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超琼与定慧苏公祠
金鸡湖上的“李公堤”,让人们记住了晚清元和知县李超琼,而他留在古城苏州的印迹,其实不止“李公堤”一处。
  清光绪十八年(1892)农历8月13日,“李公堤”落成后不久,李超琼(1846-1909)早早起身换上一袭便装,徒步走出元和县署,踱着方步往西边不远处的定慧寺而去。李公此行并非为了进香礼佛,他匆匆穿过殿堂廊庑,在僧人指引下直奔古寺后院。定慧寺佛堂香火鼎盛,后院却人迹罕至,三楹破败不堪的房屋依稀还能看出祠堂的规模,破屋背后是荒草满径的小园,池塘边有座“啸轩”孤独伫立。摩挲着祠堂西侧回廊上一块镌刻有北宋大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全身像的石碑,李超琼锁起了眉头。
  李超琼是四川合江县人,与老家四川眉山的苏轼是同乡,想到这位自己素来崇敬的同乡前辈竟遭受如此冷落,李超琼心头很不是滋味,他决定尽己所能对这座祠堂加以修缮。令李公颇感无奈的是,此议并未引起上级多大的重视,所幸长洲知县王树棻、吴县知县凌焯对李公这一想法非常支持。三位知县经过商量,约定每人捐出俸钱十万,对破败的祠堂进行一次从里到外的整修。
  此次李超琼发起修缮的祠堂,正是在苏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定慧寺苏文忠公祠,它见证着苏轼与定慧寺的一段奇缘。北宋元祐八年(1093)被贬惠州的苏轼为答谢定慧寺僧人卓契顺不远千里前来传递家书,挥毫手书一卷《归去来兮辞》相赠。明正统五年(1440),巡抚周忱命定慧寺住持妙玹和尚将这篇《归去来兮辞》手迹刻于石碑以示纪念。清道光十四年(1834),时任苏州按察使的李彦章与本地官绅石韫玉、吴廷琛、顾沅等筹款在定慧寺北兴建苏文忠公祠,同时建亭存放《归去来兮辞》碑,名曰“苏亭”。两江总督
  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布政使陈銮、
  按察使怡良、盐运使俞德渊等官宦名
  流纷纷鼎力相助。6年后的1840年,
  苏州文人顾沅又在定慧寺北建造园林“辟疆小筑”,苏文忠公祠、苏亭亦被纳入其中,园中假山嵯峨,绿树婆娑,成为一时名胜。辟疆小筑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战乱结束后“重葺”的苏公祠归入了定慧寺。
  在李超琼的关心下,苏公祠修缮工程很快便顺利告竣。是年农历12月19日,李超琼早早料理完衙门公务,当天午时就来到苏公祠内,与潘祖同、朱以增、潘祖谦、郑文焯、张祥麟、宋枏、王树棻、凌焯、姚桐生、蒋一桂等11位苏州官绅、文人为苏轼庆祝857岁冥寿,直到傍晚方才散去。此次纪念活动中,李超琼赋长诗一首并亲笔誊录,题曰《苏文忠公祠在定慧寺内,庚申兵燹后重葺者也,壬辰秋祭诣焉,芜秽不治,顾之怃然,因有修复之思,
  率成长句以柬同志》,由匠人钱邦铭镌刻于书条石之上,至今犹存。此后每逢农历12月19日苏轼诞辰,李超琼都会在苏公祠或衙署中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这位极负盛名的文化名人。
  苏公与李公虽处不同时代,但他们同为蜀人,又都在自己为官的地方留下了惠民长堤,难怪朴学大师俞樾在《李公堤记》中,将苏州的“李公堤”与杭州、惠州的“苏公堤”相提并论。在李超琼留下的日记与诗文中,已然将苏轼这位乡贤视作自己为政、为文的标杆。从这个角度上看,兴建“李公堤”的善政与修缮苏公祠的义举虽然一个立足民生,一个着眼文化,两者之间其实有着耐人寻味的关联。然而,相比李公堤的热闹繁华,只留下几方古碑的苏公祠如今却鲜为人知,不能不令人心生感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白堤”名出白居易,“苏堤”是苏轼,“李公堤”是谁?
姑苏纪事:金鸡湖李公堤能有今日的热闹繁华,前人功不可没(一)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说古道今 | 荣升国家级,李公堤究竟有何魅力
湖中长堤 - 李公堤
城市商报 东坡与苏州有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