来接。三姑母对婆婆有几分怕惧,就躲在我母亲的大床帐子后面。那位婆婆不客气,竞闯入我母亲的卧房,把三姑母揪出来。逼到这个地步,三姑母不再示弱,索性拍破了脸,声明她怎么也不再回蒋家。她从此就和夫家断绝了。那位傻爷是独子,有人骂三姑母为“灭门妇”;大概因为她不肯为蒋家生男育女吧?

    我推算她在蒋家的日子很短,因为她给婆婆揪出来的时候,我父亲还在日本。一九○二年我父亲回国,在家乡同朋友一起创立理化会,我的二姑母三姑母都参加学习。据说那是最早有男女同学的补习学校;尤其两个姑母都不坐轿子,步行上学,开风气之先。三姑母想必已经离开蒋家了。那时候,她不过十八周岁。

    三姑母由我父亲资助,在苏州景海女中上学。我亲戚家有一位小姐和她同学。那姑娘有点“着三不着两”,无锡土话称为“开盖”(略似上海人所谓“十三点”,北方人所谓“二百五”)。她和蒋家是隔巷的街坊,可是不知道我三姑母和蒋家的关系,只管对她议论蒋家的新娘子:“有什么好看呀!狠巴巴的,小脚鞋子拿来一剁两段。”末一句话全无事实根据。那时候的三姑母还很有幽默,只笑着听她讲,也不点破,也不申辩。

    过了些时候,那姑娘回家弄清底里,就对三姑母骂自己:“开盖货!原来就是你们!”我记得三姑母讲的时候,细酒涡儿一隐一显,乐得不得了。

    她在景海读了两年左右,就转学到上海务本女中,大概是务本毕业的。我母亲那时曾在务本随班听课。我偶尔听到她们谈起那时候的同学,有一位是章太炎夫人汤国梨。三姑母一九○七年左右考得官费到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现“茶水女子大学”的前身)毕业,并获得奖章。我曾见过那枚奖章,是一只别针,不知是金的还是铜的。那是在一九一三年。她当年就回国了,因为据苏州女师的校史,我三姑母一九一三至一九一四年曾任该校教务主任,然后就到北京工作。

    原以为名媛们过的都是张爱玲、陆小曼抑或是杨绛似的生活,杨荫榆的一生,又让我看到了她们各种各样的人生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绛姑姑,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为何被鲁迅骂到孤独终老?
有一种温暖叫做“懂”
许广平眼中的杨荫榆
才女:被鲁迅攻击,可悲可叹的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瑜
鲁迅笔下的“寡妇”“专制魔君”,为救女学生,被日本兵枪杀
钱锺书&杨绛(2):杨绛的姑母是曾在鲁迅笔下“死”过的杨荫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