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小时候的苏州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我那时还是个小孩子,照说不谙世事,但因家庭变故,使得我对社会的观察、思索加深。以下记述亲历的几件苏州往事。
  当时的苏州是一个消费型城市,据我所知,除了苏纶纱厂等几家轻工业厂外,没有什么更大规模的厂家。我家门口乐桥南堍护龙街(今人民路)上匡家开的白铁店装有马达和皮带传动装置,带动了包括一台冲床在内的几台工作床。机器的轰鸣声吸引了过路人,常有人驻足围观,住在附近与我年龄相仿的人可能会有印象。白铁店的产品是什么?除了白铁桶、壶等日用品外,主要为采芝斋等食品店制作像圆桶香烟盒般的食品罐头盒。那台冲床可以一次冲出带有食品店商标的盒盖。这就是当时还算能吸引人眼球的机器。
  那时城内绝大部分街道铺设的是不平整的乱石子路,只有观前街是平整的方石子路,而养育巷等是石板路。我十岁时路经大石头巷绊了一跤,嘴巴磕在不平的路石上,门牙当即断了半个。全市没有公交车辆,唯一可代步的是人力黄包车。听说我家一位亲戚与人合资开了一家人力三轮车公司,几个月就倒闭了。原因,一是消费水平低,生意清淡,二是街道路面粗糙,车辆磨损大,维修成本高。直到1948年我离开苏州,也没见过公共汽车。
  乐桥靠近市中心,街面还算热闹,但稍远一点路就有点冷清了。这一带的孩子要到马医科上振声小学,都走与护龙街平行的靠西面一二十米处的小路,路边就有土坡和荒地,匡家的比我小几岁的孩子放学路上被坏人劫去了毛衣,他爸爸说碰到了“剥猪猡的”。乐桥附近有个小园林叫“怡园”,里面的假山和现在的差不多,其他都是乱七八糟的。茶馆、小店、流动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到处是肮脏的水塘和破损的院墙,和现在的怡园真有天壤之别。
  那时一般市民生活都很简单,早餐多半是就着咸菜喝稀粥或泡饭,母亲有时会叫我到乐桥北堍的酱园去买一小荷叶包的腌胡萝卜丝,这是最便宜的酱菜,相当于现在的一元钱。平时中、晚餐多半也是以素菜为主。白铁店匡家早、晚餐常吃粥,只有中午吃干饭。灶上用的燃料普遍是稻草,很不方便。附近一般人家很少到餐馆吃东西,早上买副大饼油条已算奢侈。新开张的在凉棚里营业的朱鸿兴面馆向往的人多,能去消费的人少。
  作为孩子,对日本侵略者在苏州犯下的罪行知道的不多,但我深恶痛绝的是日本鬼子把吸食鸦片公开化、合法化。我亲眼看到一些亲戚、邻居公开吸食鸦片。我看到汪姓房东老夫妇俩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人已骨瘦如柴,气味也十分难闻,感到人和环境都十分不堪。我的父亲也是个大烟鬼,在家时也吸鸦片,对我母亲颐指气使,而母亲则忍气吞声,这些我都看在眼里。更气人的是有一次他把我带到观前街附近的可能是大成坊一带小巷里的一个石库门里。进门一看,几间房里都是歪七竖八躺了一些大烟鬼正在吸鸦片,有人告诉我,这是当时一个合法的鸦片烟馆。不知父亲出于什么目的把我带到这种地方,我极为反感。父亲也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不应过多责怪他个人,但稍长大后,结合父亲的一系列行为,我认为他是我的反面教材,我绝不做他那样的人。
  这些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我还记得匡家老板叫匡福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路拓宽拆迁,他家搬到言桥下塘,1956年暑期我曾去见过他和他儿子家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怀念祖母:在爱与希望的小街 | 友书可读·第2期
[父亲节特刊]吴汉祥的散文《病魔缠身的父亲》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苏童)
今天我来讲“苏州城里古桥的那些故事”...
古镇新市“后弄”,历史有多久
苏州游之半塘桥老街 (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