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丘茶花今昔

  ▲文孙骏毅图陶开俭

  1

  环绕虎丘山的3.5平方公里区域是典型的江南农村地区。村落精致,田块小巧,池水清澈,结庐人境。这里以种植茶花而闻名。早在明清时期,山塘街上就有上百家茶庄、泥人坊、年画坊、竹木器社,村民农闲时就进入这些作坊里打零工,以贴补家用。有窨花手艺的就被茶庄聘用为师傅,炒制花茶;有厨艺的船娘更吃香,野芳浜的十几条花船是她们施展船菜厨艺的平台;种茶花的花农,莳花、卖花则是其生财之道。

  茶花以“三花”(白兰、茉莉、玳玳)为主。相传宋徽宗时的地方官朱勔因采伐“花石纲”扰民,激起民怨沸腾,失宠后被杀,其子孙就逃到虎丘山下落脚,以种花垒山为生。

  每天清晨,从虎丘斟酌桥东堍向西直至正山门,卖花的村民聚集成一条龙,批发兼零售。还有不少卖花女索性挽个花篮进城区叫卖。她们把玳玳花、茉莉花扎成各种花球、花束,用麦秆编成小巧玲珑的花茧,内装花朵,闻之花香浓郁,满街飘香。

  从清道光三年(1823)起,茶花开始用于窨制花茶,花茶远销东北、华北各地。

  由于三花需求量大,到1949年,虎丘乡的花农达2000余户,约10000余人。最高年产量出现在1956年,为14485担。

  《姑苏志》载:“春日卖百花,更晨代变,五色鲜浓,照映市中。”说的是虎丘花农进城卖花的身影,一声声“阿要买白兰花”的柔柔叫卖声回荡在大街小巷里。

  清代文人顾文鋐《虎丘竹枝词》云:苔痕新绿上阶来,红紫偏教隙地栽。四面青山耕织少,一年衣食在花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冰清玉洁的三花,养活了虎丘周边的乡民,也是浓浓的花香浮起了他们知足常乐的笑脸。

  旧时乡谚:“金虎丘,银葑塘。”葑门外的乡民靠栽种“水八仙”(莲藕、荸荠、水芹、茭白、芡实、莼菜、茨菇、红菱)赚钱,虎丘山下的乡民则靠三花致富。“赚票子、造房子、娶娘子、养儿子、抱孙子”,是花农世代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状态。

  2

  三花的兴盛与山塘街上十几家茶铺分不开,虎丘村和茶花村是茶铺窨制花茶的原料基地。茶铺老板以徽商居多,徽商与晋商、浙商一样,曾经是中国经济舞台上最活跃的群体。

  作为徽商的一支,皖南茶商小心翼翼地进入苏州城,落脚在山塘街上,租用沿河人家房子,开起了茶铺。起始是销售安徽茶叶,继而发现北方人大多爱喝花茶,虎丘山下的花农世代种植茉莉花、玳玳花、栀子花,花与茶的巧妙结合就产生了巨大商机。

  清中晚期,苏州茶界把吴世美、鲍德润、汪瑞裕、吴馨记、严德茂和方裕泰等6家茶叶店推为六大名店,而这六大名店不是由徽商所开设,就是聘请了徽商当经理。苏州人极少喝花茶,但虎丘却以盛产茶花而名世,这离不开徽商的营销有方。徽州山区盛产名茶,苏州花茶便是以歙茶为原茶,配以虎丘所产珠兰花、茉莉花等加工而成。

  徽商中有一位叫李福的安徽宣城人,对家乡特产宣纸并不熟悉,但对茶叶销售的经络却摸得一清二楚。花茶要卖出大价钱,北方是一块大蛋糕,要从闽商、浙商嘴里抢下一块来,通过大运河或近海运输的“漕运”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走通“漕运”的路,红白两道的打点必不可少:一是要买通管辖漕运的两淮官员,二是要联络“漕帮”人物。李福通过在松江府当差的亲戚疏通,向同乡借来银子“铺路”,很快打通了由苏州过扬州、淮安,由淮安到青州,又由青州转往京津的千里水路。他压低价钿大量收购小型花茶作坊的产品,装箱起运北方,京津茶庄里“李记”的茶叶空箱子堆积如山。他经营数十年,赚了多少银子,无人知晓。但从《宣州志·商贸卷》中对李福的简短介绍中约略可知底细:“李福,生于道光二年(1822),茶商,19岁时去苏州经商,在山塘经营花茶批发数十年。后因病归乡。之前,在故里盖宅30余间。其长子李成良嗜赌,次子李成秀吸大烟。家业败于二子。”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这样的外地客商,在山塘街上并非一家。

  3

  虎丘的花卉苗木好手被称为“花园子”,每户花圃少则几亩,多则十来亩,花卉品种不下百余种,当家花卉为茉莉花。将其与徽茶胚基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充分吸收花香。茉莉花茶外形秀美,毫峰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泡饮鲜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晶绿经久耐泡。根据不同品种的茶胚可制成不同品种的茉莉花茶,如用龙井茶做茶胚,就叫龙井茉莉花茶;用黄山毛峰做茶胚,就叫毛峰茉莉。根据形状的不同,如珍珠状的,著名的有产自福建的“龙团珠茉莉花茶”,针状的有著名品种“银针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的茉莉花香气是在加工过程中就逐步具有的,所以成品茶中的茉莉干花起的仅仅是点缀、提鲜、美观的作用,有的品种中有此点缀,有的没有。优质的茉莉花茶具有干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

  明清时期,山塘以西的花畦、花房就被人统称为“花场”,莳弄花草成为一种生计。清乾隆时期,虎丘建起了花神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二祭祀花神成为虎丘山麓的一件盛事。

  虎丘路的两边是成片的花田,花田里还有花厢房。每年一到霜降的时候,所有的花树会被搬进花厢房,叫做进厢。等来年的清明前后,再把花树移到室外,叫做出厢。花厢房的门都朝南,一长排落地玻璃窗,房顶也是玻璃。

  清明前后,风开始软起来。虎丘山下的香樟树开始换树叶子,风一吹,老叶“哗啦啦”掉下来,老叶干硬颜色泛红,落在脸上生痛。此时,香樟的新叶初探,叶子薄而嫩,绿得要汪出水来,是一种未经世事的绿。走过香樟树下,可以看见花农在花厢门口忙出忙进。出厢后,花农们要在花田里忙一阵。花农的春天是一个忙碌的季节,顺着最后一溪桃花水淌远了的是她们的汗水——那是花农心中最美的春景,年年如此,擦肩而过。春天一过,就能闻见茉莉浓郁的芳香了。

  4

  自唐代起,茉莉花就是香水的主要原料之一,它的香气在所有的花香里是最基本的,几乎没有一个日用香精里不包含茉莉花香的,甚至每一块香皂、每一盒化妆品都可以闻到茉莉花香。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天然香料被越来越多的化工合成香料所替代,虎丘的茉莉花产量迅速减少,最后连专门收购茉莉花的苏州茶厂也关门大吉了。

  在“虎丘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花农董素英是“茶花栽培种植技艺”这一栏的传承人。她原本不是茶花村人,上世纪60年代才从虎丘村嫁到了茶花村。花田叶下,耳鬓厮磨,她成了种花好手。她说:“茶花闻起来香,但养起来娇贵得很。无论是否在花期,种花人都得忙前忙后,没有消停的时候。”

  在上世纪80年代,虎丘地区的茶花种植炙手可热,达到了顶峰,一个茶花村的茶花产量,就占据了整个苏州茶花产量的20%。然而,茶花种植业的凋敝是那样的突如其来。就像一条在风浪中颠簸的漏船,一不小心就翻船了。如今的茶花村只剩下一个村名似乎还散发出茶香,支离破碎的花房里早就没有一株茶花了。

  种花好手董素英抚了下杂白的鬓发,皱起眉头叹息说,种花要数上世纪80年代初最好,到了大热天一早起来采白兰花,到太阳升起来后又要采茉莉花、玳玳花,一直要采到太阳落山,天黑了才收工。花一船一船摇出去卖给苏州茶厂,厂里用伲种的花窨制茉莉花茶获得过国家银质奖呢。可惜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茶花种植技艺可能就要消失了。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一种技艺的得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失去就在顷刻之间,而传承并弘扬之,更需要加倍努力。

  天无绝人之路。如今这门手艺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据说未来将恢复花神庙历史文化景点,景点规划面积五六公顷,规划花卉观赏园和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等专属种植展区。董素英说:“我愿意再当一回花农,把这门技艺传给更多的虎丘人,让茶花幽香再飘虎丘。”她这个朴素且又执着的“花之愿”想来是可以花好月圆,“入目皆花影,放眼尽芳菲”的花开时节也为期不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姑苏茉莉花的兴衰7-15 (7-24)
誰最中國 x 磨功夫 I 立春,飲一口暗香浮動。
虎丘茶花史话
夏日,怎能没有虎丘“三花”?
苏州茉莉花茶,名气曾超洞庭碧螺春?
苏州茉莉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