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文擅武的吴中奇才许洞

   中国古代有位著名军事家孙武,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军,其著作《孙子兵法》尤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据说《孙子兵法》的诞生地就在苏州的穹窿山。但少有人知道,在北宋早年,苏州还出过另一位精通军事理论的奇才——许洞,也是我国古代一位战略学家,历史上有名的兵书《虎钤经》,就是他的作品。
   许洞罢官归吴中
   许洞,字洞夫,苏州人,约在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许洞出身在吴县一户书香门第人家。其祖其父都是读书人,祖父许延寿,曾为北宋刑部尚书,父亲许仲容,曾官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许洞自幼就喜欢弓矢击刺等武艺,读书更是刻苦认真。据记载,许洞尤精《左传》,著有文集百卷,春秋释幽五卷,及演玄十卷等,均传于世(见《宋史本传》)。龚明之在《中吴纪闻》中称许洞:“平生以文章自负,所著诗篇甚多。欧阳修尝称其为俊逸之士者是也。”
   宋咸平三年(1000年),许洞中了进士,任雄武军(今甘肃天水县)推官。但不久,因得罪了上司,再加上自己在经济上有失检点,被罢官回归了吴郡。有宋朝刘筠、钱惟演两位诗人的《许洞归吴中》诗为证。刘筠之诗曰:“欲折瑶华向绿畴,风光满目尽离愁。茂林修竹多嘉客,万壑千岩忆旧游。汉诏已闻求泛驾,祢狂无自屈岑牟。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钱惟演之诗曰:“草熏风暖接长亭,一曲骊歌倒醁醽。怀古更投玄石赋,舣舟闲采紫茎萍。醉抛隋岸杨花白,吟过淮山桂树青。可使长离终鎩羽,渊云辞藻掞天庭。”
   与众不同的许洞,在返回吴中凤凰里后,一开始“日以酣饮为事”,借酒浇愁,并且在附近一家酒坊大量赊酒喝。但许洞却无钱偿还酒钱,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来还酒债,在此家酒坊的白壁上题诗,“作歌数百言”,附近的村民乡绅都来观看,使得此酒家生意出奇的好,获利数倍,酒家就此免了许洞的酒债(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有记载)。许洞做事常是这样奇奇怪怪,独出心裁,他在自家居所门前,还独独种植了一竿竹子,宋龚明之的《中吴纪闻》说:“所居惟植一竹,以表特立之操,吴人称曰:‘许洞门前一竿竹’。”竹子能提高一个人的尊严,古人以竹子象征人格,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行吟泽畔,以竹作喻,自比修好便娟之竹,生于江水之潭。陆游言志诗道:“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炎火炽昆冈,美玉不受焚。”耿耿不灭者如此,难怪许洞如此爱竹。
   赋诗咏文有奇招
   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说:许洞,以歌诗著名祥符之间。虽然许洞留诗并不多见,但其诗却是俊逸无比,又常常奇招突起的。
   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与唐诗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类基本典型。只是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唐诗重在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与思想。如许洞的这首诗:“金釭焰短风幕斜,栖乌啼月声鸦鸦。玉人宝瑟掩不弄,背窗红泪飘兰花。锦机挑字相思意,欲托南风到辽水。黄龙梦断春意劳,渺邈音容隔千里。”此诗中,许洞并没描绘什么具体的景象,但是寄托的情感与思想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许洞在诗文上还常出奇招。来看许洞的另一首诗《嘲林和靖》:“寺里掇斋饥老鼠,林间吟嗽病猕猴。豪民遗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林和靖是北宋的隐逸诗人,他终生隐居,以种梅为乐,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朝野之士都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而且林和靖绝不回访。许洞却与众不同,竟然嘲讽林和靖是“饥老鼠”、“病猕猴”,说他像躲在门后伸颈的鹅、缩头的鳖。在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中,有记载这么一则典故,说是许洞和九位僧人一起分题咏诗,许洞提出不准用山、水、花、草之类的字眼,“于是诸僧皆搁笔”的故事。那九僧即是: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沃洲简长、青城惟凤、淮南惠崇、江东宇昭、峨眉怀古,九位都是晚唐体诗人,他们继承了晚唐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描绘清邃清幽的山林风景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许洞觉得他们的诗境狭小、用语俗套,就会集他们赋诗,许洞会此九僧,赋诗时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九位僧人都只得搁笔,甘拜下风。
   著作兵书《虎钤经》
   善文擅武的许洞,罢归乡里后,就潜心研究起了军事理论,并开始写作兵书《虎钤经》。许洞在自序中写道“其年书就于吴郡凤皇里。”凤皇即凤凰,应是今苏州凤凰山一带。《虎钤经》于咸平四年辛丑(公元1001年)开始创作,至景德元年甲辰(公元1004年)成书,历时四年完成,共书二百一十篇,分为二十卷。第二年许洞即上书献《虎钤经》,应“洞识韬略运筹瘐胜”科。由于当时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未被重用,只当了个不痛不痒的均州参军(今湖北均县)。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许洞又献了部《三盛礼赋》,才算召试中书,改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主簿。
   《虎钤经》的内容很丰富的,几乎涉及到古代军事的各个方面。许洞在自序中说:“孙子之法奥而精,使学者难于晓用。诸家之法肤而浅,或用者丧于师律,浅深长短,迭为表里,酌中之理,诚难得焉!又观李筌所著《太白阴经》,论心术则秘而不言,谈阴阳则散而不备,以是观之,诚非具美。臣今上采孙子、李筌之要,明演其术;下撮天时人事之变,备举其占。或作于己见,或述于古人,名曰《虎钤经》。然则奇谋诡道,或不合于六经,既为兵家要用,故必贯穿条缕,以备载之;六壬遁甲,星辰曰月,风云气候,风角鸟情,虽远于人事,亦不敢遗漏焉;至于宣文设奠、医药之用、人马之相,得有补于军中者,莫不具载,自为一家之言。”这段话可说是概括了《虎钤经》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从全书看,《虎钤经》前十卷是分析了战争的胜负、治军、训练、阵法、料敌、作战的一般理论和备项具体战术原则,以及记时、方位识别、金鼓旗号、人马医护等军中实用的学问,价值较大;后十卷全为阴阳占侯,在今天看来,是为荒诞无稽之谈,但在古代却是军队中客观存在的事物。
   《虎钤经》在军事上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含有丰富的军事思想。全书贯穿了天、地、人三个概念,并认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人是第一位的,“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然后攻之必克敌也。”“人者,天地之心也。苟心不正,虽有其表,将焉用乎?”提出了“用兵之术,知变为大”的作战指导思想。认为“兵术万途,不可专一”,“兵家之利,利在变通之机”,强调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来布阵作战。所以,许洞主张要弄清敌情以后再行动,“动为客,静为主,观敌之动如何,乃应之。先胜而后举,神明之道也。”对于古阵法,许洞反对照搬照抄,主张“因辨古阵之法,创造新意”,“设若敌将不能以兵法使众,惟以勇敢为己任,我则顺古法待之也。或敌将善用古法,我则逆用古法待之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许洞十分重视将帅的作用,他主张要信任将帅,给将帅以自主权,认为“国家行师授律,生杀之柄,大将所主。将者,国之腹心,三军之司命也。可不慎于选乎?”在用人方面,他主张用人专长,扬长避短,指出:“今之世取人也,每务其多学而舍其偏技,非良术也。兵家所利,随其长短而用之也。”他主张“用兵之要,先谋为本”。作战要“袭虚”“夺恃”,“夺强以气,夺隘以动,夺勇以威,夺缓以诱。”夺取敌人所依赖的优势……《虎钤经》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中原始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和李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详细记载了古代各种军事知识,而且事无巨细,从行军打仗中的小伤疗治、相马养马到统兵布阵无所不包,不愧是当年一部先进的军事学著作。
   外甥不出舅家门
   许洞有一位聪明的外甥,就是著名的北宋科学巨人——沈括。许洞之妹许氏,最敬佩兄长许洞,她熟读许洞的文章,可到背诵如流的程度。宋仁宗天圣年间,许氏嫁到了杭州钱塘一个地方官吏的家庭,几年后生下了沈括,许洞多了一位聪明的外甥。
   小沈括自幼喜学好问,母亲是他的第一位老师,他最爱听母亲用姑苏乡音讲故事。许氏常常告诫沈括,从小要努力上进,因为虽然父亲当官,俸禄却不丰,且为政清廉,不会给儿女留下万贯家财。穷困并不可怕,倒是纨袴子弟害人害己。唯有好好读书,长大后服务社稷,光耀门楣,方为正途。所以,后来沈括每逢陈述身世,都说“出自寒门”,也从不讳言“家贫”,待人不颐指气使,尊重百工布衣。沈括12岁时,父亲为他和哥哥沈披延请当地教师授业。沈括读书的热情愈加高涨。他日夜苦读,书房里的油灯常常通宵不熄。沈括在母亲的口中了解了舅舅精通文武韬略,因为官清正,性格耿直而得罪上司遭罢官。沈括为舅父的坎坷命运惋惜,益发敬重他的文才武略和进取精神。知道舅舅著有20卷《虎钤经》,沈括弟兄俩常一起研讨舅舅许洞遗留下来的兵书《虎钤经》。弟兄俩夜半三更读书困倦了,便在庭院里,借皎洁的月光,你一枪我一剑地习武练艺。头脑清醒后,又聚精会神地攻书……沈括受父亲的言传身教,舅父文才武略的影响,游历四方的耳闻目睹,再加上王安石的影响,心里播下了改革的种子,立志要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力求上进,有所作为。沈括到苏州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一举及第,考中进士第一名“解头”,进京朝见了皇上。宋仁宗赐给了他一个官职——扬州司理参军,紧接着就由上司淮南转运使张蒭,保举他去汴京当了昭文馆编校。沈括初入仕途,就显露了出众的才华……
   沈括既是科学家,又是政治家和军事家,还在天文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曾改制浑天仪、浮漏和景表等天文仪器;绘制测定北极星位置的图二百多张;并提出了因太阳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时差现象,还提出一种全新的纯阴历《十二气历》。在物理学方面,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四百多年。晚年,沈括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潜心写作,将平生的见闻和科学研究,记载于作为世界科技史宝贵遗产的《梦溪笔谈》之中。真是应了吴地那句“外甥不出舅家门”的俗语。
   许洞隐入中条山
   后不知因犯何事,许洞改姓换名,隐于山西中条山中,与同是被迫隐姓埋名、藏在中条山为僧的潘阆,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奇怪的是,向来恃才傲物,常把僧人隐士不放在眼中的许洞,却对同为晚唐体门下的潘阆,十分信服,甚至称赞道:“潘逍遥,平生才气如天高。”可能是由于潘阆的性格也属于狂放型、有奇才的缘故,才令许洞赞赏吧。有记载,潘阆其人,游戏人生,行为狂妄,早年在京师,主要靠卖药为生。并参与了当朝宰相卢多逊策划的拥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秦王赵廷美一案,后来太宗即位,追究此事,下令缉捕当年与此事有关之人。潘阆才被迫藏于中条山为僧。为此,许洞秘密赠诗于他曰:“潘逍遥,平生才气如天高,倚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尔口呶呶,罚教临老头补衲,归中条。我愿中条山神镇长在,驱雷叱电依前赶出这老怪。”潘逍遥这“老怪”,后时来运转,果真“赶出”了中条山,受到宦官王继恩的赏识并向上举荐,被宋太宗召见,见其才华了得,赐予“进士及第”出身,并授国子四门助教(后因潘阆的狂放行径,遭到太宗追还诏书、削去职务、终生不用的惩罚)。惟剩许洞空有一身的奇才,却是落寞终生。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前后在中条山去世,当年才四十二岁。

(转自《姑苏晚报》2011.1.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行走丨天到江山尽处回
沈括《梦溪笔谈》: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
中条山诗二首
清代书法奇才梁诗正书法欣赏
善文金绘陵十二钗
【转】他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舅舅,留下一部兵书影响后世几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