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到姑苏见
君到姑苏见
  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赴苏城拍摄人文片,亦可称之为纪录片的《苏州1972》时,笔者年甫九岁。
  显然,安东拍摄的影像资料,是那么地吻合旧日时光所给予人们的一份记忆。“君”到姑苏见,想着他首先该是一位多情的诗人,因此很是绅士地将“人物”视为镜头里的主角。当然,背景因真实而彰显出人文片的美来。四十多年后,有多少“老苏州”看着看着录像,不由得濡湿了干涸已久的眸子。盖所谓“旧地重游”,于沧海桑田的今下,亦唯有影像能助人之步履、去深情地走上一遭。
  不知安东是否还健在?而被纪录片的艺术形式所打动的人,又无法不于心头作深情地一问。
  据说,曾于当年开明大戏院画得一手上佳剧照的美工张靓先生,看罢此片,情不自禁地喊到:“影片里有我母亲,就是观前南酱店柜台内卖咸鸭蛋的那位……”
  而当下苏城诗人则激情地写下这样一行文字:
  “那年,我九岁,时常,独自,伫立于旧人民桥头。而这一年,病入膏肓中的外祖父,便由轮船码头坐船回故里,不久才得以事遂人愿,入土为安。”
  记得那会儿,常有二三“金发碧眼”,手执相机,站于桥首,将护城河栖息着农舟的泊岸一一拍摄。瓜舟、菜舟、甘蔗舟,乃至粪舟,能肩依肩地排成数里长之景趣。尤粪舟上农人就地生火、熬粥,然后仅隔粪仓尺余,则将午饭或夜粮吃了开来。这一幕,不知何故,印象颇深……
  片中亦有旧日南园菜地、南护城河、河中竹筏乃至岸头颓墙之撷景。当年,我家大伯就在这竹行“中转站”工作,一人守着数众浮于水面的它们,于少时的我视野望出,已然画面好不生动与伟岸……
  《苏州1972》由头裏毛巾的一群妇女于田头忙着农事拍了开来,稍瞬一泓渠水翩跹着浪花将光阴流淌。在田塍一处,数众壮年农夫挑着农作物“哼唷”着一路走来,不时地传出数声吴侬软语。那“哼唷”声,有着东吴大地才有的音律特点,尤瘦弱的汉子能将它哼唱成哀婉着的劳动曲子,抑或少时曾有所聆听的人,方能将其于心灵深深重温。
  影片撷景里最多的莫过于河道通衢、窄巷石桥,乃至一晃而过的孤独着的汽车,疾驰而来的三轮摩托,慵懒着的人力车。而车驰过后必有一景一物一人忽地呈现于眼前——喏,镇上手执小竹鞭抢着赶鹅的少年,被大人责怪后怯生生的样子,尤可人;喏,车过后,一臂戴红袖章的交通协管员,那指挥若定的样子,尤令人过目难忘;喏,又一军车一驰而过后,路一头麻利地洗刷着衣服的少妇,与动感的身影,随即于画面中脱颖而出。当下从艺者不难发现,安东的影片剪辑亦是一流的,其中无一丝累赘、多余,有的是扑面而来的旧日气息之美。其实,城市亦有其神情,尤昔日,即便一砖一瓦也无不透露出属于它们的物之风骨。“君”到姑苏见,不知是人物衬托了背景,还是背景衬托了人物?
  镜头里,于老街石桥上一晃而过的怀抱孩子的年轻父母,少妇又回过头来张望了一眼架设于河对岸的摄像机,神情中有着淡淡的诧异与好奇,尽管只在须臾。蓦地镜头由板车走过,不久切换成不远处屋之墙面间正怒吼着的人物宣传画,画中神情亦有当年荒芜着的时代内涵。但更多的是旧日时光里的景致之美,通衢大多时候旷寥得像一敞着怀而尤显清癯的江南老者。街景形似当年的盘南路上,临街又一女子在木板上浆洗着衣裳,而于一旁搀扶着老人走过马路的妇女,口
  叼烟卷,神情亦是淡淡的那种。
  抑或旧日苏城景象,灰色调才是它们明朗着的色彩,而这份色彩肯定来之于曾经由岁月逐渐堆砌成的那份内涵与风骨。
  与旷寥的通衢恰恰相反的,是小浜大河随处可见的舟船帆影,又总能“拥挤”得恰到好处。而连接着大运河的护城河,点点帆影酷似于长江一头。镜头亦在不停地切换,个头大些的舟一家老小各居一处,尤数众舟童特别抢眼,虽衣衫陈旧,其中一孩于网状秋千之中乐不可支的样子,令过来人视之,既疼爱有加,又无法不去追忆自个的童年往事。舟上戴着金丝边眼镜,手执轮舵的妇女亦抢眼,神情中有黯然失色下的肌肤,乃至怏怏着的人物情趣,似诗似画。而于纯录音中,忽地传来一阵字正腔圆的“样板戏”,一单臂驾舟边饮茶的五旬汉子,与大马力货运船前方所书写的一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岁月画面之深动,足以使人心生万千感慨。
  “君”到姑苏见。当年镜头里有民国建造的万年桥之身影,其筋骨尤显稳重大方,从来不急不躁。农人于桥一旁高高的堤岸挑着一筐筐时令蔬菜送往国营胥江菜场,想必瓜果蔬菜由南园菜地借水路而来,路程并不遥远。送菜场面与周遭环境亦“拥挤”得恰到好处,人物,景致与传出的言语声,喧阗而不喧沸,景之神情亦是淡淡的那种。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镜头里的面店、饭店、点心店,忙碌着的厨子,后灶间添柴禾的女工,敲打着平锅沿的生煎师傅,一晃而过的洗碗工,镜头所到之处无不既具像,又充溢着浓浓的写意色彩。饮食者男女老少,或祖孙三代围一桌,长辈用箸夹着食物往孩子口中送去,言语中有些许愉悦;或俩年轻人于一桌旁对坐;或二三苏城老妪坐成一桌,其中亦有特写景头,尤尚有着民国老者气质的苏州阿婆,使人观之恍若隔世,而其神情并不突兀,与周遭气息亦浑然一体,淡淡之中又写满了另一番人文之美。
  安东镜头里的当年苏州园林,其物之相貌气息,同样有着淡淡的缱绻之气,而显然假山巉峻依旧,草木葳蕤依旧,长廊盈亭依旧,曲桥、池塘、浮萍、游鱼亦依旧。景致过后,忽地,于小树一旁一戴着眼镜、正翻阅着书籍,并用笔记录着什么的场景,尤显岁月又何曾将对未来的展望与心灵的呵护遗忘。是的,安东于当年特定社会环境下所拍摄的苏州景致,同样美如诗画,一双恋人围亭坐,半亩浮萍见游鱼。静水流深屋枕河,二三阿姨临水浆。小桥楼阁斑驳墙,棹声橹影点点帆。劳作田塍渠水馨,饮食生活万代同……
  是的,四十多年前的苏州,同样美不胜收。
  君到姑苏见。

  倪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风十里,如果在苏州遇见你
姑苏十记
檃栝词(十三)
【慢品苏州之一】姑苏水,流淌着的苏州魂
词一首·南歌子 ——山塘街 【旧照重题】
寒山寺古意·风景卷:苏州行记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