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时的清明
童年时的清明

 
  文/程伟祖 图/陶开俭

  旧时苏州许多大人家,在乡下或山里的坟墓,大都有看老坟的坟客,即坟主出钱,委托墓地毗近的农户照料祖坟。清明时节扫墓人上坟,坟客还会放好凳子,端着茶水迎接。祭扫结束,还可到坟客家坐坐,聊聊天吃吃饭。随着时代变迁,坟客已渐渐消失……

  清明节是个大日子

  苏州人的清明扫墓祭祖叫“上坟”。以前上坟实属大事,清明时节雨纷纷,二月里的天啥人也吃不准隔天是晴是雨?定下来的日脚一般弗会随意改变,哪怕落雨也要按“既定日程办”。
  从前,我们上个坟,郑重其事非同一般!我家的祖坟在梅湾,说远不远,说近勿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门不便,汽车少,汽车路更少,乘船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小辰光坐在船上和学堂里出去游春一样,好白相。自从我懂事开始,只要家里面有事,父亲总会带上我,上坟也不例外。
  事先,大伯会写信给坟客,告知何时何日,多少人要来上坟。言下之意有二:第一,要坟客摇船接迎,第二,到时候家里人要吃饭的,请做好准备。真的是“人马未到,书信先行”。
  上坟的重头戏是筹划祭祖的一切准备,祭品菜肴最最要紧。这许多杂事都由我的两个伯母负责,买、汏、烧,忙得不亦乐乎。以前的菜都只能在灶头上烧,足足要忙一整天。酱肉,红烧鳊鱼,全鸡全鸭……还要弄几只苏州的特色菜:咸肉鳝筒炖百叶,南北货杂炒等等,烧这么多菜实际上都是给活人吃的。供品花样繁多,除了各式菜肴还要带上水果,糕团,当然少不了酒水。另外,一定要带好香烛、蜡扦,锡箔、锭子,都是阳间出钱,阴间受惠,幽冥之国能通用的高额支票,赎罪券。装这些东西的大红袋上写了地址、姓名。阳寄阴收的红袋是给那些从未见过面的老祖宗的。程序更是繁缛,如同一场连台大戏。
  七端八整,百事停当。清明正日的早上,天还未亮,昏暗的路灯微微地照着石子路面。周围人影不见,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上坟的亲亲眷眷都到平江路胡厢使巷口集合。还有专门存放菜肴供品的红漆竹膳担,前二层,后二层。竹膳担由专门叫来的挑夫挑到金门轮船码头,一大家族的人喊仔几部黄包车跟着,车夫一路慢跑,赶头班轮船去西跨塘。

  一路先乘轮船再坐小船

  船舱内人不多,除了我们一大家人还有几家也是去上坟的人家。入座不对号,大家素不相识,却互相笑迎让坐。此情此景与现在相比,若为了抡个座位争得面红耳赤,弄得不巧还大打出手,人仰马翻,不知道要好多少!
  轮船不大。两边沿窗两排很旧的硬板凳,凳面不宽正好一屁股,我人小还嫌宽,板凳下面是留空的便于存物,蛮人性化。大家落座,安静而又小声地等待解缆起锚。不多时,手里拿纸喇叭的船员招呼大家:“坐定莫躁,船即起航,注意安全。”
  与此同时,船工们分头抽跳板,解缆绳,一个撑开船头,这种熟练的船上功夫看得我目瞪口呆。随着闷浑的鸣笛,轮船徐徐离岸,调头直往西南行去。总算开哉!舱里开始吱吱喳喳起来,抽烟的抽烟,吃早点的吃早点,攀谈的攀谈。我坐在窗前边吃边看,船窗外沿河都是又破又矮的老房子,许多老屋的木门旧窗关闭着,悄无声息。晨曦之中,偶尔几家炊烟袅袅,一路上清静而安谧。
  船行得很慢,穿桥过港,一路荒凉。沿胥江而上,经横塘,过石拱亭子桥。轮船离桥一里要鸣笛三声,方能船到桥洞直苗苗,据说也是规矩。约二个时辰到西跨塘下船,坟客的小船早已停泊在岸边。见我们大队人马便笑脸相迎:“来哉来哉,今朝天气蛮好,就是风大着点。”大伯回话:“行得东风有夏雨。我会看天的。”坟客忙说:“人算不及天算,祖上积了徳了。”“是的,是的。”我父亲接过了话头。“祖上真积徳了,否则哪来这么多子孙,除了子孙多都是派不了用场的货!让你等久了。”“呒啥呒啥,晓得你们来我亦开心煞哉。”心想,怎么能不开心,隔脱歇有得吃还好拿点铜钿,啥啦弗开心。是呀!那时候,坟客平时的零用钱都是从看坟护坟来的,靠田里吃风也不够。坟客一边敷衍,一边扶我们上小船,“看准,看准,看准脚下头。老格小格先上,慢点慢点。”船小人多,左右摆动晃动厉害。俗话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倒有点吓人。
  阴历二三月里的风着实冷,我坐在船上冷得发抖,坟客以为我吓得发抖。急忙说:“小囡覅吓,弗要紧的,一歇歇就到哉”。河面上,嘎嘎嘎声响,十几只鸭子仰着头叫。见此情景,父亲随口背了一首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开玩笑说:“鸭先知、我也知,可惜此地河豚无。”但见田野油菜郁郁葱葱,菜花似黄非黄,好大好阔;青山映然,松柏翠碧,一等苍翠山色。
  “到哉!”船尾坟客的一个扳艄,船头直掼转去顺水靠岸。船头上,我父亲熟练地用竹镐勾住岸上的树干,船平平稳稳停了下来。系好拦绳,垫好跳板,一个个扶我们下船。父亲曾经是开发上方山果园的开拓者,怪不得有如此这般的船上功夫。

  上坟完毕到坟客家吃饭

  我们一路走到山脚边,梅湾的山势说大不大,说高不高,与上方山前呼后应。不过,山路崎岖,青松翠柏之间的小路很不好走。山脚跟头有一块谷地,三面峰峦围绕,山凹中间便是梅湾。东一村,西一落,看上去不小。我们一行你推我拉,高一脚低一脚地跟着坟客上山。
  到了!半山间出现一座大墓,坐北朝南,没有任何遮挡。父亲说,这是自古风水先生所定的风水宝地,此墓自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几百年了还保存得很好。所有供品搬上供桌,上首全鸡,下首全鸭,然后,依次为荤素、供果、糕团、米面,满满地堆了一桌。烧香、点烛,按辈论序磕头谢祖。伯父还念念有词:我虽满腹经纶,而今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打“米,怎当如何是好”,说罢不觉呜呜咽咽地哭将起来。“好哉好哉!祖上在天有灵,好日子指日可待。”父亲劝道。真是:烛在风中泣,香在日下焚。且待香熄烛灭,酌酒三敬,红袋阴帀众火烈烧。忽然间,一阵“聚来风”吹得那银锡碎纸云屯席卷,一缕烟直上云霄,先祖酒足饭饱,拾金而去……
  祭祀完毕,大人们各自收拾,坟客将供品全部挑到家里。坟客姓顾,个子长长,脸瘦瘦却很结实,正宗老实巴交的农民办事踏实可信。
  我们十几个人一来,引来了隔壁乡邻看闹猛,抬饭碗头边问边吃,门前屋里全是人。我们都在屋里忙着,提盆蒸菜,端碗吃茶,当然,蒸的都是祭祀的菜。开饭格辰光,满满叫两桌人讲讲说说。一年就是清明聚聚,酒是不能少的。无酒不成席。坟客拿了只大的青边碗倒酒,我第一次看见用碗装酒,觉得好奇,茶也用碗,酒也用碗,啥个道理?难道乡下没有杯子?便问父亲:怎么用碗吃酒?”父亲笑着对我“说:“山里人都是用碗吃酒的,武松景阳岗烈酒三碗打死了老虎,这就叫‘酒助人胆,人借酒劲’,大碗吃酒力气大,种田全靠力气,男人不吃酒何来生力?随乡入俗,大家今天也拿碗吃,还不浪费。”说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也随着笑声似懂非懂地跟着一起“瞎子称道笑”。原来力从酒来?这里的男人世代靠做坟、护坟,女的做棚子、绣花,赚点苦恼铜钱,当然田间生活还是要做的。
  当年的我总觉得山里面新鲜有趣。大人们吃得起劲,说得高兴,我趁机到田里、山边自找乐趣。看猪打猪见羊踢羊,还跟着他们家的小孩去山里边采野花。野花红色为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学着他们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玩着。几十年过去,回想起来仍旧蛮开心。
  走哉,走哉,伲准备走哉。这时父亲也在喊:转去哉,快点过来。我手里拿了不少花,黄的、红的、白的,那黄的是家花(菜花),那红的、白的是野花……不多时,又上了那条小船,开始摇晃。我拿了根树枝放在河里拖着,好似又多了一条小船,飞珠四溅,顺风顺势。到家天色已晚。
  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没多久的事,这就是我童年时清明的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篇连载】王西庆︱难忘的记忆(连载之六)
众说纷纭之宜昌划子(上)
聊斋故事:杨索雯
【2022中国最美亲情文学大赛】参赛展:陈曦震
铁路行业对联
各种小船、轮船透明flash集锦(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