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福铜井山“晋王祥”石刻质疑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一则“卧冰求鲤”,讲的是晋朝大臣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他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性至孝,孝敬从不懈怠。继母生病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竟然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继母又想吃炙黄雀,突然有数十只黄雀入其幕,王祥炙烤后供继母品尝。后人将他的事迹编成故事,并列为传统美德教育教材。

  世上往往会有偶然的巧合。在光福铜井山天寿禅寺旁有处“灵泉”的摩崖石刻,落款为“晋王祥题”字样,有人指出这是“卧冰求鲤”的王祥所为,甚至提出可以在山上修建一座“卧冰求鲤”的专殿,藉此弘扬“孝道文化”。

  铜井山摩崖石刻的王祥,真的就是“卧冰求鲤”的王祥吗?其实,仔细研究之后发现,并非如此。理由如下:

  一是王祥没有到过江南。据史料记载,王祥是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生于公元184年(或作180年),卒于268年,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曹魏时,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后,拜太保,进封睢陵公。从其履历来看,从来没有到过江南,更不要说是光福。

  二是年代不对。江南的开发在两晋尤其是宋室南渡之后,而地处太湖之滨的光福,真正的开发要在唐宋以后。而王祥所处的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光福或许还处于十分“原始”的状态。

  三是落款方式不对。古人落款,在自己姓名前往往冠以“郡望”(即出生地或籍贯地和贵显家族),绝对不会用朝代或年号。现在铜井山上“灵泉”两字的落款为“晋王祥题”。这个“晋”应该是山西的简称,而绝对不是王祥所处的朝代“西晋”。如果真是“卧冰求鲤”的王祥,正确的落款应该是“琅玡王祥”,才符合古代传统文化的规矩。

  四是铜井山的最早记载为南宋。据《光福志》《吴县志》等文献记载,铜井山顶有天寿禅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明洪武初重建,此后屡次重修。而现存有关铜井山的文献资料,最早的为元末明初卢熊等人的诗歌。

  五是地方文献资料没有任何记载。《二十四孝》故事家喻户晓,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教育的文人对“孝道文化”尤为注重,假如铜井山上摩崖石刻真的是“卧冰求鲤”的王祥所题,那么,苏州地方文献资料就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就连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中也没有记载。

  综上所述,认为铜井山摩崖石刻是《二十四孝》中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王祥所为,是毫无根据的。

  笔者以为,铜井山此处摩崖石刻应该是明清时候,一个名叫王祥的山西人游山时所留。从风格来看,属于清朝。此人可能是清朝后期人,甚至可能是民国时期的人,因此民国《吴县志》没有记载。

  □李嘉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山摩崖之岗山石刻
榕城风貌 - 于山摩崖石刻(一)
北京门头沟:仰山棲隠寺觅摩崖石刻
葛山摩崖石刻
齐山摩崖石刻
水牛山摩崖石刻《水牛山经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