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斯园,可濯吾缨

金泓

  十余年前,可园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一日,同窗白眉大侠对我们说,去对面瞧瞧吧,那里有座园子。当时,我们是从医学院的大门绕进去的。只见有一废水池,水面浑浊。周围亭台轩榭,残破不堪。像这样的氛围,是很适合怀古的。于是我们四人,便在那里谈古论今。从此,我知道那里有座园子,叫可园。

  可园修缮一新后,对外开放。四人却总难聚全,于是我便独游园子。进入园门,只见一池清水,名“小西湖”;池水清浤可挹,故池边厅堂名“挹清堂”;池水大概有几亩,蓄养着锦鲤鱼,可以赏鱼,还可以种荷花。沿着池边假山,可以休憩。左边平台适合垂钓,右边一座亭子,像船的形状,名“坐春舻”,可以乘风凉可以观赏明月。四周有游廊相连,可以步行。走出游廊数步,有屋三间,名“濯缨处”。园子隔条溪水便是沧浪亭,援引春秋时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便知两座园林的得名出处。我说的是我看到的美景,其实也是我从清朝正谊书院院长朱珔《可园记》中看来的文字。游园林之前,预先做做功课,读点古人的文章,这样,即便独游,也是与古人同游,眼前的景和数百年前的景重叠起来,一下子便厚重起来。

  然而,真正要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博约楼”里八万卷藏书已杳无踪迹,我只能望楼兴叹;“学古堂”前数百株“铁骨红”梅树也成了传说,堂里只有一幅画作,展现着过去的读书盛景。我只能在屋檐下,在美人靠上,在杜鹃花前,感受着春阳的美好,感受着当下的宁静。这里实在是“调素琴,阅金经”的好地方。难怪正谊书院建于此,人才辈出呢!

  以前园子荒芜的时候,书院也湮没不闻。幸而,近期书院已经过修缮重新开放。我见到冯桂芬手书“正谊书院”匾额,心头忍不住一热。木渎的“榜眼府第”我参观过,史家巷的冯桂芬祠堂我也去过,光绪戊戌年(1898年)版的《校邠庐抗议》我也拜读过。关于他的一切,太熟悉了。冯桂芬是正谊书院第十四任讲席,是“中体西学”思想的首创者。道光八年,他进入正谊书院学习,得到林则徐的赏识。道光十二年,他中榜眼,拜林则徐为师。同治三年,他返回苏州,受李鸿章之聘出任重建后的正谊书院山长。

  进入后厅的讲堂,里面陈列着讲坛与课桌椅,仿若百年前形样。遥想当年,冯桂芬上坛讲课,底下端坐者有吴大澂、陆润庠、叶昌炽、王颂蔚、袁宝璜等人。吴大澂是一代书画、金石大师,陆润庠是苏州的最后一位状元,后三人则并称为“晚清苏州三才子”,都是一时之俊彦。那里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正谊书院的精神:培养士气,端正人心。只恨自己晚生了百年,否则亦可在朗朗书声中“明道”。

  后人评价《可园记》中用14个“可”字来突出可园之得名。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濯吾缨”,就是说拥有高洁的操守。沧浪亭的创始人苏子美无疑是做到了这点。而正谊书院的讲席冯桂芬也不逊色。他相信这两种操守。第一,是万钟粟千匹马也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年少受贫使他懂得了解民情,留意民间掌故。第二,是私下自谓:不居人之下。在人们眼里,他永远是个文人学士,不以吏事相许,不凭官位对待他人。正是:一溪荡涤两园林,两园呼应孺子歌。

  以前,在沧浪亭五百贤祠里,我曾努力去辨认石像上面的文字,试图了解他们的功绩,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如今,我站在可园东边的一块石碑前,虔诚辨字,高声朗读。那是李鸿章撰文冯桂芬书写的《改建正谊书院记》。老人们从我身边瞧瞧走过,小孩们从我身边瞧瞧走过,外国游客从我身边瞧瞧走过。夕阳正好,有风吹来,无问西东,仿若古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园:正谊明道
可园:一座精致而清隽的书院园林
苏州唯一的书院园林
沧浪亭
再见,江南
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园林,因一座亭子闻名于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