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葑门横街的林林总总
孔令林

  姑苏城内阊门横街与娄门横街的风貌已荡然无存了,依水而筑、蜿蜒曲折的葑门横街保留了下来,并依旧保持着它古朴的江南老街的风韵。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岁月里葑门横街的林林总总吧。
  葑门横街东西走向,其南侧靠河,此河从金鸡湖一直延伸到外城河,横街南侧房屋进深只有二三间而已,北侧房屋进深深。横街开阔四五米左右,当时是弹石路面,两旁房屋多为清末或民初所建,至今基本风貌尚在。沿河一侧每家人家后门外都是一级级石阶伸向河中,特别是在蒋家桥一带河面开阔,民妇洗菜淘米与农船来往卖菱藕、蔬菜的情景十分和谐。
  横街西端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还保留一处城墙的门洞,走进横街此处也可以走。
  横街最东端其巷名为石炮头,此处大多为民居,商店很少。石炮头走到底就是现在的东环路,当时是一片田野,再往东走一些路就是黄天荡,茭白、红菱、芡实、糖藕,好一片水乡风光。
  横街热闹的商店是从不到石炮头的横街支巷东街与横街的交叉口开始的,一直蜿蜒到横街的西端现在的徐公桥。我们现在就来走走七十年前的葑门横街吧。
  在横街与东街的交叉口对面再朝东一点有一家椿沁园茶馆兼书场。它虽然比不上当时城内的吴苑书场、大观楼书场,但是在苏州乡镇一带是响当当的。与城里不同的是听众中多为农民,他们早上把农产品卖完了,下午听一回书再回去。茶馆门口有做蟹壳黄烧饼和生煎馒头的炉灶。听客经常买几只带进去吃。书场里常有农村少妇顶着装了腌金花菜、橄榄等小吃的大扁筐招呼生意。伙计会把绞好的热毛巾在书场里飞扔给听客,飞来飞去煞是有趣。
  椿沁园书场不乏评弹名家响档演出,评弹名家严雪亭等人曾在此演出过。书场过去是鲜肉店、蛋行、小戏馆。草台班子或流浪艺人多数在小戏馆里混饭吃,最最吸引人的是杂技。再过去一条横弄堂里有鸦片馆、茶馆店、烟纸店、剃头店。那时候的剃头店没有空调,夏天老板也舍不得用电风扇,就用大的硬纸板剪成像小写字台大小的几块叠在一起,上部用一根粗麻绳固定在屋梁上,下部用一根粗麻绳连好,再甩在梁上,此麻绳挂下来由一个小学徒不停地上下拉动形成土风扇。这种土办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州城内一些小剃头店还曾用过。再过去是大饼店、铜匠店、生面店,还有一家四开间的蜡烛锡箔店,店面很大,是葑门一带包括下面黄天荡独一家。再过去就是一座基督教堂,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居委会活动场所了。再过去是居姓银器店、梳头店。苏州城内梳头店很多,上了年纪的妇女包括一些小阿姨想梳个发髻,就会到梳头店,那时要头发黑亮用的是刨花水,一面涂一面梳头发。再过去是米店、朱姓漆匠店、赵记糕团店、龚记白铁店和救火会了。当时没有专职消防员,都是兼职的,由附近店里的老板、伙计充当。苏州某处失火时有一个当店伙计的消防员史金奎在救火中不幸身亡,苏州各界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出殡大游行,他的墓就安葬在虎丘正山门那儿。
  再下来是寿材店、米行仓库、翁记咸鱼店、毕记糖果店、蛋行、汤记肉店、煤炭店、瞎子水果店、颀大麻子南货店、王万泰烟杂店、金永顺酱油店、肉店、李万顺百货店、张佩珍剃头店、钱记豆腐店、鸡鸭蛋哺坊、汰记豆行、桐油行、鞋子店、鲍记漆盘店,还有一家眼科诊所、一家竹篮店。在红板路处还有一家较大的信隆顺糖果店,它原来在横街南侧红板桥边上,后来搬到对面北侧处。现在我们已沿着横街北侧从东端走到西端了。
  再沿南侧从东端到西端走一遍吧。
  横街南侧东端的第一家是腌腊店,接下来是一家酒店、南货店、万泰酱油店、王瑞富杂货店、糖果店、杭记豆腐店、芦席店。芦席店里经销的席子都是从车坊乡下运来的正宗细草席。再过去就是协和菜馆了。此店在横街小有名气,边上的王巧泉茶馆生意亦很好,早上农船上的农民卖掉农产品后都欢喜进去坐坐。再过去是一家寿材店,边上是一家生猪行,再走几步是米行。那时多是本地米。再走几步是顾记银匠店、酒店、桐油行、杂货店、糕团店,两块芝麻蟹壳黄烧饼夹一块咸猪油年糕的吃法是苏州吃货的一绝。再过去是沈记药材店和一家小医院,小医院后来改为一家银行。接下来是徐记桐油行、殷记杂货店。
  再过去就是蒋家桥了,蒋家桥边上当时建了一家陆寿卿豆腐店,该店在横街中算较大的,附近的东吴大学到后来的江苏师院食堂里都要到这儿来买豆制品。经常能看到豆腐店的伙计挑了两筐豆制品从横街西端出来走十全街再从盛家巷过去进入东吴大学后门。紧接着是王小三面店、灯笼店、桐油行、振大布店。店内有洋货,有国货,有杭州绸缎也有苏州东吴、振亚绸厂的名牌货。下来是张记豆腐店、白铁店、同益生药材店、阿四小饭店、姚美娟南货店、鲜肉店。
  这就到了红板桥。它是一座古桥,宣统二年建,桥栏杆全是铸铁的,上面有精美的图案,每侧各有九块,每块中还铸有一字。这样精美的铸铁图案栏杆在姑苏城内也很少见。红板桥过去沿河一侧还有酱油店、小猪行、银匠店、竹篮店、咸鱼店、南货店、皮鞋店、杂货店、诸记漆匠店、大饼店、沈记棕棚店。棕棚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了,过去不但有棕棚店还有人走街串巷上门做生意,“阿有坏格棕棚修作”的吆喝声已与卖糖粥、卖炒白果、卖豆腐花、卖腌金花菜、卖栀栀花白兰花等的叫卖声一起列入“苏州小贩吆喝声唱腔集锦”里去了。这样我们沿南侧就走到了底,到了最西端的徐公桥了。
  葑门横街已有数百年了,红板桥铸铁栏杆黑黝黝、斑痕点点,它站在横街河面上朝朝暮暮看着横街集市披着朝露苏醒、熙熙闹闹,趁着月夜渐渐睡沉……

  来稿邮箱:szhj9163@126.com,并请在“主题”一栏注明“老苏州”字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买虾记
葑门横街
南货店
苏州老街上的香气,是最温柔的市井味道
百年老店和著名商号
豆腐起家成首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